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潑綠水微波,萬花掩映江之沱。
傾城看花奈花何,人人同唱櫻花歌。”
1878年1月,著名詩人、學者黃遵憲自上海乘輪船至日本神戶,出任清廷駐日第一任參贊。不久便趕上櫻花盛開(日本3月15日至4月15日為櫻花節),遂寫長詩《櫻花歌》,以上所引即出自該詩。此時黃遵憲還是堅定的保守主義者,《櫻花歌》頗有留戀德川幕府、反對明治維新之意。
《櫻花歌》在中日均有一定影響,國人由此關注日本獨特的賞櫻習俗(此前明代詩人宋濂已有“賞櫻日本盛于唐,如被牡丹兼海棠”)。如今,越來越多的國人也熱衷于賞櫻。疫情前,每年赴日賞櫻人數已達600多萬人次,國内賞櫻第一大城武漢單日接待看花客達30萬人次。
随着櫻花的熱度提升,也産生了一些有争議的說法,如:
稱武漢東湖(一說是無錫太湖)、日本青森縣弘前公園、美國華盛頓波托馬克河畔為“世界三大賞櫻地”。
稱櫻花原産于中國,宋代傳入日本。
稱武漢大學的櫻花是中國種,不是日本種。
稱日本人也承認栽培種櫻花是從中國傳入日本的……
雖有專家多次澄清,至今誤會流傳。又是一年賞櫻季,願種種無稽之談終将消散。
《千駄木團子坂花屋敷》歌川廣重(日本)
古人種櫻是為吃
櫻花是薔薇科植物,中國、日本、俄羅斯稱它是李屬的櫻亞屬,美國、西歐稱它是櫻屬,至今無共識,但均認定,櫻花是多種野生植物的合稱,全球共150多種,中國有50多種,日本僅10種到11種。
野生櫻花皆源于喜馬拉雅地區,學者劉夙在《櫻花起源之争》(本文多處引用該文,不再一一标明)中寫道:“請務必記住這些事情(指櫻花傳向全球)發生在幾百萬年前的漸新世(始于3400萬年前)和中新世(終于533萬年前),那時候中國和日本作為兩個國家還不存在——連人類都根本不存在。”
中國可能是最早人工栽櫻的國家。
《禮記·月令》載:“是月(仲夏之月)也,天子乃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寝廟。”雛是小雞;嘗黍即舊黃米;羞同“馐”,即進獻食物;含桃即櫻桃。稱含桃,因黃莺喜含食,故又稱莺桃、櫻桃。櫻桃比諸果先熟,所以入祭典,應已人工栽培。
從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中,考古人員發現距今8000年的櫻桃核,此外,在湖南臨澧縣胡家屋場新石器遺存(距今8000—7000年之間)、河北藁城縣台西村商代古墓(距今3600年)、湖北江陵戰國古墓(距今2300年)中,均發現櫻桃核。
西晉左思《南都賦》中有“朱櫻春就,素柰夏成”句,柰即柰李,一種水果,可證“朱櫻”也是水果。櫻在古代中國一直是“實櫻”,食果為主,兼及看花。明人王世貞稱“櫻桃成歲得一解饞,花亦足飽目”。
學者推斷秦朝宮中種了櫻花,也無不可,但絕非今天的觀賞櫻。
花美卻被梅花壓
櫻桃的花也很美,且有香味,白居易曾寫道:“櫻桃昨夜開如雪,鬓發今年白似霜。”可為什麼在中國沒發展成觀賞植物呢?
