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黃鶴樓》是吊古懷鄉之佳作。嚴羽《滄浪詩話》:“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颢《黃鶴樓》為第一。”當然接受不同觀點,胡應麟稱杜甫的《登高》為古今七律之冠。傳說李白因為這首詩而擱筆,說“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題詩在上頭!”傳說不必為真,但被如此傳說,可見這首《黃鶴樓》必有過人之處。本文分段解讀崔颢《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仙俠文化”不僅當代有,唐代也有。老杜贈李白的詩“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寫出兩人不成功的尋仙之路。崔颢估計也是同道中人,慕名到黃鶴樓尋仙,但仙人駕鶴杳無蹤迹,鶴去樓空。美好憧憬落空,心中怅然若失。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鶴去樓空,物是人非,“白雲”千載間變幻難測,飄忽不定,如人生禍福難料,世事無常。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由想象轉入現實世界,展現在詩人面前的是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面,晴日裡隔水相望的漢陽城,樹木清晰可見,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豐美。空明悠遠的環境更容易使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便為下文的鄉愁設置了鋪墊。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人在黃鶴樓,從晴空萬裡,待到日薄西山。夜幕來臨,飛鳥歸巢,船要歸航,遊子要歸鄉,但故鄉又在何方?“斷腸人在天涯”,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如何能不是人愁悶。
崔颢《黃鶴樓》解讀完畢。文學藝術方面就不解讀了,畢竟律詩的藝術性是我們一般人也較難真正理解幾分。感覺很美就行了,不如去細細品讀詩中表達的人類千古流傳的共同思想。在詩文中提高自己的閱曆和對美的感受力。《中國歌牌》唐詩紙牌遊戲,仿《名偵探柯南唐紅的戀歌》日本《小倉百人一首》歌牌制作,鍛煉記憶力,提高專注度,提高眼力聽力,輔助背誦古詩詞,體會詩詞之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