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體現蘇轼不同境遇與情感的三首詩

體現蘇轼不同境遇與情感的三首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9 03:09:33

體現蘇轼不同境遇與情感的三首詩?我們總說“詩詞”,把詩和詞放在一起稱呼,但其實,這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仔細起來也是有分别的粗略來分就如大家說的唐詩宋詞,宋代是詞最為鼎盛的發展時期,不管豪放派還是婉約派,都湧出了無數優秀詞人,特别是蘇轼,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體現蘇轼不同境遇與情感的三首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體現蘇轼不同境遇與情感的三首詩(蘇轼寫過哪些驚豔的詩)1

體現蘇轼不同境遇與情感的三首詩

我們總說“詩詞”,把詩和詞放在一起稱呼,但其實,這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仔細起來也是有分别的。粗略來分就如大家說的唐詩宋詞,宋代是詞最為鼎盛的發展時期,不管豪放派還是婉約派,都湧出了無數優秀詞人,特别是蘇轼。

每次提起蘇轼寫過的優秀詩詞,所選出來的基本都是詞作,雖然确實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他的詞,但蘇轼并不單隻作詞而已,他也還有許多優秀的詩作。

和子由渑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岖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這首詩的頭一句備受各位摘抄人的喜愛,人生在世,能留下些什麼痕迹呢?我看應該像鴻鹄在雪泥上留下的爪痕,偶然且無常——這一句真是意境又美,意義又悠長。

在公元1056年時,蘇轼和弟弟蘇轍進京考試,途中曾寄宿在渑池奉賢僧舍,并在牆壁上留下了題詩。

大約五年後,蘇轼到外地做官,又要經過渑池,彼時蘇轍送蘇轼,回來途中作了一首《懷渑池寄子瞻兄》,蘇轼知道後,這才又作了這首《和子由渑池懷舊》相和。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詩的篇幅都比詞小,不過短而精辟,像這首簡單的七絕,就蘊含着耐人尋味的哲理。

當時蘇轼剛好結束了在黃州的思念貶谪生活,将要前往汝州,路上,蘇轼遊覽了瑰麗的廬山,有感而發。

這首詩的語言很平常,但是順暢而内涵豐富,寫從遠近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景象都不相同,由此感悟是因為“身在此山中”,其實這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類似。

東欄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怅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公元1077年,蘇轼在徐州,這個時候的他,經曆了許多重大變故,父母、妻子相繼辭世,自己也離開了朝廷。

這是一首感傷詩,在這首詩裡,我們一向視為樂觀代表的蘇轼,直接言明了他的惆怅,這在蘇轼的詩詞中是很少見的。

他寫梨花盛放,贊美梨花有着高尚清明的品格,就如自己一樣清正坦蕩,卻又因此感歎春光易逝、人生短促,隻“惆怅”二字,便多添了一絲哀愁悲涼的氣氛。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台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有多少人才知道“春宵一刻值千金”是蘇轼寫的,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其實并不是在寫洞房花燭夜。

蘇轼這首詩的本意,是在說春夜有美景,花兒清香醉人,月華朦胧美妙,這既是在說美景及時賞,也是在告訴人們光陰的寶貴。

整首詩就一個主題——珍惜時光,切勿貪圖享樂。現如今這第一句詩已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卻又衍生出了另一個意思,即新婚夫婦要在新婚之夜及時行樂,從惜時到帶點黃,這句詩的内涵已大變了。

惠崇春江晚景

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蒌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蘇轼寫這種詩中有畫的古詩簡直也是信手拈來的,寫得明麗流暢,讀起來好似有股暖意。

據說這兩首詩是蘇轼于1085年在汴京所作,當時是福建的僧人惠崇先畫了兩幅畫,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蘇轼看圖作詩,也難怪畫面感這麼強了。

最廣為人知的是第一首,畢竟我們都背過,以前背的時候隻覺得這幅春景圖真的好清新舒暢,到處生機蓬勃,現在回頭一看,才發現四句詩裡滿滿都是吃的。

飲湖上初晴後雨

其一

朝曦迎客豔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雖然我們提起蘇轼總愛說詞,但其實他的古詩我們也背了不少,這首西湖已經是第三首了。

寫這首詩的時候,蘇轼還沒有遭遇烏台詩案,因為和王安石政見不合,蘇轼自請出京,第一次來到杭州當官,在杭州的三年裡,他留下了大量寫西湖景物的詩。

最廣為流傳的是第二首,寫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山色,無論或晴或雨,西湖都是美妙的,它“淡妝濃抹總相宜”,時時刻刻美不勝收。

可以說,因為有蘇轼這首詩,才将西湖的詩意美提到了最高,現如今人們隻要提起歌詠西湖的詩詞,無一不會立即想到這一首。

初到黃州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隻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蘇轼對自己的定位倒是很清晰——“平生為口忙”,一生為嘴到處奔忙。

被貶自然是一件讓人高興不起來的事,蘇轼心情複雜,隻好自嘲,暢想着能在這貶谪之地尋到許多美味,這裡有鮮美的魚、鮮嫩的竹筍、甜美的酒,也不可謂不是一個口福之地啊。蘇轼身處逆境卻豁達而樂觀的精神,由此從吃食上可見。

海棠

東風袅袅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在黃州期間,蘇轼還寫了這七絕。海棠花怒放,極其妩媚嬌豔,散發出陣陣幽香,月色為其添了一層迷蒙的霧,顯得氤氲迷離,讓人不忍離去,隻想用紅燭再次照亮它的美,為它驅散黑夜。

惠州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每年夏天荔枝上市的時候,這首詩一定會被提出來溜一圈,并且也因此,荔枝俨然成為了吃貨蘇轼最愛的水果。

惠州在廣東,确實是荔枝的産地,當年蘇轼到這裡時,第一次吃到荔枝,簡直驚為天果,大誇特誇,還寫過《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新年五首》、《贈昙秀》等詩文來盛贊荔枝,表達自己對荔枝的喜愛。

不說了,我都想吃了。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公元1090年,蘇轼第二次到杭州任職,給他的好友劉景文作了這樣一首詩。

這是一首色彩極其豐富的詩,明明寫的是深秋初冬景色,寫了枯荷、殘菊,卻絲毫沒有蕭索的感覺。蘇轼筆意一轉,托出了生機盎然、色彩鮮豔的橙和橘,充滿喜悅地表明這便是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

這是一首非常清麗隽永的七絕,角度新穎,意象明麗鮮豔,值得背誦和抄錄啊。

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公元1101年,蘇轼人生的最後一個年頭,這一年八月,蘇轼在常州逝世。三月時,他從虔州出發,至五月抵達真州,在真州遊金山龍遊寺時作下了這首詩。

詩的開篇便有一種心如死灰的哀愁感,盡管這和我們印象中豁達的蘇轼不同,但縱觀他的經曆,這一生四處漂泊,想要成就的功業并無實現,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心累的。

蘇轼仍以自嘲的口吻,說自己的功業在“黃州惠州儋州”,這是他被貶的三個地方,不說其它,隻說這三地,其中的失意、無奈可想而知。

在生命盡頭回想自己的一生,蘇轼如此精煉地總結了他的坎坷人生路,也有蒼涼複雜的情緒,也有一貫的曠達而發出的自嘲。他自歎飄零,卻又不屑在哀愁中沉淪,最後便吟詠出這樣微妙的詩,也讓觀者為其人生喟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