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古詩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古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0:19:25

古詩詞中的眼睛:水是眼波橫,明眸豔圭玉

中國人自有自己的審美,這片古老豐茂的土地,孕育悠久的的文明,環境與人類互動長期産生的獨特的審美文化,這種文化的根基是非常接地氣的,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不管最初是否來自于非洲,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類,有着和非洲人不一樣的淡黃色皮膚,有着黑色的長發,長期以植物果實為主食,皮膚細膩,體态纖長優美。而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需要人們更加耳聰目明,協調互助,增長智慧,于是明亮有神的眼睛,自古就被認為是聰慧的象征。

從現代人口學的某些理論,這片土地的先民屬于蒙古人種, 眼裂中等,褐色虹膜,上眼睑褶發達,大多眼有内眦褶遮蓋淚阜。所謂眼裂中等,就是上下眼皮睜開之間的寬度,既然是中等,也就是說不算太眯縫,也不算太大。上眼眼睑褶發達,,那是避免雜物落進眼睛,保護眼睛的功能,大多眼有内眦褶遮蓋淚阜,這就是常說的單眼皮和内雙,同樣是保護眼睛的。

這樣一看,雖然眼裂中等,但整體的眼睛因為眼睑發達,有内眦而形成一種狹長的視覺感官。

但是美不美呢?自然是美的,因為有這麼多的保護,恰恰證明眼睛的珍貴,仿佛潭水,可以照映萬物,卻又獨有甯靜。

于是最初的眼睛的審美,肯定是眼睛的清澈和光亮。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古詩(古詩詞中的眼睛四首)1

“雲髻峨峨,脩眉聯娟。

丹唇外朗,皓齒内鮮。

明眸善睐,靥輔承權。

瑰姿豔逸,儀靜體閑。” 曹魏 · 曹植 《洛神賦》節錄

曹植的洛神賦描寫的固然是仙女,應該是那個時期最高的女性審美。

雲髻峨峨,将頭發梳上去,露出光潔的額頭,這本身就是聰明女性的象征。修長的雙眉,再次證明鬓角的寬度。

朱紅色的唇明麗明朗,一口潔白的牙齒。

開始寫眼睛了,明亮的眼睛善于顧盼流轉,這不是說搖頭晃腦,而是說的眼睛清澈靈動、而這樣的女子行走時,卻是安靜端然,悠閑端莊的。

東晉 顧恺之《洛神賦圖》是依照曹植的作品而繪畫,原本已經不存,但是有宋朝的仿本,古代繪畫由于工具色彩的限制,想表現一種靈動隻能借助衣裳的飄動和顧盼的姿态,實際都是為明眸善睐的氣質服務。所以古畫中的長眉入鬓,柳眼斜開,都帶着誇張。

曹植想象中的仙女或者夢中的仙女大抵也是以他的愛人,考證是甄宓為藍本。真實的甄宓端莊,但是氣質靈動,眼睛清澈有神,打動着曹植,但是不會是一雙眼睛和眉毛細長得不成比例。

況且宋朝是對女性審美居高臨下的階段,在摹本中極有可能帶着宋朝本身的審美,比如低首,低眉。

魏晉南北朝乃至隋唐,都是對女性寬容開放的時代,可以看看莫高窟,許多塑像強調了眼臉的修長,但是對于眼睛的塑造是毫不含糊的。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古詩(古詩詞中的眼睛四首)2

“櫻桃花參差,香雨紅霏霏。

含笑競攀折,美人濕羅衣。

采采清東曲,明眸豔圭玉。

青巾艑上郎,上下看不足。

南陽公首詞,編入新樂錄。”中唐 · 孟郊《清東曲》(792年)

唐朝,一個中國封建曆史上的輝煌朝代,女性比後來的朝代擁有更多的自由和朝氣,她們可以在自在出行,看櫻花,登高山,在櫻花盛開搖落的時候,笑着去攀折。這裡會誕生很多自然而美好的戀情,這些女孩擁有嬌豔的面龐,眼睛有神,比圭玉還美,是說眼睛的神采,當然圭玉是一種類似長方形的美玉,也說明了東方女子的眼睛在臉龐上,呈現的狀态,含着眼睑,是長形的。

