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沒有見到過小朋友下面這些情況?
比如一歲多的孩子,會說“爸爸、媽媽”了,本來讓寶爸寶媽很高興。結果有一天,家裡來了位客人,寶寶沖着這個沒見過的叔叔就叫“爸爸”,客人和孩他爸愣了一下之後,哈哈大笑起來。寶寶更興奮了,追着叔叔一直叫“爸爸”,直叫得客人都覺得尴尬了。
還有的孩子對什麼事都要問為什麼。我見過很極端的例子,是一個小女孩,她媽媽誇她可愛,她竟然問“我為什麼可愛?”“你為什麼說我可愛?”她媽媽一時都不知道該怎麼回應。
再比如幼兒園的小朋友,尤其4、5歲時候,對“屎尿屁”這幾個字特别感興趣,說話總是想方設法把這三個字加進去。我家姑娘在中班時,老師教背《三字經》,一背到“雞犬豕”這句,小朋友們就會哄堂大笑,就因為讀到了“shi”這個音。
孩子們為什麼會有這些“可愛”又“可氣”的語言呢?其實這些都是兒童正處在語言敏感期的不同表現。
孫瑞雪老師在《捕捉兒童敏感期》裡面指出,0-6歲都是兒童的語言敏感期。語言敏感期分好幾個不同階段,分别有不同的特點。利用好各個階段的特點,會為孩子一生的語言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成為“語言達人”。
一、寶寶見誰都叫“爸爸”,這個怎麼破?第一個方面,該如何解決孩子見誰都叫“爸爸”的尴尬?
這其實是一歲左右的孩子,剛剛發現一叫“爸爸”,就有人回應“哎”,“寶寶乖”。這是孩子第一次發現語言能夠和實物對應聯系起來,而且體會自己的語言得到回應的樂趣,所以他們開始喜歡反反複複說“爸爸”。
至于見到其他男性也叫“爸爸”,是因為一歲左右的寶寶,還不是很清楚自己發出的這個聲音,是有特定含義的。聲音和含義的對應關系,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對應”練習,才能逐步建立起來。
二、孩子化身“十萬個為什麼”,家長要當百科全書嗎?
第二個方面,孩子化身“十萬個為什麼”,可家長也不是百科全書啊!
在這個方面,有些孩子會表現的特别極端,不管什麼都要問個“為什麼”。甚至問出“媽媽你為什麼說我可愛?”這樣的問題。
很多家長覺得這是孩子求知欲旺盛的表現,要趁機趕緊給孩子灌輸知識。可是,家長們引經據典講了一通,孩子很可能是一臉茫然,根本理解不了家長講的内容。
其實這個時期的孩子,問為什麼,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們在掌握了基本語言之後,想要進一步了解各種概念都是什麼意思。比如小女孩問媽媽為什麼說她可愛,其實是對“可愛”這個概念不是很清楚。
如果這個時候,媽媽跟她講起新華字典裡的解釋,隻會讓孩子一頭霧水。對于剛剛掌握了基本語言的兒童,用語言去解釋概念是費力不讨好的,把語言和物體、動作、情緒連接起來,才能讓孩子更快更準确的理解概念。為了讓女兒明白“可愛”,媽媽可以把孩子帶到鏡子前面,讓她看鏡子裡的自己,說“寶寶這個樣子,就是可愛。”再比如看到可愛的狗狗,再跟女兒說,“小狗也很可愛”。拿一隻可愛的娃娃,也說“娃娃真可愛”。
這樣做了以後,孩子就會把可愛與具體的形象聯系起來:小朋友可愛,小狗可愛,娃娃也可愛。“可愛”就在孩子的腦子裡有了非常生動的樣子。
三、滿嘴髒話,就是熊孩子嗎?
