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天氣濕熱,寶寶皮膚嬌嫩,容易出現各種皮疹,比如痱子、皮炎、濕疹……讓媽媽們防不勝防。
若寶寶出疹子的同時伴有低熱、食欲減退、拒食,喊嘴痛或不時有手指探口的動作,家長一定要小心了。
這時家長要查看寶寶口腔黏膜四周有沒有紅色的疱疹,還要仔細檢查寶寶的手掌、腳心、屁股等部位,如果有可疑情況,要帶寶寶及時就診,切不可擅自喂藥和亂塗抹藥物,因為寶寶有可能是感染了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好發于5歲以下的嬰幼兒。全年均可發病,但夏秋季節會呈現明顯的發病高峰。該病傳染性強、傳播快,極易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雖說是一種傳染病,但家長也不要過于恐慌,因為它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并不可怕。
絕大多數患兒為輕型,以發熱、口腔黏膜、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疱疹為主。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部分病例可無發熱僅表現為皮疹,多在5-7天内自愈,預後良好。
少數病例(小于3歲)病情進展迅速,發病後1-5天左右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緻死亡。
所以,如果孩子出現這些症狀,家長要注意:
▶精神萎靡,嗜睡,嘔吐,肢體抖動,抽搐,站立或坐立不穩;
▶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出現手腳冰涼、皮膚出現花紋、心跳快等;
▶中重度缺水,表現為小便明顯減少,淚液減少,眼窩凹陷或者囟門凹陷。
手足口病是如何傳播的?
手足口病的傳播方式較多,可通過接觸傳播,比如接觸病毒污染過的手、物品、餐具、玩具等,或接觸到患兒的糞便、疱疹内的疱液。也可以通過空氣飛沫,接觸到含有病毒的呼吸道分泌物。或者經口—糞途徑接觸到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
居家隔離時患兒家長應該如何做?患兒精神好,症狀輕微的,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療,醫生診斷後會建議患兒居家隔離,也不需要吃藥,家長按照要求做好看護和對症處理,孩子很快便會痊愈。
孩子居家隔離時家長要注意:
1.嚴格隔離。自患兒确診回家到痊愈(退熱,斑疹消退或疱疹結痂)後七天都不要外出,更不能返校,也不能和其他兒童接觸。家有兩個孩子的,兩個孩子要安置在不同的房間,不接觸,餐具、玩具嚴格分開,不能共用。
2.密切觀察患兒病情,定時測量體溫,留意患兒精神狀态。若出現精神萎靡、煩躁、昏睡、肢體抖動、四肢冰涼、皮膚發花、呼吸增快、少尿等情況,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緊急就醫。
3.飲食上,孩子口腔疼痛,不願吃飯,家長可選一些溫的、涼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比如牛奶、稀米湯、水等,少量多餐。也可以稍微把食物冰一下,這樣可以減輕患兒口腔的疼痛。
4.衣服要選擇寬松、透氣、能吸汗的,減少對患兒皮膚的摩擦和刺激。
5.皮膚護理,多數手足口病的皮疹不疼不癢,不用特别處理。個别皮膚發癢時,可以用爐甘石洗劑進行塗抹(藥店可以買到),塗抹前要注意把爐甘石液搖勻,皮膚破了的地方不要抹。同時幫患兒修剪指甲,避免抓撓皮膚。
6.體溫處理,建議低熱或患兒精神狀态良好的,不使用退燒藥。如果患兒因為發燒周身不适,可以口服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
隔離期間如何做好家庭消毒?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預防?
1.勤洗手、勤洗澡,飯前便後要洗手。家人接觸孩子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都要洗淨雙手。這裡所說的洗手,是指用流動水洗手,并反複揉搓,關節、指甲都要洗徹底。
2.喝開水,吃熟食,不吃生冷食物,注意衛生,謹防病從口入。
3.曬衣被、開門窗,每天通風兩次,保持室内空氣清潔。
4.疾病高發時,不帶孩子去擁擠密閉的公共場所。
5.有條件的及早接種疫苗。疫苗雖不能預防所有的腸道病毒,但可有效防止重症手足口病的發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