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7歲參軍打仗到受傷退伍、回鄉當駐村第一書記;從帶動戰友緻富到帶領一方百姓脫貧,王明禮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作為一名軍人、一名共産黨員的職責和使命。他用他并不健全的身軀,改變着萬家山的荒蕪,用一片片綠油油的茶園構築起當地人的幸福新生活。
貴州思南縣晨曦生态農業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王明禮在茶園。本人供圖
微風輕拂,思南晨曦生态茶園晏茶正香。
10年前,這裡曾是寸草不生的荒山頭,附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10年後,這裡幾千畝茶園一碧萬頃,人均年收入增加了近7倍。
6斤的義肢,王明禮拖着殘缺的雙腿在這條路上走了10年。他帶領退伍軍人和當地群衆,在沒有路的地方趟出了路,把荒山石嶺變成了4000多畝的生态茶園。
血染沙場
鐵膽英雄失腿終不悔
“能活下來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一定要堅強!”
1984年4月,老山、者陰山戰役打響,20歲的王明禮連寫6份請戰書,強烈要求連隊把最艱苦的戰鬥任務交給他所帶領的尖刀班。
戰場上,他沖鋒陷陣、視死如歸,卻不幸被敵軍彈片擊傷右腿,炸掉左腿。從血泊中醒來的王明禮沒有退縮,一面還擊,一面拖着傷殘的軀體繼續戰鬥,以頑強的毅力完成了作戰任務,并營救了受傷戰友。
戰争雖然讓他失去了一條腿,但不曾奪走他對生活的希望,在王明禮的眼中,他依舊是幸運的。“我的很多戰友犧牲了,而我還活着回來了,我是幸運的,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生命。”
解甲歸來
紮根基層開辟新戰場
1985年,王明禮退伍回鄉。曾經的“甯願前進一步死,絕不後退半步生”的戰鬥精神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他前進的路。
2000年,王明禮被選派為駐村幫扶幹部。他發現農村有一些退伍軍人,由于沒有一技之長,日子并不好過。看到戰友和當地群衆忍受着貧困的折磨,他的心裡很不是滋味。怎麼才能為他們找到一條緻富路呢?王明禮把目光投向了曆史上的晏茶産地萬家山。
王明禮所在的思南地處武陵山脈與大婁山山脈之間,亂石嶙峋,荊棘叢生。萬家山在當地人們眼中,是一片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電的“死山”!
“死山”上能刨出茶園?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王明禮相信。思南種茶曆史悠久,适宜的土壤氣候條件成就了晏茶的貢茶地位,今天的思南同樣也可以種出好茶。
他拖着沉重的義肢,爬上了萬家山。這裡土地貧瘠,山上的老百姓每頓飯都吃苞谷和洋芋。隻有過年的時候才舍得吃一點大米,穿的全部是補丁衣服,解放鞋很破很舊。
“一定要讓這座‘死山’變成金山!”當地群衆的生活現狀,堅定了王明禮刨山種茶的決心。
王明禮帶領群衆開墾荒地。本人供圖
心中有信念
誓把“死山”變金山
王明禮的“荒唐”想法,幾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
“他就是愛出風頭,得讓他去嘗嘗傾家蕩産的滋味”、“他不但腿被炸斷了,現如今腦筋也出了問題”……聽說王明禮要在萬家山上種茶樹,大夥不相信他能成功。然而,王明禮沒有退縮。
2007年,挖掘機的轟鳴聲打破了萬家山多年的沉寂。沒有資金,他就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東籌西借,甚至要将房産拿去抵押,妻子對他的心疼和埋怨也終于按捺不住,兩人面臨着離婚的局面。
拖着殘缺的雙腿,今日的創業先鋒承受了多少難以想象的辛酸磨難,人們無從知道。他隻說了一句話,“傾家蕩産,也要挖!”
在萬家山上開墾出茶園,王明禮必須面對三大難題:進山路難、山上用水難、供電難。怎麼辦?再難也要幹下去!
他帶着幾名下崗失業戰友在海拔上千米的荒山上搭起了帳篷。山上沒有路,他就帶領村民在海拔1000多米的萬家山上硬生生開辟出了一條3公裡的山路。
王明禮帶領幾名退伍軍人開墾荒地。本人供圖
山上沒有水,他就帶着大家挖了40多個水窖,用馬來馱水。山上沒有電,他就用煤油點亮馬燈照明。手磨出泡了,他就找一塊創可貼貼上。
白天,他和戰友一起挖山。晚上,他就把義肢取下來當枕頭。義肢磨損了,他就用鐵絲把它捆緊;傷口發炎了,他就悄悄抹上止痛藥……終于,茶葉基地建成了。
茶園建好後,王明禮還沒來得及享受成功的喜悅,一場災難就來了。剛種上的茶苗,連續兩年遭遇大雪災害和凝凍天氣,一下子損失掉40%。那個夜晚,這位曾經在戰場出生入死都沒掉淚的鐵漢,哭了。他累了!因為茶山,他磨爛了多少個義肢,遭受了多少誤解。
但是,想到曾經魂葬他鄉的戰友,他又站起來了。“不能流淚!戰場上犧牲的戰友,不會原諒我的放棄。”
開春,他又帶上群衆補栽上了茶苗。又是一年采茶時,這裡不再是荒野,而是一望無際的茶園;不再是嚴寒,而是充滿希望的春天。
2017年幹旱,王明禮在修築蓄水塘。本人供圖
堅守扶貧陣地
脫貧英雄立新功
每天清晨,王明禮都會略帶蹒跚地行走在千畝茶園裡。看着這片碧綠的山頭,回想着自己走過來的路,他的嘴角泛起了笑容。
在茶園的帶動下,周圍六個貧困村紛紛摘掉“貧困帽”,許多村民都買起了小轎車。生态茶園的蓬勃發展,讓王明禮堅信隻有搭建良好的創業就業平台,才能幫助更多人擺脫貧困的“帽子”。他以“黨支部 退伍軍人 企業 基地 農民”的模式,創建思南縣退伍軍人創業就業示範基地。
2009年,他又和幾名退伍軍人一道,搶抓思南縣委、政府發展生态茶産業的機遇,成立了貴州省思南縣鼎盛生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近年來,公司通過租賃土地、農民以土地入股方式,成規模地集中流轉土地用于茶園建設4000多畝,輻射周圍六個國家級貧困村,使當地人均年收入從800多元一下蹿到近萬元。
“我跟他幹,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真的很感謝他,因為是他讓我有了用武之地”,當戰友向他表達謝意的時候,王明禮總是說:“你們都富了,我就沒遺憾了。”
夜幕降臨,王明禮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他癱坐在床上,挽起褲腿,默默卸去沉重的義肢,剝下一層層紗布,用鹽水沖洗血肉模糊的傷口,上藥,再用新紗布一層層包好。第二天一大早,他又神采奕奕地奔波在他的千畝茶園裡。
他說,他還要永遠堅守他的“陣地”,守護好他的茶山。
王明禮(右)帶領村民在茶園勞作。本人供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