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不知道你聽過這樣的俗語嗎?
這句話很矛盾!舅舅作為長輩,當然輩分高,作為晚輩我得尊敬!可後半句,既然作為和父母同輩的長輩,吃飯幹嘛得當外甥的得上賓坐,一桌子吃飯,小輩坐主位,老一輩都旁邊或下坐,你自個得有多目無長輩拎不清狀況,拿舅舅當你晚輩,你想臉被爹媽扇腫?
那奇怪了,外甥坐上邊為哈還被封為圭臬,輩輩流傳?
查了一下,原來是孤陋寡聞了,原來我國以前不少農村确實有在特定的節日如正月初二,有讓外甥坐上坐的風俗,要是外甥不坐上邊,那才是不尊敬長輩不懂禮節。因為民間有講究:“娘大舅大,初二外甥大”!
朱元璋 馬皇後
據民間流傳很久的說法,這個規矩乃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當年定下的。
因為他是老百姓出身,沒那麼之乎者也彎彎繞,曾有個女兒叫安慶公主,嫁給了都尉歐陽侖!朱元璋看中的是歐陽侖的才學!沒管他家是不是大富大貴,嫁雞随雞嫁狗随狗!
問題是享福享慣了的安慶公主到婆家受不了,粗茶淡飯,嫌婆家太寒酸,想方設法賴在皇宮裡不回婆家。
尤其是除夕夜,老百姓一年裡邊的大日子,按民俗你兒媳婦嫁過來就是人家歐陽家的人了,就得這一天,在婆婆家守歲除夕過年。可安慶公主哪管這些,就是不回去,任憑驸馬怎麼勸就是不聽。母後馬皇後也是過苦日子的,知道親家難處,就不停地勸說,安慶公主逼不得已才一百個不高興地随随驸馬回了婆家過年。
安慶公主與歐陽侖 電視劇《洪武大案》劇照
可剛擱一晚上,公主病又發作了,實在是受不了了,大年初一大早,安慶公主又慌不叠地悄悄逃回了皇宮!
正月初一要拜年,她便先來給父皇拜年求個吉祥話。朱元璋眉頭一皺,厲聲對安慶公主說,已經是人家家的人了,大年初一這天要給丈夫家長輩行禮盡孝心,初二,回娘家拜年還差不多!吓得公主二話不說,立馬回了娘家。
貴為一國之君,朱元璋的做法迅速傳遍布京城,老百姓都覺得老朱很接地氣做得對!凡大年初二,外嫁的女兒必須帶着老公、外孫、外孫女回娘家拜年!
對晚輩來說,媽媽的娘家除了外公、外婆還有媽媽的哥哥、弟弟也就是舅舅啊,大年初二拜年,既然是大明皇帝欽定,全天下皇帝最大,那外孫給外公、外婆拜年時,外甥給舅舅拜年,那就是奉旨而為!一家人吃團圓飯,作為晚輩的外甥也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坐酒席的上邊,成了一種民間風俗。
著名舅舅 長孫無忌
但這句話的後半段我們了解一下即可,重點是這句話的前半段:舅舅大似天?!
實話實講,老傳統,所有的親屬圈子中,一般情況下,除了父母以外,舅舅确實被認為是長輩親屬中最重要的,是最令人敬畏的親屬。
舊社會,你親舅舅就跟你爹媽一樣孝敬着!“天上有雷公,地上有舅公”,地位舉足輕重。過去,兄弟姊妹多,成年後要得分家過,财産分不好,家人變敵人,搞不好血光之災!這時,就得親自由舅舅專門來主持分家。舅舅說啥就是說啥,誰也不敢表面上有異議!要是誰不服偏講理,會被舅舅武力教訓還能還手,否則,在講孝道的舊時代,會受到逐出宗族押送衙門嚴肅懲處,不是開玩笑,嚴重的會殺頭的!
年輕人結婚時,舅舅必須到場見證,他不到,别說開席,婚禮儀式都不敢舉行!有時候,舅舅甚至能操縱外甥、外甥女的婚姻大事。
衛青與霍去病
若是晚輩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去世了,也是得第一時間先向親舅舅報喪,舅舅來門口,外甥、外甥女得一邊跪着一邊痛哭流涕地迎接,舅舅正堂威坐,喪禮細節都得彙報,喪禮時舅舅還會故意為難外甥外甥女,指責其不孝之處,外甥外甥女必須要唯諾聽命。
甚至是生活中婆媳關系不和、夫妻感情不順,妯娌關系處理不當,家裡遇到啥喜事啥風波,都得請舅舅來評判來調節,離開舅舅,寸步難行被外人恥笑!除了大年初二,說舅舅大似天一點問題沒有!
那傳統中,很奇怪,那麼多親戚親屬的,舅舅憑啥一手遮天如此重要?
就不扯古代男權社會了,簡單來說吧!
咱常說“親戚”?
實際上最早是兩個概念,“親”指的是父親這一枝的,而“戚”指母親這一枝的。
燕王朱棣
而财産繼承啊,家族權力啊,甭管是皇家還是普通百姓家,都是在父親這一枝流轉,像是皇位除了外戚篡權,都是父親死了兒子繼承,父親的哥哥、弟弟們也都有繼承權,民間家族财産聲望也都是父親的兒子來繼承,同樣的,若是沒有兒子繼承,父親的兄弟姐妹是有繼承權的!換言之,跟不是一個姓的母系親屬關系不大,如果說要争皇權或者是争奪财産繼承,對外甥來說,當然是同姓的伯父、叔父威脅最大而不是母親這一族。要不,建文帝也不會被朱棣奪了權!而外戚幹政曆史上有,但改朝換代卻異常困難。百姓家一樣的道理,财産繼承家族權鬥,侄子矛盾深得伯父、叔父!而不同姓的舅舅不會争奪這些,反而關系好能幫着自個争奪權利。
那你說,舊社會對舅舅你尊不尊敬!
喜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為防剽竊搬到今日頭條,歡迎留言點贊!
轉音頻、洗稿,剽竊者請自重,發現後起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