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音樂愛好者,普通人也經常聽音樂。當我們悲傷和快樂時,音樂不時地陪伴着我們。事實上,音樂不僅能暫時緩解我們的憂慮,還能改善大腦的認知、情感和身體感受。有很多科學家對研究音樂和大腦之間的相互作用很感興趣。讓我們看看他們發現了什麼。
音樂和認知
許多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能有一些音樂課程,如鋼琴和小提琴課。好消息是,研究發現上音樂課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好;研究甚至表明,上音樂課的孩子有更高的智商。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藥物研究所和顯示,音樂訓練的兒童(超過3年,平均4.6年),相比之下,孩子們沒有采取類似音樂課程,除了手指的靈活性和在音樂能力的測試中,得分更高在非語言推理測試中,他們的詞彙測試得分較高,在一般智力測試中也表現更好。
早期音樂訓練不僅能促進兒童學習和一般智力的發展,而且對老年人聽力的保存也有積極作用。美國西南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調查,他們發現那些“音樂家”(9年前開始接受音樂訓練,目前每周至少有三次與音樂實踐、表演或教學有關的訓練),而那些“音樂家”(從未接受過音樂訓練或接觸較少)對聲音的神經反應更快、更好。另外,接受音樂訓練的老年人對聲音刺激的編碼速度和準确性與非成人的年輕人相同,這表明音樂訓練能延緩随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聽力損失。
東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訓練研究表明每周上一次半小時的音樂課,每周至少練習三小時,持續六個月,可以提高個體在執行功能和反應速度測試中的表現。這表明,那些在年輕時從未接受過音樂訓練的老年人,即使隻接受了六個月的音樂訓練,也能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
音樂和心情
音樂可以使我們放松,減輕焦慮和緊張。研究表明,聽激烈的、歡快的音樂能增加我們的幸福感,尤其是當我們全身心地沉浸在音樂中時。人們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更傾向于聽悲傷的音樂,那麼人們是如何從悲傷的音樂中獲得能量的呢?
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悲傷的音樂會産生雙重效果。志願者裡面既有音樂家也有一些普通的音樂愛好者。在實驗中,參與者被分成三組,并被要求聽兩段悲傷的音樂(如格林卡- f夜曲《離别》小調)和一段快樂的音樂,并對有情感體驗的詞語進行評分。研究發現,雖然人們在聽悲傷的音樂時,會感到悲傷和低沉的情緒,但他們自己的情緒更積極,所以他們會感到快樂。研究人員認為,當我們聽音樂時,一開始可能會産生消極情緒,但後來會産生積極情緒,這可能是欣賞藝術的一種有益效果。所以當我們沮喪的時候,我們可以聽一些悲傷的音樂來緩解壓力。
音樂和身心療法
音樂療法可以分為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一是利用音樂内在的治療特性,音樂的振動,來促進個體的治療,主要是在我們的身體系統上。在英國和挪威,有一種療法叫做“音樂浴”,人們沐浴在與身體相互作用的聲音和振動中。對治療反應良好的疾病包括哮喘、失眠和月經痙攣。此外,音樂作為一種外部刺激,減少我們的疼痛感,提高我們的耐受性。土耳其伊茲密爾katib Celebi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神經性疼痛患者在接受了60分鐘的音樂治療後,疼痛評分較低。還有一種累積效應,治療結束時的疼痛評分低于治療開始時和治療之間的30分鐘,這表明音樂治療降低了這些患者的疼痛感知。
音樂療法的第二個應用是将音樂作為一種互動和自我表達的手段,以實現更好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完善的目标。對于幼兒來說,通過音樂進行交流是音樂療法的典型應用。
羅漢普頓大學的音樂治療師瑞秋海倫帕蒂史密斯和“音樂療法”的作者之一,本文介紹了自閉症兒童、腦癱兒童和學習困難兒童的治療,對孩子的語言溝通障礙,音樂可以讓他們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丹麥奧爾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即興音樂療法,看看不同的療法是否有同樣的效果。在效果評價中,既有評價者的客觀評價,也有兒童家長的參與。采用社會評價量表對兒童參與音樂治療不同階段的行為進行評價,從而獲得對治療效果更全面的評價。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審美需求是一種高層次的需求,是在低級需求得到滿足後産生的,屬于“精神食糧”。從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出,審美體驗似乎與人類的生存需求沒有直接的聯系,卻在促進人的心理發展和身體健康方面發揮着巨大的作用。音樂是人類的一個重要的審美體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