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學校園被稱為“象牙塔”?⊙
象牙塔(ivory tower)常被用來描述人們脫離現實生活(reality)的精神聖地。
從19世紀開始,它描述的是一種與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無關的追求知識環境,而後逐漸用于描述大學或學院。
那麼這種說法是從何而來的呢?
象牙塔的說法最早出現在聖經中,一首新郎贊美新娘的詩歌中寫道“Thy neck is as a tower of ivory”,這裡意為新娘美麗白淨的脖頸。
到了19世紀,法國詩人、文藝批評家沙爾-奧古斯丁·聖伯夫(Sainte-Beuve, Charles Augustin)的書函《緻維爾曼》中,批評了同時代的法國作家維尼作品中的悲觀消極情緒。
他認為,作家應當在理想中的美滿境地從事文學創作,而這種創作環境就被其稱為“象牙塔”。
随後“象牙塔”就用來描述脫離現實生活(out of touch with the real world)的文藝家的小天地,進一步引申到描述單純(purity)、與社會遠離的大學校園。
你知道幾種“大學”的英語表達?
今日推薦
ivory tower 象牙塔
reality [riˈæləti] n. 現實;實際;真實
out of touch with the real world 脫離現實生活
purity [ˈpjʊərəti] n. 純潔;純淨;純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