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第三屆數學文化征文比賽
第三章3.3第2課時 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作者: 李懷宇
作品編号:027
一、教學目标
【知識與技能】會根據實際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會通過去分母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培養學生數學建模和數學運算的學科核心素養.
【過程與方法】能夠從實際問題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進一步體會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應用價值;
通過去分母解方程,讓學生體會等式變形中的化歸和程序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讓學生了解數學淵源及輝煌的曆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解含有分數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歸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驟,體會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難點】實際問題中建立等量關系,準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地進行去分母并解出方程.
三、課堂實錄
1、溫故知新,鞏固舊知
利用GeoGebra軟件創設的一元一次方程計算答題器,讓學生們課前搶答訓練,日常鍛煉計算準确度和速度。
問題1 上一個課時我們學習了用去括号的方法解方程,你能說一說含有括号的方程如何解?去括号時應注意什麼?
問題2 等式的性質是如何叙述的?
問題3 試求12,4,9的最小公倍數.
【設計意圖】上面問題的提出有助于學生回顧舊知,再對新知産生興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A組導言1:我國古代名著《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張蒼、耿壽昌所撰寫的一部數學專著,成于公元一世紀左右,全書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其中有一題:“今有凫起南海,七日至北海;雁起北海,九日至南海.今凫雁俱起,問何日相逢?”(凫:野鴨)
B組導言2:英國倫敦博物館保存着一部極其珍貴的文物-紙草書。這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寫在一種特殊的草上的著作,它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寫成,至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草片文書中記載了許多有關數學的問題,其中有如下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數的問題.一個數,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來總共是33.這個數是多少?
師生活動:學生根據學情進行分組,統一審題後教師提出問題.
問題4:
1.本題中涉及到哪些量?這些量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2.怎樣設未知數,如何用含有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這些量?
3.你能根據題目中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嗎?
教師展示問題,讓學生思考,獨立完成并列方程和.
【設計意圖】利用《九章算數》和埃及紙草書中有關數學的問題,引出帶有分數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進而讨論用去分母解這類方程,這樣選材可以起到介紹悠久的數學文化的作用。利用方程思想解決實際問題,能讓學生感受方程的實用價值。
3.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問題5:這個方程與前面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麼不同?
問題6:如何将帶有分數的一元一次方程轉化為“x=a”的形式?
師生活動:教師出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并嘗試解這個方程,A、B組學生代表将不同的解法利用投影儀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已有經驗基礎上,努力嘗試更加簡便的新方法.
師生活動:學生分組讨論之後,教師通過以下問題明确去分母的方法和依據:
問題7:去分母的依據是什麼?
問題8:方程,去分母後的結果是什麼?你會解化簡後的方程嗎?
學生分組讨論後得出結論:
(1)在方程兩邊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将系數化成整數;
(2)去分母的依據是等式的性質2;
(3)去分母可以使運算簡便,減少出錯率.
師生共同分析解法:
方程兩邊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42,得
合并同類項,得
系數化為1,得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串,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生們通過對一元一次方程不同解法的探索過程中,注重化歸思想的滲透,使學生感受去分母方法的簡便,同時理解去分母的目的和依據,進而自主歸納出去分母的一般方法。
問題9:解方程
思考:
(1).這個方程中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是多少?
(2).方程兩邊應該同時乘以多少?依據是什麼?
(3).方程兩邊同時乘以這個數以後分别變成了什麼?
師生活動:教師展示問題,提出思考問題,師生共同完成如下解答過程。
方程左邊=
方程右邊=
注意:
1.不漏乘不含分母的項;
2.分子是多項式,應添括号.
教師用程序框圖展示解法的基本流程:
學生思考,總結歸納出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師生互動補充.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歸納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進而體會化歸的數學思想,在分組讨論的過程中互相幫助,互相補充,加深對去分母運算上的理解,避免出現類似錯誤.
4.運用新知,加深理解
問題10:解下列方程:
(1)
(2)
師生活動:教師提問,學生獨立完成解題過程,然後進行分組讨論交流,對錯解進行分享展示,共同找出錯因,歸納正确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實踐,進一步加深對于去分母解法的理解.
