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彩絲詩詞七首賞讀:繞臂長生縷,當門五色絲
一年一度端午節,端午節在仲夏五月,綠葉蓬勃綠蔭滿天的時段,暑氣漸來。人們插艾葉,吃粽子,一種夏天暑中清涼的綠美,這個中間不能忽視的色彩,就是往往粽子會纏上五色絲線,給孩子配上五色絲網的鴨蛋,街上到處是五色的香囊,垂懸挂賣,形成綠色中靓麗的視覺之美。
那麼為什麼在端午節,會用上五色的絲線呢?這如同彩虹一樣的絢爛顔色,有何曆史和寓意呢?
端午節實際起源非常古老,是上古,對太陽和自然崇拜的一種遺存,有加上了後來各個地方的民俗傳說,綜合演變而來。
農曆的五月,是太陽運行到北回歸線的時段,最古老的節氣夏至,就是指的這一天文意義的節點,太陽在這個時段是一年角度最高,而天上的蒼龍星宿,在五月午日,也正在天上的正南中央,所謂飛龍在天,日在中天。這是古代祭祀的大日子,對于皇帝和民衆,都很重要。象征神權,皇權。
那麼古代帝王最隆重的社稷儀式裡,會用上五色土,在日中天的日子,用五色來表達皇天後土對太陽的崇拜和敬畏,實在是必須,而落在祭祀的重要服裝,天子穿象征太陽的朱色,而天子下,則會用色彩明麗的五色,比如彩色,雜彩,以求其明豔。
端午節和夏至之間是有時間差的,但是往往夏至已經很熱,祭祀主要在帝王層面,而和夏至相近的民間祭祀,則以五月午日為固定節日,涵蓋前後。因為五月五日是午月午日,五月的第一個午日,于是傳統叫作端午,也有端五,五日,午日等各種相近名稱。強調的仍舊是太陽和季節月令的密切聯系。
端午節起源屈原跳江之前,無可争論,但是端午節因為屈原而更加有意義,這是現實。
“浴蘭湯兮沐芳
華采衣兮若英。” 屈原《九歌•雲中君》
在屈原活着的時候,端午節的許多風俗就已經流行。
在這天用蘭草沐浴,穿着彩色的衣裳。屈原在這裡穿的是彩色的衣裳。
我并非斷章取義,因為《 大戴禮記•夏小正》“五月……煮梅為豆實也蓄蘭為沐浴也。“這是先秦時代廣泛流傳的風俗,在五月,煮梅子,用蘭草沐浴,是當時的風俗。
因為正是太陽炙熱,在一年天空的最中間,人們用洗沐身心的方式,祭祀太陽,并且獲得夏天驅除疾病保持健康的神的恩賜。而屈原作為楚國的大夫,在端午節穿上彩色的衣裳,是來源于更古老的宮廷儀式,這個時候,其實也廣泛流傳在民間。隻是看普通人是否能夠擁有這樣一件衣裳。
但是也有可能,普通的百姓是用五色的顔料塗在衣裳上和身上。
那麼五色,還有很多淵源。
一,五色,在上古是五行中的必備元素,正是代表土地,對照天空,所以齊備的色彩有着驅除疾病鬼魅的強烈的精神和心理意義。所以後來漢朝道術流行,用五色的彩紙驅鬼辟邪。
二,在南方楚國越國多山水蛟龍的地方,人們塗抹五色或者用五色紋身,用以吓退森林猛獸和水中蛟龍。
三,五月仲夏,正是太陽高照,高溫高濕的開始階段,所以貴族們穿五色衣裳,而許多南方的部落也自發塗抹五色,以對付炎熱夏天的災難。
總是,五色在先秦或者更久遠的時代,就已經是夏天的人們對抗自然的醒目色彩,因為有着相對現實的作用,生存和健康。
漢朝大一統,沿襲了古老的端午節,但風俗随着時代有所變化。
漢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可辟邪崇,令人不溫。”
五色絲辟兵,不是指的能夠避免戰争,而是指夏天的外傷,想想也是,五月和夏天,是農業勞作最容易受傷的季節,且高溫容易感染,身上帶着現成的絲線,靓麗的色彩,可以讓有着動物驚吓回避,而若是不可免的植物刺傷,可以最短時間包紮,避免感染。
就是說至少在漢朝,五色的衣裳,五色的紋身,被五色的絲線取代,人們将五色的絲線纏繞在胳膊上,可以避開夏天的疾病。五色絲,又稱為長命縷,長命絲。
一個穩定強大的帝國,端午節這天,人人胳膊上,纏着美麗的絲線,倒也是靓麗的風景。這樣的美好吉利,何樂不為?
