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角 新發現 新珠海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對一座城市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
用十年時間,通過一座城市的人口變遷,來預判這座城市的發展建立,無疑最具說服力。
過去十年,珠海給出了三個數據,分别是:
人口增幅全國第2;
人口增量全國第37;
人口總數全國排名第211。
通過這三個數據,可以看出珠海的發展潛力巨大。
點解?我們慢慢往下看。
我們先來看增幅。
根據“米筐投資”彙總的數據,2010-2020年全國339個城市人口增幅TOP20城市中,珠海以56.36%的增幅位居第2位,與珠海一水之隔的深圳位居第1。
這個排名很高,但肯定有人會說“珠海占了人口基數少的便宜”,這話有一點道理,但也隻是有一點而已。
要說人口基數少,TOP20城市中,2010年時拉薩隻有55.94萬,三亞隻有68.54萬,嘉峪關隻有23.18萬,這三個城市都不到當時珠海156.02萬的一半,隻需使使勁就能在增幅上超過珠海,但實際沒有。
同樣的,從2010年往後看,全國當時與珠海同等人口規模的城市,到2020年時在增幅或增量上能夠超過珠海的一個都沒有。是的,兩個指标随便哪一個,一個都沒有。
顯然,用“基數少”來表達珠海占了便宜是說不通的。
TOP20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珠三角九市中有深圳、珠海、廣州、中山、佛山、惠州六座城市上榜,未上榜的隻有東莞、肇慶和江門,但人口也全部是正增長。
(廣州珠江新城 來源:攝圖網)
這足以說明珠三角或者大灣區在吸納人口方面的超強實力。
說完增幅我們再來看增量。
珠海過去10年新增人口87.94萬,位居全國第37位。
這個數字看起來好像不太起眼,但請大家仔細看看排在珠海前面的36座城市,2010年時有哪座城市的人口低于300萬?
可以看到,最低的是中山,當時也有312.09萬,剛好是珠海的一倍,其他的絕大多數都是500萬、1000萬起跳的“巨無霸”。
即便是往下翻,也要到第64位才能看到人口比珠海少的三亞。
就是說,在人口增長的前63個城市中,珠海是基數最小的一個。
人口基數大就會吸納更多的人,就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經濟往往也會更繁榮,這基本可看作是常識。
因此,當珠海以區區156.02萬人口的基數卻增加了87.94萬人,與排在前面的城市比起來,顯得要多“另類”就有多“另類”。
尤其要注意的一點是,珠海降低落戶門檻是最近幾年的事,此前一直将門檻設置得很高,但也就是放開的這幾年,珠海人口增幅已連續三年位列全國第一。
接下來我們再看人口總數排名。
在這個排名中,珠海位列全國第211位,毫無疑問的“落後份子”。
(表比較長,慢慢看)
但也正是這個排名,恰恰說明珠海上升空間巨大,隻需稍稍努力就會有進步。
根據珠海此前發布的規劃,計劃在2035年人口達到500萬,到2050年達到800萬,以2020年一年就新增人口近42萬來看,這個目标會提前實現。
又有人會說珠海面積小,容納不下那麼多人。
但要看到,深圳面積是1997.47平方公裡,珠海的面積是1736.46平方公裡,相差隻有200多平方公裡,但深圳人口是1756.01萬,珠海人口隻有243.96萬,即便增長到800萬也還不到深圳的一半,這個目标不是太大而是小了。
實際上,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把香洲看成珠海,把香洲擁堵看成無法再容納更多人,而忽視了西區還有廣袤的土地,可以容納大量的人口。
在全國人口增速放緩的當下,人從哪裡來?我們不妨看看東北39市的人口變化。
過去十年中,東北隻有4座城市的人口是正增長的,其他的全部是負增長,其中黑龍江綏化市竟減少了166.02萬之多,而總的減少人數為1321.53萬,相當于少了一個人口1295.29萬、全國排名第八的西安市,這些人去哪裡了?很大一部分到了珠三角。
珠海到底有哪些好,有哪些發展,本文就不再贅述,隻需要知道的是,數字不會說謊,人們知道用腳投票。
改革開放四十年出頭,十年已然不短,用城市人口的增減來判斷城市的當下潛力和未來價值,是比其他的都更有說服力的。
珠海用十年間的人口數據已給出答案,甚至是為很多内地的朋友指明了方向——到有發展的地方去,不是明天,就現在!
珠海新視角原創出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