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江西省衛生健康委官網發布關于江西省兒童醫院“三伏貼”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通報,專家組認定,此次“三伏貼”不良反應系輔料配制欠合理導緻,不良反應整體可控可治。
關于江西省兒童醫院“三伏貼”
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通報
近日,江西省兒童醫院在提供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簡稱“三伏貼”)服務中,部分兒童出現皮膚瘙癢、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應。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管理局對此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叫停該院“三伏貼”服務項目,抽調省内多學科專家對患兒進行會診治療,同時派出工作組進駐醫院對事件原因進行調查。
經調查,7月12日,該院醫務人員為提高療效,在“三伏貼”輔料配制過程中将往年配方中的嫩姜調整為老姜,酒精濃度從56°提高到62°,是導緻部分兒童貼敷後出現皮膚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專家組認定:此次“三伏貼”不良反應系輔料配制欠合理導緻,不良反應整體可控可治。
為保障兒童健康,維護合法權益,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管理局已責成醫院全力做好不良反應兒童的随訪、治療和關懷等後續工作,對相關責任科室負責人進行了免職處理,并要求醫院認真吸取教訓,強化管理,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下一步,省中醫藥管理局将在全省範圍内加強對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技術應用的規範管理,确保醫療質量安全。
江西省衛生健康委
江西省中醫藥管理局
多名兒童貼“三伏貼”後被灼傷
據了解,涉事的江西省兒童醫院的“三伏貼”活動從今年的7月12日開始,原定于持續至8月20日。
7月12日至13日,該院用“三伏貼”共治療兒童881人,其中7月12日接受治療的兒童中92人出現瘙癢、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應症狀。
根據相關報道,截至目前,在此次事件中被灼傷的兒童總人數已增至119人。最小年齡僅11個月,多人未滿2歲,大多3至5歲。
7月16日,江西省兒童醫院曾發布通報稱,醫院已暫停該治療項目。
活動開展前一月,江西省兒童醫院就曾發表《【速搶】三伏貼即将開始火爆預約·亞健康/體弱多病/的孩子快來》文章,接受預約。
在文章中,江西省兒童醫院宣稱,兒童“三伏貼”比成人療效更佳——“小兒由于髒氣清靈,肌膚薄嫩,貼‘三伏貼’較成人療效更佳,尤其是2歲至6歲的學齡前兒童,更應抓住每年一次的時機,及早調整好身體。”
東方網記者在江西兒童醫院的官方微信、網站看到,就在7月13日,院方還發表了一篇标題為《入伏第一天 三伏貼貼了嗎?》的文章。
多名兒童家長看到此消息後,帶着孩子前往江西省兒童醫院貼“三伏貼”。但卻遭遇不良反應。7月16日晚,數位家長表示,問題主要出現在7月12日、13日貼“三伏貼”的孩子身上,“之後,醫院改了配方”。
家長反映灼傷情況嚴重
涉事家長反映,出現不良反應的孩子一開始有灼痛感,膏藥粘貼處皮膚呈紅色或深紅色,之後起水泡、破皮等。家長提供的孩子被灼傷後的照片顯示,很多孩子背部起水泡,傷口數日不愈。甚至部分兒童被灼傷後,持續發燒20小時。
有家長表示,貼“三伏貼”的費用在400元左右。“主要是他們宣稱可以治病,所以才來的。”
△貼完“三伏貼”後的第五天,情況仍未好轉
唐女士的兩個孩子灼傷情況嚴重。
她表示,事發五天,按時塗抹院方開的藥,但情況仍未好轉,背上灼傷處有些變成了紅褐色。兩個孩子還出現了流鼻涕、咳嗽,咳不出痰的症狀。
