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然而很多時候,愛并不意味着能用最得當的方式教育孩子,就如何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上,就有一些家長們經常犯錯誤,到頭來,不僅教育效果不好,孩子哭鬧,事倍功半,到最後家長也會茫然——自己管得究竟對不對?為什麼就是起不到好效果?接下來,我們給大家講四個小故事,這四個小故事,相信能夠幫家長給孩子更輕松,更有效的立規矩。
1 吃飯的故事
正是中午,幼兒園放假,依依在家裡玩得正高興,這時候飯熟了,爺爺就喊她來吃飯。“依依,别玩了,趕快來吃飯了。”依依拿着玩具從卧室出來,看到爺爺今天做的是香菇油菜和炒雞蛋,依依一下子火從心頭起,大聲沖爺爺嚷着:“我不吃!我說了很多次了我不愛吃香菇和雞蛋,你為什麼一定要做,我不吃了!“
2 家長的脾氣
剛剛與老姑家的弟弟一起在飯桌上吃飯,兩個孩子好久沒見了,沒玩夠,在飯桌上兩個人也比着鬧——剛剛把醒目倒在米飯碗裡,泡成了綠色,弟弟看了哈哈大笑,照貓畫虎的用芬達把米飯泡成橙色,兩個人不愛吃的菜就直接夾出來甩到桌上,弄的整個桌子狼藉一片,不僅如此,兩個孩子還比着誰喊的聲音大,鬧得屋裡說話都聽不見了。
老姑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氣不打一處來,啪,一個大嘴巴狠狠的扇到孩子的臉上“讓你鬧!打死你,我看你還鬧不鬧!”剛剛的弟弟愣了一下,然後“哇”一下子哭出來了,老姑不依不饒,還要打,被剛剛的媽媽勸住了。剛剛的媽媽把剛剛叫到卧室裡,問道。“我問你,你每次吃飯的桌子是不是幹淨的?”“是。”
“桌子幹淨,都是我收拾的,我剛剛收拾完你就弄成這樣,要不以後的桌子你來收拾好不好?我問你,你這樣做對嗎?”孩子想了想:“不對。”“那我再問你,你用汽水泡米飯,泡完了還能吃嗎?”“不能吃了。”“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地一年才種出來的大米,被你這樣糟蹋,還有那麼多人吃不上飯,你卻把好好的飯弄的不能吃了,這件事上,你又對嗎?”“不對。”,剛剛臉紅了,憋了一會,說道。“你大喊大叫别人受得了嗎?這樣應該嗎?”“不應該。”“以後吃飯還犯不犯這三個錯誤了?再犯這些錯誤,媽媽就要罰你打掃整個屋子,把自己泡的米飯吃了,你同意嗎?”“同意。”“那這次你給媽媽認錯,保證将來不再犯這樣的錯誤,不然就收拾整個屋子好不好?”“對不起,我保證。”,剛剛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誠懇的向媽媽道了歉。“行了,接着吃飯去吧,記得安慰一下弟弟,千萬不要笑話他啊。”
——到這裡,這件事情就圓滿結束了。
評語:家長教育孩子,最大的忌諱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按照自己的脾氣做事情。小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沒有多長時間,很多規矩他們是不明白的,即使是明白,也有可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些家長自己的脾氣就不太好,孩子鬧的時候說兩句不聽直接打,孩子沒聽明白為什麼挨打就直接被打哭了,其結果是孩子委屈又滿腔怒火,事後他們也隻知道這樣做就會挨打,單純為了逃避挨打才聽話,然而頭腦中并沒有成熟的是非觀。這樣的孩子也許當時聽話,但是将來是很容易出問題的。另外,不要在人前打孩子,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在同學朋友親戚面前被打罵,孩子會覺得自己面子都丢盡了,這事後家長無論說什麼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相反孩子反而會恨家長。教育孩子,最好要在沒人的時候教育,這樣,孩子才能聽得進去,才能有效的起到教育的效果。
小貼士:《四個小故事,輕松掌握如何給孩子立規矩》下篇将在明天下午五點左右繼續推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