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炸雞叉骨”,無論是學校、工廠門口,還是商業街道,凡是稍微熱鬧的地段,基本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這種流動攤位也非常簡單,往往是一輛三輪小吃車,車鬥是改裝的玻璃展櫃,裡面碼放着多個鐵盤,有雞腿、魚豆腐、牙簽肉、洋蔥圈、無骨雞柳等,樣式十分齊全。
但最為醒目的,還是攤位上拉的廣告标語,大緻都為——雞叉骨15元/斤,買一斤送半斤。
雞叉骨又叫“雞鎖骨”,是雞的胸腔部位,在剔除大部分皮肉後,留下的骨架部分。
也有部分地區的吃貨,喜歡将其稱為“炸雞架”,但值得一提的是,“雞架”是指整隻雞的骨架,而雞叉骨隻是雞架上的一部分。
即便如此,也依然不影響它的實際部位。
攤位上的雞叉骨,都是經過香料腌制、并裹上面粉的半成品,當有客人光顧時,老闆直接倒入油鍋内,烹炸數十分鐘即可。
雖然沒有多少肉,但在經過油炸出香,又撒上辣椒面、孜然粉之後,味道香、酥、油、脆,在很多吃貨眼中,是下飯、下酒的好吃食。
精明的營銷模式
而根據地區不同,“炸雞叉骨”的價格也是有高有低,但大都在10-20元左右,我們暫且取個中間數——15元。
而“買一斤送半斤”的模式,顧客乍一看還真是血賺,但若仔細思考一下,其實它就是“15塊錢一斤半”。
換句話說,它的實際價格是10一斤,按照飲食行業“毛利潤一多半”的原則,其成本也就在4元左右。
說白了,就是精明的商販們,故意給大家造成一種“這玩意兒很貴”的表象。
想到此處,也有很多吃貨犯了嘀咕:
雞身上隻有一個雞叉骨,平常在菜市場也看不到它,而這些攤位似乎卻有用不完的量,這到底是什麼肉?安不安全?
雞叉骨的“前世今生”
其實雞叉骨的處理比較麻煩,小攤位因為利潤原因,不賣它是正常的,它們大都是從“屠宰工廠”與“凍貨市場”中,以“凍品”形式出貨的。
雞也是規模養殖的“速成雞”,一般40-50天就能出欄,再加上是批量進貨,價格自然便宜很多,3-4元是很正常的價格。
雖然肉質相對抵擋一些,但因為骨多肉少,又經過裹面粉、油炸、撒孜然、辣椒面等工序處理,與我們自己家養的雞肉,口感上并無太大差别。
更何況“雞叉骨”本身就是雞的副産品,根本不會有人動“造假”的心思,我們所買到的,肯定是實打實的“雞肉”,各位吃貨完全可以放心。
小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肉沒有問題,但它畢竟屬于“油炸食品”,這一鍋油多長時間換一次,完全是依靠攤販本身的自覺,更多情況下,還是很難受到監管的。
所以“炸雞叉骨”偶爾當作零食吃幾次,倒也無可厚非,但無論吃什麼食品,都要有個度,更何況是這種“油炸貨”,還是不建議大家過于頻繁的食用。
當然這隻是個小小的建議,至于最終如何定奪,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END·
本文由@輕肥食譜原創,專注美食多年,歡迎關注,帶給您更多精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