推測原因有四:
首先,櫻桃樹不易成活,所謂“櫻桃好吃樹難栽”。公元六世紀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寫道:“櫻桃,二月初,山中取栽;陽中者,還種陽地;陰中者,還種陰地。”對土質要求高。
其次,野生櫻桃種類多,欠美觀。野生種高者可達20多米,且垂枝型少。櫻桃花齊開才見效果,可不同種的櫻桃樹花期不一,早的在2月,晚的在5月。
其三,觀賞用櫻桃無法食用,暴殄天物。櫻花樹的果實黑而小,直徑隻有0.7—1厘米,味酸澀。
其四,遭遇梅花的強力競争。梅花比櫻桃花的花期早,樹型矮,造型美,香味濃。據《說苑》記,春秋時越國使節諸發出使梁國,手執一枝梅為見面禮,此時梅花已成文明的象征。漢初,梅花發展成觀賞樹種,《西京雜記》稱:“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胭脂梅。”
唐人賞梅亦賞櫻,李商隐在詩中曾寫“何處哀筝随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元稹也寫過“櫻花樹下送君時,一寸春心逐折枝”,但詩中提到的櫻花都沒傳到日本。當時海路艱難,直到明代,日本船仍不用鐵釘,隻以麻繩或水草将木頭連接在一起,且船底扁平,不利于航海。況且,當時日本尊奉唐風,以梅為貴,沒必要送地位不高的櫻花去日本。
歌川國貞的1852年浮世繪作品《櫻花樹下》
賞櫻之俗來自賞梅
在日本最古老的史書《古事記》(成書于712年,同年唐玄宗繼位)中,記女神木花開耶姬,美麗卻短命,是富士山守護神,乘霧而起,在那裡播下花種。
日本學者将此傳說解讀為:與水稻栽培儀式有關。古人無日曆,隻能依據物候,櫻花開放便開耕。所以櫻花被視為谷神,又稱“種子櫻花”。此時木蘭亦開放,日本農村也有祭木蘭的習俗。
此說未必準确。《古事記》《日本書紀》中提到櫻花,皆非農事,常與祭祀相關。
學者胡稹認為,櫻花可能發轫于辟邪。春季多病,此時櫻花飄落,或有拘束瘟疫之意。日本《作庭記》(世界上最早的造園專書,完成時間相當于中國的唐末)稱:“惟古人雲,櫻樹應種在東面,楓樹應種在西面。”或源于中國的五行學說,東是青龍位,與春相關,恰是櫻花花期,植樹以鎮壓。
不過,日本整個奈良時代(710年-794年,相當于唐代中後期)提到花,均指梅花,當時日人崇唐風,貴族聚飲都在梅花下。
在《萬葉集》(成書于8世紀後半葉,但有些作品寫于4世紀)中,關于櫻花的歌曲僅44首,關于梅花的達110首。794年,天皇遷平安京(今屬日本京都市,至明治天皇遷東京前,一直是天皇居所),紫宮前院便栽梅花。
據日本史料,直到812年,佐賀天皇才舉辦日本曆史上第一次賞櫻會,可能是從唐風的賞梅會轉化而來。自831年起,天皇每年舉辦賞花會,此時花已從專稱梅花變為專稱櫻花,貴族們也開始在園中植櫻。
日本現行使用的年号“令和”,也出自《萬葉集》中的《梅花歌卅二首并序》。
賞梅為何轉向賞櫻
為什麼從賞梅轉向賞櫻?與894年日本廢遣唐使有關。
日本自645年起模仿唐朝,開始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律令制國家,但未最終成功。日本無科舉,沒形成有效的文官系統,緻基層失控。比如模仿均田制建班田令,原計劃6年一班,實際隻執行6次,最長隔了23年。
農民無地權,便不願開荒,糧食産量下降。天皇無奈,發布《墾田永世令》,原本新墾地隻許三代私有,至此成永遠私有。貴族趁機拓展莊園,成為“國中之國”,動搖了中央集權。到後來,擁有大莊園的武士階層崛起,天皇喪失實權。
唐末中原動蕩,震驚日人,開始鄙夷唐風。據估計,日本共派出遣唐使船約48艘,其中12艘沉沒,損失達1/4,且在貴族擠壓下,天皇收入減少,也無力支持。