孩子滿嘴髒話,其實是因為他們發現了語言的力量。大人往往會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說髒話,這給孩子的感覺,就是這種言語有額外的力量。所以孩子自己也要試一試,擁有吸收性心智的孩子,不僅把髒話粗話學了來,連大人說這些話時的情緒也會學來。
而大人往往一聽到小孩子在說髒話,就馬上制止,甚至嚴厲喝斥。其實大人這樣激烈的反應,更讓孩子感覺到這類言語有特殊的力量。他們會更加喜歡使用這些語言。
對于孩子的“髒話敏感期”,家長最簡單也最正确的做法,是“不理睬”“不反應”。就是對待孩子的髒話粗話,和對待其它語言一樣,不要有什麼特殊的反應,不要急着去制止。
家長平常也要注意語言文明,少講那些不想讓孩子學去的不文明語言。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看,在不同年齡階段,語言敏感期都有哪些表現,家長怎麼做能幫助孩子的語言發展。
1)0-1歲,在“黑暗”中吸收
一歲以前的寶寶,給大人的感覺是,說不出也聽不懂,跟不跟他們說話似乎沒什麼用,所以這個時期開始給嬰兒講故事、講繪本的家長并不是很多。事實上,這個時期的寶寶,實在“黑暗”中吸收環境給予他們的一切語言信息,這個時期吸收的内容,等到他們能夠表達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來。
所以這個時期很關鍵,如果照顧孩子的大人說話用語得當,邏輯清楚的話,就能夠給孩子打下一個非常良好的語言基礎。
2)1歲-2歲,開始有意識表達
一歲的孩子,就開始進行有意識的表達,他們開始想讓别人聽懂自己了,如果别人聽不懂,他們甚至會生氣。通常到了一歲半,孩子才能說出單個詞,或者自己“創造”的、隻有一個合成詞的句子。
3)2歲:語言能力爆發式發展
2歲以後,兒童的語言開始跳躍發展,而不是循序漸進地平穩進步。他們可能突然會說好多個詞,一下子就能說出兩個字、三個字甚至更多字的詞。然後可能又似乎停滞不前,一樣的狀态可能會維持相當一段時間。然後突然,兒童又爆發出驚人的進步,從原來的隻能說詞,升級到可以說出簡單句,甚至長句,複雜句。
這個時期的兒童,就開始學習組織語言了,這個學習會一直持續到5、6歲。大人如果了解這個過程不是穩步前進的,就知道不必過于焦慮,孩子該會的,隻要沒受到阻礙,到時間自然能學會。
4)3-4歲:小“話痨”加“十萬個為什麼”
這個時期,兒童的語言能力簡直是大爆發。主要表現在詞彙爆發,還進入了提問敏感期。
因為是詞彙爆發期,這個時期學到的詞彙,會讓孩子終身受益,到八九歲該寫作文的時候,三四歲時積累的彙都能派上用場。所以家長要盡可能給孩子提供環境,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到、學習到大量的詞彙,而且最好是系統的學習。
比如這個時期的孩子,能夠輕而易舉的記住幾十種甚至上百種車的牌子、名稱。詞彙學習,最好與實物、活動相結合,盡量不要試圖隻用字典去解釋。
提問敏感期的孩子,簡直是“十萬個為什麼”,得到什麼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這讓家長既興奮又頭疼:興奮的是孩子看起來求知欲旺盛,頭疼的是孩子的很多問題根本沒法回答!
網上有個笑話非常形象的說明了這個時期的特點。一個孩子回家問爸爸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爸爸覺得尴尬了一下之後,決定拿出科學精神,正面回答兒子的問題。于是從精子卵子受精卵、懷孕子宮分娩,詳詳細細給兒子講了一遍。結果兒子滿臉不解地說:“我們班小明說他是南方來的!”
對待這個時期的兒童的問題,家長其實不必把自己武裝成百科全書,而是要站到兒童的角度去想問題,回答得盡量直觀形象簡潔,才能真正滿足孩子的需要。
5)4-5歲,書寫敏感期
這個時期的兒童,雖然小手還拿不穩筆,但卻非常喜歡琢磨字的寫法。因為他們發現,原來除了嘴以外,手通過寫字也可以和别人溝通。這個時期的兒童,可能會非常喜歡學着哥哥姐姐“寫作業”,雖然他們寫的,基本是誰也看不懂的“天書”,但這一點也不會削弱他們對寫字的興趣。
書寫敏感期,實際是在為下一個階段的閱讀敏感期做準備。我們通常以為,人是先會閱讀才會寫字。其實兒童是先對書寫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書寫的興趣讓兒童學會發現字與字之間的相同和不同,這是認字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才能開始閱讀。
這個時期,家長要做的,仍然是為兒童提供良好的環境,讓他們有充分的機會和時間,去接觸文字,用手、用筆、用石頭等任何東西,去嘗試書寫。他們寫得不成樣子,也不必去糾正,關鍵是不要阻礙他們的探索。
6)5-6歲,閱讀敏感期
有了書寫敏感期打基礎,5、6歲的孩子才能順利進入閱讀敏感期。他們學會了如何“認字”,開始能夠把書上看到的字轉化為聲音,閱讀就真正開始了。
這個時期,可以給孩子準備各種适合他們的讀物,主要是繪本。不隻是虛構的故事,非虛構的科學讀物、自然知識、數學繪本等等,越廣泛越好。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對閱讀如饑似渴,接觸到的題材越廣泛,他們的眼界越開闊,越容易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内容。這時發現的興趣點,甚至有可能成為終身事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但在孩子的敏感期期間,孩子的學習主要靠“自我探索”,如果家長像學校裡的老師那樣主動“教”,反而會影響了孩子的探索,影響孩子對自我對世界的認知。
同是語言敏感期,不同年齡表現也不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