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你覺得田老師是個怎麼樣的老師

你覺得田老師是個怎麼樣的老師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01 06:08:46

你覺得田老師是個怎麼樣的老師(你知道啥是大語文)1

現如今諸多人士(專業、非專業)都可以對語文、對語文學習品頭論足,指點一番。因為語文大家都能看明白,“指點”起來又好上手,所以就全民論語文,于是就有了“大語文”的說法。特别是在教培界祭出“大語文”大旗的,可謂數不勝數,粗略算來全國不少于100家(絕對保守估計)。好像不說自己的語文課是“大語文”,就不主流了,不摩登了,就不吸引眼球了。可是,“大語文”到底是個啥呢?

有人認為“大語文”就是把學生從語文課堂中“解放”出來,不再分析文本、鑒賞表達,而是多讀書、再多讀書;有人認為“大語文”就是把天文地理、風花雪月、攻殺戰守各種引進語文課,拿來主義;有的人認為“大語文”就是不用現在的教材教了,換教材、自己編教材,求新……

你覺得田老師是個怎麼樣的老師(你知道啥是大語文)2

以上說法對嗎?有些道理,隻是有的以偏概全,有的流于泛泛,有的流于形式,都有問題,在下不敢恭維。那麼,大語文教學是啥呢?大語文教學的确要我們将語文教育的視野放寬,注意那些語文書本教材、語文課堂以外的東西,而這些素材和資源可謂俯拾即是。“大語文”不是指各學科門類(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等)的綜合,應該是閱讀、寫作、聽說交際等各種教學能力的相互滲透,是學校、家庭、社會各個教學環境間的配合。單純把“大語文”看成“生活的外延”的話,有些大雜燴、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意思了。

咱們的語文課堂、語文教學是要培養能表達、會思考、有胸懷、抗挫折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為師者先得做到以上幾點,而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能表達針對的就是語文的工具性,不能想象一個表達欠佳、語無倫次之人會有什麼大的成就,連話都說不清的主兒,你還想他能做什麼?所以“大語文”培養的人要“能表達”,這是前提。

你覺得田老師是個怎麼樣的老師(你知道啥是大語文)3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是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的本質區别,所以大語文系統必須以“學習語言”為軸心。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所有目标隻有全部圍繞這一主軸運轉時,才能明确清晰,以簡馭繁,和諧運行。如果隻是一味“成其大者”,那麼離獨立設科和班級授課的初衷就漸行漸遠了。因此,我們隻能将這種“大語文”觀念滲透進語文教學中去,而且這種滲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因此滲透的切入口要小,工作要做的細緻踏實,比如字詞句篇、比如作文的“一文兩改”,這是根本;當然,在“有料”的前提下要“有趣”,讓老師和學生感到具體事功的成就和學習的愉悅,而不是“上課熱熱鬧鬧,下課兩手空空”。

而會思考、有胸懷、抗挫折針對的就是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所有人都在聊語文的人文性,但是能把“人文性”說出個“一二三”來的并不多。就像現在很多“高手”在大談各種教學思想,其實怎麼落實呢,“高手”并不知道,隻是用名詞來代替思想罷了,這種做法多少有些可笑、可憐。會思考就是說我們的學生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要有求異的思維,要在多數人都認同某事時再多想一步,比如說像評價一下王陽明先生。有胸懷就是說咱們的學子看問題多從大處着眼、做事呢從小處入手,不可志大才疏,也不要一葉障目,比如說就像清華的終身校長梅贻琦先生。抗挫折就是說咱們的學子得經得起打擊,别有點小失敗就尋死覓活的,要有“就算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也要認真地種下一株葡萄”的情懷,比如說像威靈頓将軍。

你覺得田老師是個怎麼樣的老師(你知道啥是大語文)4

因何舉王陽明、梅贻琦他們三位呢,因為他們都不是專攻語言文學或語言文字的,并且在各自領域都是出類拔萃的大家,語文底子都很紮實(姑且這麼說吧)。

話說回來,可以綜合各種語文能力訓練,能夠讓你的學生能表達、會思考、有胸懷、抗挫折的語文課就是“大語文”,不管你用什麼教,不管你的課堂形式是怎樣的!這就是“大語文”有法,法無定式!

時至今日,語文獨立設科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個春秋,時代又賦予了語文教學新的内涵。無論如何,語文教學關鍵是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能讓它離中心目标偏移得太遠,不要讓語文來承擔本來不應該由它來承擔的責任,否則就是得不償失。

一句話:以應試促素養,還語文以語文。這是真正的大語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