變式練習:小明騎自行車從天津之眼到天津站騎行,如果每小時行15km,則比預定時間少用24min;如果每小時行12km,則比預定時間多用15min.那麼預定時間是多少?
問題11:
1.本題是哪一類問題?
2.行程問題涉及到那幾個量?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3.本題的等量關系是什麼?
利用框圖引導思考,同桌互批學習,并利用信息技術(一起學APP)統計本題正确率,精準掌握學情。
【設計意圖】體會模型思想,感受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進一步達成學習目标.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活動經驗,形成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達成教學目标.
5.課堂小結,反思提升
教師和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主要内容,并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本節課學習了哪些主要内容?
(2)去分母的依據是什麼?又有什麼作用?
(3)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4)去分母時,方程兩邊所乘的數是怎麼确定的?
【設計意圖】複習鞏固,提升總結本節課的知識,使學生學會總結反思。
6.布置作業
課本第98頁練習,習題3.3第3題
7.闆書設計
8.反思與點評
本課時的教學内容有關去分母解方程,與前面去括号解方程相比,隻是略微增加了一步,所以本課時開始采用了溫故知新的方法幫助學生銜接,接着以問題串的形式進行師生互動,以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随時與學生保持互動,以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不僅有利于學生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生結果,還有利于他們進行自我調節,改進學習方法.此外,還應讓學生多練習,以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張茗老師點評:本節課基于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等核心素養結合中外數學曆史和文化進行教學設計。舉例圍繞知識要點體現了典型性,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體現了教育性,從中國古代數學《九章算術》和埃及紙草書體現了文化性。通過帶領學生深入思考,鍛煉學生審題能力和分析能力,利用數學文化來育人,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但也存在不足,雖然采取分層教學,舉出不同難度的例題但實施起來時間過長,信息技術運用時應為教學核心内容服務。
參考文獻:
[1]顧沛.數學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5.1-3
[2]汪曉勤.HPM視角下二元一次方程組概念的教學設計〔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初中版)2007(5):48-51
[3]汪曉勤 栗小妮.數學史與初中數學教學-理論、實踐與案例〔M〕.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06.149-155
相關鍊接>>
相聚于網絡,相知因數學,相交為征文——第三屆數學文化征文活動通知
第三屆數學文化征文比賽評委簡介
第二屆數學文化征文比賽通知
第一屆數學文化征文活動文章集錦
已發文章>>
001 萊布尼茨、二進制和伏羲卦圖
002 美學視角下的數學教學 —— 讀《數學的美與理》有感
003 數學基礎與黎曼猜想 ——《數學簡史:确定性的消失》讀後思考
004 數學與文化并重 知識與興趣同行 ——“算籌記數”教學思考
005 數學是多維度的藝術——讀《數學家的眼光》有感
006 從擲骰子到阿爾法狗:趣談概率
007 中學數學中分類思想的教學與拓展
008 守門的秘密
009 探數學文化,啟數學之美——以高中數學《割圓術》為例
010 基于數學史視角的高中數學教學思考
011 我是怎樣讀《幾何原本》的
012 相映成趣的兩座數學橋
013 HPM視角下的數學概念教學——“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學設計
014 極限定義新講:動态定義與靜态定義
015 把握思想方法,自主提升數學素養 ——讀《讓知識自然生長》有感
016 讀北大張順燕教授《數學的源與流》的幾點收獲
017 中國古代數學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影響
018 數學閱讀錦上添花,實踐成果領航數壇新征程
019 提高概率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020 溫故建構新知 論證生成巧思 ——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的探究
021 讀《學好數學并不難》有感
022 體驗經典證法 滲透數學文化 ——以“勾股定理(第一課時)”教學為例
023 數學文化 文化數學 ——融合數學文化的中考試題的品析與啟示
024 善用數學文化 靈動數學課堂 優化育人途徑
025 基于數學文化的高中數學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026 數學中的美—— 讀《數學文化中的美育滲透》有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