據媒體報道,浙江省人大代表、步陽集團董事長徐步雲向正在召開的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提交了“關于浙江實行免費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建議”。 他表示,“經濟要持續發展,教育必須先行。”随着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九年制義務教育已不适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而随着社會經濟發展、财政收入提高,浙江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已具備現實條件,可為全國作出探索,積累經驗,建議率先将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圍。
在地方兩會上,提出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代表、委員還不少。如在廣東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大會發言中,教育界的省政協委員、華南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許旋建議大面積增加高中學位,争取國家授權廣東部分城市試點将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乃至取消中考分流,減輕家長學生的焦慮。
近年來,有關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建議,均會引起社會輿論的關注。但延長義務教育年限,與擴大實施免費教育範圍,是不同的概念,實現路徑也不同。要讓建議更具針對性,需要首先搞清楚義務教育與免費教育的差别。
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免費、均衡、義務、強制。也就是說,義務教育是免費教育,同時具有強制性、義務性,不但要求政府部門必須保障投入,還要求适齡學生必須接受教育,否則就沒有盡到義務。而為了讓所有适齡學生都享有同等受教育權,也就必須做到均衡發展。
以此分析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就并不現實。實現普高和中職均免學費這一點,問題不大。但要做到強制、義務與均衡,則面臨現實困難。抛開延長義務教育年限,必須修訂《義務教育法》不說,首先,如果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不接受高中教育的學生,就違反義務教育規定沒有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而目前,我國高中階段的毛入學率為91.2%。
其次,我國高中階段教育采取普職分流模式,這距離均衡發展高中教育,有很大的差距。要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必須普職融合,把每所高中辦為綜合高中,再進一步縮小每所綜合高中的辦學質量差距,才具備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基本條件。
諸多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建議,都強調的是免費教育,并沒有考慮義務教育的其他特征、要求。實施免費高中教育,相比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簡單得多,隻需政府部門加大對高中教育的投入即可。我國其實已經有多個省份,實施免費高中教育,而且這些省份大多在中西部地區,如陝西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實施高中3年免費政策,内蒙古從2012年實施高中階段免費教育政策,實現高中階段學生全部享受免學費、免費教科書的“兩免”政策。
發達地區沒有把普通高中教育納入免費範圍,不是沒有财力,而是認為此舉對發展高中教育意義并不大。一方面,中職已經實行免學費政策,但這并沒有提高中職的吸引力,不少家長還是希望讓孩子讀普高,當前發展高中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提高中職教育質量;另一方面,實施免費普高政策,意味着這會擠占政府部門對高中教育的其他投入,反而不利于提高高中教師待遇,提高高中教育質量。
社會公衆贊成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想法也和建議者不同。他們希望的是把高中學校全部辦為普通高中,同時把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換言之,他們的訴求是不要中職,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如果再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就更好了。網友對“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取消中考”的理解大多如此,但這也是不現實的,因為如果高中階段教育取消中職,這既不利于普通高中組織教學,也不利于培養技能人才。
因此,必須讀懂社會公衆贊成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情緒,明晰義務教育與免費教育、普及高中教育與普及普通高中教育的區别。首先,如果采取普職分流的高中教育模式,我國各地可以把普通高中教育納入免費範疇,但很難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其次,要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除國家層面要修訂義務教育法之外,還需要創造相應條件,即要推進普職融合,這涉及高中教育的重大戰略調整。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現實的選擇是,各地從減輕家庭的教育支出負擔出發,可實施免費高中教育,這不需要修訂義務教育法,也不需要強調強制、義務與均衡,上普高和中職的學生均不要交學費。但這并不能緩解家長存在的普職分流焦慮,要在實施免費教育基礎上,加大對中職教育的投入,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地位。
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探索将普高與中職合并,實行普職融合,建設綜合高中的方式,如果所有高中都建設為綜合高中,既有普高學術課程,又有技能課程,由學生自主選擇,那麼,初中畢業後,學生就不再分流,都進綜合高中;綜合高中将學術課程和技能課程融合在一起,擴大學生的課程選擇;全面提高每所綜合高中的辦學質量,并縮小差距,就可是實現把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實行就近免試入學。這是我國接下來發展基礎教育,要努力追求實現的目标。
本文原載:光明社教育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