她告訴記者,自己的大兒子今年4歲,因患有鼻炎,第二次來醫院敷 “三伏貼”。“去年一點事情都沒有,今年肯定是他們的配方有問題。”
她表示,自己原本對中醫也不太了解,從醫院的宣傳活動中看到,“三伏貼”必須貼滿三年,所以這次帶着1歲的小女兒也來敷貼。“沒想到今年就發生了這種事,不知道孩子會不會留疤,留下什麼病根子。”
△被灼傷後,孩子痛苦地蹲在地上
據了解,事發後,醫院方面向涉事家長發放藥膏等進行緩解、治療。有部分家長選擇自購膏藥塗抹,或将孩子送往其他醫院接受治療。
17日下午在院方召開的協調會上,院長表示将全額退款,包括不良反應帶來的感冒發燒等治療費用。
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家長表示,希望院方認真處理該事件,而不是馬上就退款。“退款是最後一步。”
目前,家長們向院方提出以下訴求:
一是進行體檢,證明“三伏貼”無毒副作用;
二是公布“三伏貼”成分,看有無對人體有害成分;
三是院方為留疤孩子無條件祛疤;
四是進行相應賠償等。
“三伏貼”有沒有用?專家這麼說
事件發生後,網絡上也炸開了鍋。
不少網友表示揪心,認為家長帶孩子敷貼前,必須徹底了解孩子自身的體質和健康情況,不能盲目跟風。
@櫻桃面對面:有病針對性治病,沒病也不盲目地保健醫療。畢竟孩子都是新生生命,不需要特别補身體調理。
@小胖紙LAA:成年人膏藥貼多了也會過敏,何況小孩,中藥貼需要慎重,特别是體質敏感的人。
@乖乖是嘟嘟的媽:天哪!好心疼好可怕!家長也疏忽啊!孩子都這樣了孩子貼着肯定難受會叫的。家長應該早點拿下來啊!不是非得醫生交代要貼多久就多久的。
部分網友對“三伏貼”提出質疑,認為這隻是交的“智商稅”:“貼一下可以治那麼多病,怎麼可能?”
“三伏貼”到底是什麼?
“三伏貼”又稱三伏天灸,是一種源于清朝的中醫療法,以“冬病夏治”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熱的三天(“三伏天”)将中藥敷貼在特定穴位上治療秋冬發作的疾病。根據“天人相應”原理,特選在三伏天, 使用辛溫的外用藥材,如生姜、白芥子、麝香、細辛,敷貼于特定的身體穴位上,可防治過敏性鼻炎、咽喉炎、哮喘、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等秋冬發作的疾病。
“三伏貼”是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一種經典療法。但是它不能替代疾病的治療,隻能作為疾病的輔助療法,改善患者冬季時疾病發作狀态及頻率。
東方網記者采訪了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的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李昌植。
他表示,江西兒童醫院出現的集體灼傷事件,很有可能是藥物配比有誤。
李醫師介紹,“三伏貼”的主要作用是通過藥物刺激穴位,起到調理治療效果。其中有一味“白芥子”,是常見的基底藥材,分為刺激性較大的生芥子,和刺激性相對弱一些的炒芥子。
他表示,白芥子配比和炮制工藝是每家醫院的“獨門配方”。除了生熟配比,炒芥子的熟度也大有講究。“越熟,刺激性就越弱,對兒童比較合适。”
李醫師告訴記者,給兒童敷貼的話,一般減少白芥子的劑量,甚至不用。“甯可減少刺激,以免孩子出現不良反應。”
此外,他指出,醫院給患者敷貼前,必須先進行實驗。“我們醫院每年都是科室醫生小範圍先敷,看看配比是否有問題。”
膏方在皮膚上的接觸時間也很關鍵。李醫師反複強調,敷貼講究循序漸進,需要給患者一個适應的過程。“兒童的話,首貼必須每半個小時看一下,之後不斷做調整。”
他建議,兒童敷貼時間都不應該超過兩個小時,“并不是時間越長越好”。
對網友提出的“過敏體質導緻灼傷”這一問題,李醫師表示,很多長時間哮喘、咳嗽的兒童、成人都帶有一定的過敏性,兩者沒有直接必然關系。
李醫師強調,隻有是陽虛症患者才能敷“三伏貼”,主要的症狀是冬天怕冷、咳嗽哮喘、痛經等等。偏熱性體質患者,或者患者感冒發燒期間都不能敷貼。
李醫師直言,三歲以下的孩子其實無需敷貼:“如果家長一定要帶孩子敷貼,必須得到醫生評估。”
他叮囑,中醫講究辯證論證,對症下藥,家長切勿盲目跟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