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好詞,歲月無情如電轉,人生不耐消磨,你該如何做?
“歲月無情如電轉,人生不耐消磨。前程路險莫蹉跎。火坑千丈裡,踴出上高坡。别覓清涼安穩處,掃除平地風波。不移一步到無何。一枝無孔笛,一曲太平歌。”元朝姬翼《臨江仙·歲月無情如電轉》
姬翼生活在元朝,約活了38歲,隻傳說他十七歲的詩都已經做得很好,可與唐人相比。但是其生平都已經湮滅了。這首詩堪稱人生歲月的力作,隻是不知道這是詩人什麼時段什麼背景下的作品,但是蕩氣回腸,更像是飽經滄桑卻又無悔無怨的選擇,卻又非常壯氣。
“歲月無情如電轉,人生不耐消磨。”
這真是當頭一棒,如同棒喝。歲月如電,轉瞬即逝,人生苦短,光陰不會重來,有限的人生隻會越用越短。
這寫出了歲月無情的流逝感,開頭已經很高奇,通常許多詩人,會有傷時之恨,乃至浮生蒼茫之恨,回首傷往事,感歎白發多。
但是這句詩後,反了一貫的憂愁套路。
“前程路險莫蹉跎,火坑千丈裡,踴出上高坡!”
正是人生苦短,而人生之路就風雲艱險。所以這不是你停留傷懷的時候,你不要停在此處傷感,而是要從火坑千丈的現實裡,努力向上攀登,邁出步伐來,爬出困境,上到安全的地方。
這仿佛是在給懸在懸崖峭壁的人加油,不要多想,不要徘徊,與其在這裡等死,看着時間流逝,不如靠自己向上攀登。
這更是指徘徊在人生困境中的人,請你不要停留原處,那樣于事無補,人生本來就是處處有風險,向前走,哪怕眼前火坑萬丈,也不要消磨鬥志,請珍惜時間,從低谷到高峰。
這裡還有更豪邁曠達的看待人生和歲月,人生本來就是一路險境,無所謂,這是人生的常态,但對得起這段生命的,無論它或長或短,你都必須抓緊前行。
這是有密度的人生,這是站在高處不虛無的對待人生。人生的長短不由你控制,但是你可以選擇更有密度更具挑戰的方式完成它!
火坑千丈裡,也要上山坡。而這個“踴”,用得極好,是向上跳躍,是挑戰,是每一步依靠自己的腳的含義。跳出火坑,是靠自己,克服人生的困難,也是要靠自己的掙紮和奮鬥。
這幾句話非常有密度。比如打個比方,一件任務,時間短,壓力大,你會全力以赴。但詩人非常冷竣的用在人生上頭,人生生涯也是短暫的,那麼所有的壓力,都要看作是人生的禮物,帶着主觀能動性去克服它,才是最有意義的,這是現實主義的情懷。
professional, entrepreneurial and leadership
“别覓清涼安穩處,掃除平地風波,不移一步到無何。”
那麼這個别覓,有兩種意思:
一,不要去找,清涼安穩的地方。
二,另外去尋找清涼安穩的世外桃源。
無論是不去找,還是将要找,落實的是眼前,首先要掃除平地上的風波。
在這個過程當中,你自然就會到莊子“無何有之鄉”,這是一種精神境界。
莊子的無何有之鄉是指一種天然太平極樂的世界。
但在這首詩裡,是在奮鬥過程中達到的一種精神快意。享受這個過程,或者奮鬥過程後的成就感。
背靠大海的人站在山頂眺望遠方man against the sea standing on a
“一枝無孔笛,一曲太平歌。”
從狹義上來講無孔笛一是道教修真用語,說的是不用呼吸而存在的生命狀态,二是佛教用語,是一種大音無聲的美。
但是這裡顯然一曲太平歌,破除了這首詩是寫道教和佛教的修行,而上升到天下太平的現實意義。
這首詞铿锵有力,是指短暫的人生需要奮鬥進取,甚至可以上升到為了達到太平世界,人應該怎麼做。要爬火坑,上山坡,要解決前進路上的種種風波,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會達到一種精神的快意,又或者是現實的太平。這樣才不辜負有限的生命。
那麼作者的資料非常有限。
1297年到1335年,正是元朝統治的中晚期,起各地起義層出不窮。姬翼這個詩人流傳下來的詩詞,雖然有很多道教用語,但是很奇怪的是,他詩詞的核心卻是現實面世的。或者元朝壓抑的文化環境,許多有才幹的漢族人無法在現實中找到出路。
這首詞雖然也包裝了很多宗教用詞,但是卻是鞭策自己或者他人珍惜時光,努力完成人生的力作。
我甚至懷疑這是為反元義軍的鼓氣之作,人生苦短,向險而行,開創精神和現實的太平。
對于普通人來講,這首詩也極其有珍惜時光的鞭策作用!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