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寫作順序——準确地劃分段落層次
閱讀方法:
1.按事情的發展來劃分;
2.按時間的推移來劃分;
3.按空間位置的變化來劃分;
4.按組織材料的邏輯關系來劃分。
常見考查方式:
①考查文章段落層次的劃分。
②考查文章的寫作順序。
例文一:
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時,我看到盆裡有自己的髒手帕,我想起老師說過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決定自己洗手帕。按照奶奶的指導,我先在盆裡放好水,把手帕放進去搓幾下。擰幹後,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勻地塗一遍,然後用力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為止。我的小手帕終于重新變潔淨了,我看着幹幹淨淨的手帕,心裡美滋滋的。
題型一:
①請用“‖”為段落劃分層次。
②根據下面列出的層意給段落劃分正确的層次。
應對方法:
1 按事情的發展來劃分
在叙事為主的文章或段落(如例文一),大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發展順序來寫的。因此我們就可以按照這三個階段将它們分成三個層次。
起因:家裡有自己的髒手帕。
經過:按照奶奶的指導洗手帕。
結果:小手帕洗幹淨了。
這段文字記叙了“我”洗小手帕的事。起因是“我”想起了老師的話,于是決定自己洗手帕;經過是在奶奶的指導下,“我”是怎樣洗手帕的;結果是小手帕洗幹淨了,“我”心裡美滋滋的。
例文二:我們家的奏鳴曲
每天,我們家的緊張生活都是一首奏鳴曲。
清晨,7點整,第一樂章開始。爸爸媽媽做好早餐,妹妹和我趕快聚在桌前吃早飯,吃完後就匆匆向各自的學校奔去。
中午是個小過門,媽媽趕快回家做“快餐”,飯後,爸爸媽媽會聊聊天,興緻來時常忘記時間,見到一點半了就“哎呀”一聲各自散去。
下午放學,第二個樂章響起。我和妹妹認真做作業,爸爸媽媽準備豐盛的晚餐,讀書聲、鍋碗瓢盆聲此起彼伏,媽媽稱這是“大合唱”。
晚飯後,進入第三個樂章。我和妹妹看書,寫日記,爸爸媽媽在燈下認真地檢查着我們的作業,有問題就會及時和我們讨論,輔導我和妹妹。
題型二:
①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順序來組織材料的。
②本文的寫作順序是什麼?
應對方法:
2 按時間的推移來劃分
還有些記事的文章(例文二)是以時間的先後順序來組織材料的,這類文章我們可以抓住文章中明顯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來分段。
解析:
清晨,7點整,第一樂章開始。
中午是個小過門。
下午放學,第二個樂章響起。
晚飯後,進入第三個樂章。
如這篇文章中的“清晨”、“中午”、“下午”、“晚飯後”就是非常明顯的表示時間的詞語,隻要我們把這些詞抓住了,文章的層次的劃分就很明顯了。
例文三:初春景色
街上的行人都脫去了厚厚的冬裝,房頂上的一簇簇枯草間伸展着綠色。街心花園裡有一股泥土的清香,草地上綴滿了晶瑩的露珠。桃花的花蕾也開始向這個大千世界張望。解凍的河流也變得寬闊起來,不時有燕子剪刀似的身姿從河面上掠過。
題目:
①請根據文意劃分層次。
②這段短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組織材料的?
應對方法:
3按空間位置的變化來劃分
遊記、參觀或寫景狀物的記叙文,一般會按照空間位置的變化或地點的變化來組織材料(如例文三),這時我們就可以根據地點、空間的變換來劃分段落或層次了。
解析:
初春的街景→初春的花園→初春的河流
這段文字分别從“街上”、“花園”、“河流”三個不同的地方寫出了初春時春回大地,一片生機盎然的美好景色。我們可以根據文章中地點的變換而相應地将它劃分為三層。
例文四:
老師不在,原本安安靜靜的自習課鬧翻了天。有的拿出平時随身攜帶的五子棋,兩個一夥,三個一群地下了起來;那些漫畫迷們也不失時機地掏出漫畫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還有的早已翻開了歌本,忘情地哼了起來。突然,班主任來了,教室裡頓時就鴉雀無聲了。班主任嚴厲地教訓了我們,我們都感到很慚愧。
題目:
①請根據文意劃分層次。
②這段短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組織材料的?
應對方法:
4 按組織材料的邏輯關系來劃分
有些文章中的段落(段落中的語句)之間常常有一定的邏輯關系(如例文四),這時我們可以按照段落(語句)之間的總——分、分——總、總——分——總的關系或先概括、後具體的關系劃分段落層次。
解析:
首先,這段話總說了因為老師不在,教室裡鬧翻了天;接下來,文章分述了教室裡熱鬧的具體表現;最後叙述了結果:經過班主任的批評,大家認識到了錯誤
歸納段落大意,是在學習給課文分段之後着重訓練的一項閱讀基本功。它是理解課文的手段,也是抓住重點的方法,還是以培養綜合能力為主要内容的思維訓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