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努力往前奔跑 一起向未來

努力往前奔跑 一起向未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23:48:56

努力往前奔跑 一起向未來?來源:人民日報開欄的話,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努力往前奔跑 一起向未來?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努力往前奔跑 一起向未來(我們要一直努力向前奔跑)1

努力往前奔跑 一起向未來

來源:人民日報

開欄的話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實踐性、時代性、創造性的鮮明品格,是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實踐中産生的理論結晶,是推動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科學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新時代的改革發展任務,各地各領域都湧現出一批學懂弄通做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典型案例,鮮活呈現了黨和國家事業所取得的曆史性成就、所發生的曆史性變革。

今起,本報推出“黨的創新理論實踐典型案例”專欄,報道一批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典型案例,以期使廣大幹部群衆特别是各級領導幹部不斷加深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内涵、實踐要求的把握,切實用這一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

從縣城出發,車行約50分鐘,駛入武陵山區一個小山村,停在一處農家小院門口。暖陽高照,山間的霧氣散了,花仁淑和女兒女婿從車上跳下來,進屋開始拾掇。“以前去趟縣城,真是費勁。”花仁淑一邊疊着新買的衣裳,一邊感慨,“現在小汽車能開到家門口了。”

這裡是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這個大山深處的山村,平均海拔1000多米。村民以前在“巴掌田”“雞窩地”裡耕作,收入低、生活苦。1200多人的村子,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5戶313人。

2019年4月15日,不顧山高路遠,輾轉3個多小時來到華溪村,實地了解“兩不愁三保障”落實情況,鼓勵大家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脫貧緻富奔小康。

當地幹部群衆牢記囑托,拼搏奮進,華溪村2019年底實現整村脫貧。“我們要一直努力向前奔跑”,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華溪村正接續奮鬥,邁向鄉村振興。

産業興

從靠天吃飯到農旅融合

如今的花仁淑,三天兩頭往地裡跑,去看護她的“藥寶貝”——黃精。

華溪村土地貧瘠,人多地少,過去種點紅薯、玉米、洋芋,靠天吃飯,日子過得緊巴巴。2018年以前,全村六成以上勞動力外出務工。

2017年12月,重慶推行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華溪村是試點村之一。聽到要把承包地流轉給村集體種植中藥材黃精等特色經濟作物,不少村民有顧慮。

華溪村第一書記汪雲友和村幹部挨家挨戶說服村民。一場産業變革在華溪村悄然發生。花仁淑以土地入股,還當上了掙工資的管護工。

“2019年4月15日來村裡考察時,去往老黨員馬培清家的路上,我順手從田坎邊摘了一株黃精向介紹,黃精是藥食兩用的草本中藥材,非常适合我們村種植。”華溪村黨支部書記王祥生回憶,“拿起黃精,詳細詢問了村裡的産業發展情況,叮囑我們一定要把産業選準。”第二天,在重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時指出,要因地、因人制宜,缺什麼補什麼,能幹什麼就幹什麼,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的重要講話提振了當地幹部群衆的信心與幹勁。除了黃精種植,華溪村還大面積種植脆桃、木瓜等,依托山高花香發展中蜂養殖。目前全村種植1800畝經濟作物,規模化養殖中蜂426群。村集體股份經濟聯合社也成立了,聯合社還與部分村民出資成立村集體企業,帶動全村奔小康。

為了讓特色農産品賣上好價錢,華溪村建起了扶貧車間,加工土蜂蜜;引進了太極集團等企業,與村裡簽訂了中藥材保底收購協議。2020年,村集體公司的淨利潤超過200萬元。

華溪村好山好水,風景優美,是避暑的好地方,吸引了不少遊客。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們不光發展地裡的産業,還鼓勵村民開農家樂,吃旅遊飯,走農旅融合之路。

花仁淑積極響應,2020年5月開始經營農家樂。“人多的時候,還得預約排隊哩。”花仁淑忙不過來,把女兒女婿從城裡叫回來幫忙。當年,她經營農家樂賺了7萬元左右,加上種植黃精等收入,全年收入超過10萬元。

日子甜

“兩不愁”真不愁,“三保障”有保障

“走,帶你們看看我的新家!”村民譚文質剛在地裡幹完活,說起現在的房子,他一臉自豪,“我現在住的可是樓房,100多平方米哩。”擡腳上樓,一進門,陽光灑進來,屋裡暖洋洋,幹淨整潔,電器一應俱全。

早些年,譚文質寄居在弟弟的土坯房裡,大兒子領着媳婦回家過年,走到房前,愣是不好意思進門。

不隻是譚文質,以前華溪村還有不少無房戶。王祥生說,村裡的房屋大多是土木結構,不少年久失修,“有的村民外出打工,幾年沒回家,房子都沒法住人了。”

在華溪村考察時,和鄉親們說,國家越發展,越要把貧困群衆基本生活保障好。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兩不愁三保障”各項措施落實到村、到戶、到人。

為讓村民住有所居,重慶積極行動,推進易地搬遷、危房改造。華溪村修繕加固156戶村民房屋,對39戶村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對于無房戶,由村集體和村民個人共同出資蓋房,幫助他們住上新房。

2020年初,譚文質一家搬進了新樓房,如今兒子兒媳常回家看看。

不僅如此,如今在華溪村,村民全部實現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也有保障。中益鄉小學綜合樓、宿舍樓已落成投入使用,還新鋪了塑膠操場。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211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多,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人氣旺

一批年輕本地人才回鄉

走進華溪村,讓人感觸最深的是幹部群衆精氣神的變化,聽得最多的話是感謝黨、感謝,見到最醒目的标語是“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向前跑”。

“強調,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人,在人的觀念、能力、幹勁。”汪雲友說,在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中,他們注重培養本地人才,激發群衆的内生動力。

80後村民譚沖大學畢業後,在村裡任綜治專幹,起初覺得村裡工作沒意思,缺乏幹勁。汪雲友到村後,不時和他談心,并帶領他和其他幹部一起走村串戶。

“跟這些老師學到了不少哩!”看到村裡大變樣,譚沖不僅本領提高了,紮根基層的決心也堅定了。

駐村工作隊還聯系村裡的年輕人,邀請他們回鄉工作。“年輕人的點子多,越來越成為村裡的‘頂梁柱’。”汪雲友說。

在村農産品展覽室,記者見到王藝雲,25歲的他已成為中益旅遊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回村兩年多,王藝雲跟着駐村工作隊跑訂單、找客戶、做售後……“年前,我們接到了不少大訂單!”在他和同事們的努力下,華溪村農産品的銷路越來越暢。

和王藝雲一樣,80後村民譚珺在外打工一年多,看到家鄉的變化後留下來。“在家裡既能服務老鄉,還能照顧長輩,心裡踏實。”譚珺說。

現在,村裡回引了6名本村大學生,參與村兩委及村集體經濟組織事務。“他們是村裡的希望,更是一支‘不走的工作隊’!”汪雲友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20日 第 01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