到平安時代(794—1192年),日本貴族仍熱愛中國文化,但宋代中日交流以商船為主,日人生輕視之心。
古代日本商人地位極低,據黃遵憲記:“初來泊平戶時,循塍(音如程,意為田埂)而行,夕陽紅處,麥苗正青。過民家,有馬鈴薯,欲購之,給予值,不受。民風渾樸,如入桃源……盛哉此風,所謂人崇禮讓,民不盜淫者邪?聞二三十年前,内地多如此。今東京、橫濱、神戶民,半狡黯異常矣。”這也是黃遵憲反對明治維新的原因。
沒了遣唐使,日本開始用本土文化替代中國文化,即以國風代唐風,在《古今和歌集》(成書于905年,2年後,唐朝滅亡)中,櫻花歌達70首,梅花歌僅18首。
“源于韓國”說不成立
鐮倉時代(1185年—1333年,相當于中國的南宋初年到元朝中期)初期,賞櫻從貴族轉向民間,《徒然草》稱:“貴族優雅地欣賞櫻花,而鄉下人則在櫻花樹下嬉戲。”
江戶時代(日本最後一個封建時代,1603年—1868年,相當于中國的明末到清末)時,德川吉宗下令在河的兩岸種植櫻花,加固堤壩,以應對洪水,意外地形成了兩岸櫻的景觀,至今在其他國家仍不多見。
江戶晚期,有人在染井村(現屬東京都豐島區)發現新型櫻花,它易栽培、生長快、花型美,被稱為“染井吉野”。到明治維新時期開始普及,二戰時,大量古櫻被當成劈柴,戰後植樹多用“染井吉野”,占如今日本櫻花的80%,亦是全球種植最多的品種。
“染井吉野”用扡插法,有全球“染井吉野”來自同一母樹之說。1932年,日本學者小泉源一提出“染井吉野”可能源于韓國濟州島的永秀櫻(又稱王櫻)的猜想,引起漫長的口水戰,每年櫻花盛開,便有韓國學者提出櫻花源自韓國。直到1995年,DNA檢測證明,永秀櫻雖形似“染井吉野”,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品種(2007年,該檢測進一步被證明)。“染井吉野”是大島櫻、大葉早櫻的雜交種,大島櫻乃日本獨有野生種,不僅韓國沒有,中國也沒有。
日本現有500多個培育種櫻花(一說700多個),來自5個野生種(大島櫻、大葉早櫻、鐘花櫻桃、霞櫻、山櫻花),隻有鐘花櫻桃可能源于中國華南,但培育種均由日本人完成,且中國沒有栽培櫻花的“靈魂”大島櫻。
大島櫻
怎麼看待櫻花之争?
有學者指出,日本權威書籍《櫻大鑒》中承認櫻花來自中國,其實《櫻大鑒》是一本圖集,相關内容譯成中文是:“日本櫻花最早是從中國的喜馬拉雅山脈傳過去的。櫻花的傳播像所有生物一樣,呈放射性傳播……”作者指的是野櫻源頭,而非培育種。況且,該書是1975年出版的。
武漢大學的櫻花最初是1939年日本侵略軍所種,樹苗來自日本本土,當時武漢大學成傷兵醫院,種櫻花是為撫慰思鄉之情。日寇戰敗後,武漢大學師生反複讨論,主張保留櫻花的意見占了上風,與此同時,日寇在杭州西湖周邊種的4500株櫻花被砍伐。
1972年後,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友好團體向武漢大學多次贈送櫻花,武漢大學也購入數種中國種櫻花。1997年,最後一棵日軍種櫻花也死掉。現存櫻花皆是中日友好的背景下栽種的。
“染井吉野”風靡全球也帶來一大問題,它壽命短,僅60年,而日本一些古櫻已上千年。
日本櫻花大多栽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品種單一。有學者擔心,不久可能會出現“第三次櫻花大滅絕”(前兩次與滅佛、戰争有關)。
把握當下比建構曆史更有意義。英國人發明了乒乓球,如今卻成我們的“國球”。中國是目前種植櫻花面積最大的國家,相關産業已達萬億元,且野生種豐富,無需過多看重“櫻花是我們的”,培養出好品種、做出好景觀才是硬道理。(責任編輯:沈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