何況此時正是新蠶絲收獲,新的絲線布料上市之時,那美麗的五色絲線,也有着人們豐衣足食,太平歡慶的美好吧。
屈原的故事,在漢朝實際有個緩慢流傳的過程。
是先有了端午節,而後在各地民俗中增加了屈原和伍子胥的故事。在各地的端午節,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比如楚國地帶,盛行屈原投江,而在吳國地帶,則是紀念伍子胥。
但是到了唐朝,屈原的故事則廣為流傳。傳說人們将粽子上綁着五色絲,是為了避開水中的蛟龍,讓屈原的屍體順流返鄉。
不過在粽子上綁五色絲,隻是人們對五色絲運用的一種。來看看壯麗的唐朝。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複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縷積長。
忠貞如不替,贻厥後昆芳。 “盛唐 · 李隆基《端午(一作端午武成殿宴群臣)》節錄
唐朝唐玄宗端午節親自宴請大臣,但是有特别的禮物。
端午在仲夏之間,氣候清和,白天漫長。
上好的梅子已經調制到菜羹裡,等着君臣一起品嘗,這是暗示君主效仿前賢,運用的都是有才華的大臣輔佐帝國。
屈原的故事離現在很久遠了,但是,五色絲還至今流傳。
希望大家記住忠貞二字,像屈原一樣為國效勞。
他說的含蓄,到底是君王,這首詩,淡淡提了一下,他的禮物,意味深長,那是什麼呢?是上好宮廷編織的五色絲帶。以唐朝的富庶國力,這絲帶制作豪華精緻,眩人眼目,另外還配上了給群臣的夏天的最精緻的細葛衣裳。
”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龍見,恩深犬馬知。
馀生傥可續,終冀荅明時。“中唐 · 窦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
皇帝賜的絲線,可不是那種一兩根,是精緻的五色絲繩絲帶,纏在手臂上,有厚度,有光澤,有皇家華美。
要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吟詠贊頌?
皇家如同仙家,賜給了五色精美的長命絲,
這長命絲是用來困住水中的蛟龍,也是留住蛟龍一樣的盛世人才吧。
皇帝的厚愛,我們效犬馬之勞。
感恩戴德。
實際上很多此時的唐詩,描寫了唐朝宮廷賜給大臣的五色絲,是絲線制成,上面打着精美的結,可以當作腰帶,臂帶,還有流蘇搖曳,那是貴重華美的絲織工藝品,好配上這些重臣的服裝和地位。
”綵縷纖仍麗,淩風卷複開。
方應五日至,應自九天來。
在笥清光發,當軒暑氣回。
遙知及時節,刀尺火雲催。“中唐 · 楊巨源 《端午日伏蒙内侍賜晨服 》
這首詩在詩題談到了是早上宮廷的内臣,送給大臣夏天的衣裳,上面配着鮮豔的五色絲帶。在唐朝,細葛是夏天最好的衣裳布料,由于絲麻産量提升,細葛布産量減少,好的葛布隻供應皇家,而唐玄宗相對無私,将這些優質的夏天的布料,裁作衣裳,連同五色絲送給親近的大臣。
那絲線光彩奪目,和輕盈的衣裳,又清涼纖薄,穿上後,風吹過衣裳,飄蕩着絲帶,清涼美好。
大臣收到如此體貼用心的禮物,怎麼不會想端午節關于屈原的意義?