但不是眯眯眼。

而且她們成群結隊,可以大方看着遊舟上,青色衣服的俊美兒郎,那歡快戲谑的場景一定很動人。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古詩(古詩詞中的眼睛四首)3

“銀瓶貯泉水一掬,松雨聲來乳花熟。

朱唇啜破綠雲時,咽入香喉爽紅玉。

明眸漸開橫秋水,手撥絲簧醉心起。

台時卻坐推金筝,不語思量夢中事。”晚 唐 · 崔珏《美人嘗茶行》

晚唐時候,上層社會富裕,審美開始舒緩。比如唐朝女子早上起來,慵懶地喝茶。

全程是以俯視的态度描寫這種慵懶細膩。要知道唐朝女子在家中,還是以跪坐為主,扶桑國倒是學到了皮毛。

女子低頭慢慢喝着茶水的時候,慢慢消除了慵懶,這裡是俯視的态度,來寫她擡起眼睛。東方女子的眼臉深長,眼皮擡起,眼光如秋水流動,仿佛一片橫着的秋水,美在微微卻精緻的眼神如波光。

她還有點憂郁,因為夢裡夢見了情郎,所以整個狀況舒緩。

這是晚唐,上層富裕,開始了對女性的姿态的居高臨下玩味和審美,這一幕已經可以在日本茶道的遺風中可以隐約看到,已經開始醉心了那一低頭的溫柔。

從現代審美的角度,可以看到這個時候的目光是從上而下的,細長的眼睑,因為有褶痕,會仿佛拉長眼睛,但是你看到的多半是如蓮花瓣一樣的上眼睑。

對于這種美,也就時常出現在繪畫中。所謂的橫眼睑逐漸變成了誇張的橫波,當然也有時尚的渲染,将眼睑變得更修長。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古詩(古詩詞中的眼睛四首)4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北宋 · 王觀《 蔔算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 》

宋朝的審美女性化,就是将女性弱化輕柔化。

當然這種審美心理已經有很多專家專門探讨過。

從這首送别朋友的山水詞,也可以看到景色的女性化。人們看到柔和的江南山水,也往往不是那種俯瞰,看不到全貌,相反水已經扁平,波光粼粼,遠山柔和。

這裡将水是眼波橫,這個橫,明顯帶着宋朝的審美。

真的女性的眼睛怎麼會是一種橫,就是橫,那也是加上了眼睑眦褶,再加上時尚的點染,形成一種深邃修長的眼睑美,而眼光流動的時候,就仿佛眼睑裡全是煙波了。

所以這裡的水是眼波橫,已經完全是宋朝的審美。

他們需要女性秀氣,朦胧,帶着些微病态的仙意。

但是這也和小眼睛無關,因為繪畫中多半是鳳眼,拉長正常的眼睑略微向上,形成一種流動的眼風而已。

而且宋朝這種女性審美,也影響了後來的明清幾百年。

比如明清兩代女性都以細眉,低首,垂眸,含胸為美,當然還包括纏足。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古詩(古詩詞中的眼睛四首)5

但是中國人的眼睛,是不是真的小呢?

無論從人種學還是遺傳學,都不算小,不僅不小,而且是居中正常值。如果平視,大多數女性的眼睛反而有種特别耐看的波光深邃,就得力于那美麗修長的眼睑,讓眼睛如汪在池塘春泥中,有着動人的生氣。

而轉動眼睛,有情向人時,那真是明眸善睐,而安靜思索時,又深邃智慧。

我在這裡談中國人的眼睛,提到了一點,就是既要抵制那些用眯眯眼刻意醜化中國人的行為,也要防止一種刻意的複古,比如将自己打扮成古畫中那種低眉長眼的狀态。因為自宋代起,這種針對女性的審美,已經不是很客觀,不是真正的正常的健康的美。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古詩(古詩詞中的眼睛四首)6

稍作修飾,保養眼睛,自然自信,就是最動人的明眸善睐!就是中國美!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