皇帝不是昏君,臣子更要忠貞。
”繞臂雙條達,紅紗晝夢驚。
連吹紫雲曲,不及晚妝成。“北宋 · 王圭《端午内中帖子詞 其一 夫人閣 》
宋朝太平之後,端午節比唐朝更要盛大,而五色絲的運用,也更講究。
比如唐朝宮廷的五色絲,可以是當做腰帶在用,也可能腰帶和手臂上都有,但是在宋朝,五色絲的運用,則更大氣絢爛,是用絲帶綁在兩個手臂上,仿佛彩色的飄帶,而且長度很長。
這首詩寫的皇家嫔妃的端午裝束,顯然那臂上的絲帶是有寬度的,顯得大氣華麗。
”繞臂長生縷,當門五色絲。
榴花看結子,葉葉在孫枝。“南宋 · 許及之《聖壽閤端午帖子 》
這是南宋的宮廷,依舊保留着手臂上戴着五色絲帶的習俗,而且門口也挂滿了五色的流蘇。
這些嫔妃,深宮裡養着石榴花,石榴花在此時開放,照應節氣之美。
也照應這些後妃存在的意義,就是替皇家綿延子嗣,多子多福。
”高門高挂艾天師,玉臂還纏五彩絲。
我隻一杯昌歜酒,羲皇窗下讀騷辭。“南宋 · 李龏《端午日 》
臂上系五色絲并非皇家有,隻是說皇家财力豐盛,可能絲帶更加精巧華麗。
民間五色絲線也是端午标配。
門口挂艾草,手臂上纏着五彩絲帶,男女通用。那絲帶是綁在衣服上頭的哦,不是現在女孩子細細放在手腕上。
太平年月,端午節過的祥和美好,綠蔭窗下,喝着菖蒲酒,看着楚辭,手臂上絲帶随着微風搖曳,歲月靜好,又色彩鮮明。
不過此時端午節和屈原的故事已經合二為一了,過端午的重要一環文化傳承就是緬懷屈原。
”碧艾香蒲處處忙。
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細纏五色臂絲長。
空惆怅,誰複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
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
無人解,樹轉午陰涼。“元末明初 · 舒頔《 小重山 端午》
端午節是混合了多種習俗的民間大節,後世更看重這個節日的團圓,熱鬧,有着各種時令的飲食,甚至很多人喜歡端午節那種不同的風情和風味。
比如很多人換上夏天的衣裳,特意佩戴應者節令的五色絲,看起來養眼鮮明。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或者真正在緬懷屈原呢?
到處是時節來了,家家艾草,戶戶菖蒲,都快樂地說,又一個端午佳節來了,歡喜穿新衣,系絲線,走親訪友,沒有多少人特地問端午的來曆吧。尤其讀書不多的年輕人,喜歡五色絲更帶着時尚新穎的夏日風情。五色的絲線,五色的香囊,美麗的扇子,人如玉,歡情長。
倒是他,知道得多,反而惆怅。
他自己讀着離騷,看着輕快的世人,倍感憂傷。
是,這是元朝末年,異族的統治,屈原的故事不被也不敢提倡,那麼多的人過着端午,知其然不知道其所以然,怎麼不不悲怆。
但是這就是生活啊。有了端午,持續過端午,也就有了再次發掘内核的可能。
我相信着民間樸素的延續,文化的根脈永不斷絕。
又是一年端午節,你買過彩色的長絲和香囊嗎?
請記住,五色絲代表了傳統文化對夏天太陽的贊美,五色絲代表了對屈原的緬懷。
系上彩絲,延續文化和文明。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