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倪光南的芯片技術

倪光南的芯片技術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04 02:58:06

從一個經營者的角度分析一下聯想路線之争。技工貿和貿工技。

倪光南的芯片技術(技工貿和貿工技之争)1

現在,把沒有中國芯這個鍋甩給聯想,認為是柳傳志排擠走了倪光南,把公司搞成貿易組裝公司。仿佛留下倪光南,中國就能造出自己先進的芯片,我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

現在,中國不是造不出芯片,而是造不出與國外同步甚至領先的芯片。倪光南的目标是通過自主研發,短期内就替代英特爾。後來做芯片的企業這麼多,投入了天文數字的研發經費,到現在還是替代不了。他根本就不懂芯片技術,也不懂市場規律。

當初倪柳之争的起因并不是因為芯片。而是聯想的程控交換機引起的。關于聯想程控交換機,我之前文中有做過介紹,他是跟華為同期推出的。

根據媒體的報道,矛盾的起點是研發團隊獎金問題,因為電信公司欠款未回收,倪光南答應研發團隊的獎金柳沒有批準。而已出售的産品也存在售後問題,沒人管。其次還有倪光南的提出的繼續投入交換機項目,柳傳志沒有批準。

倪光南在聯想的CPU研發項目是1993底年立項的。

我們看1991年到1993年,倪光南立項了四個研發項目,并且分屬不同領域。

1991年,倪光南立項研發激光打印機

1992年,倪光南立項研發程控交換機

1993年,倪光南立項研發金融平台軟件

1993年底,倪光南立項研發CPU

倪光南的芯片技術(技工貿和貿工技之争)2

這應該才是柳傳志倪光南産生分歧的重要原因。作為一家企業來說,實際上沒有能力承擔這麼多研發任務,而且研發出來以後,實現産品也是困難的。

對于倪光南來說,是從研發機構的角度來看問題。對于他來說,不需要考慮研發投入産出。假如中國自己沒有,我們就立項研發。但是聯想是一家需要自負盈虧的企業。

對倪光南來說做出初代産品填補國内空白。這就是大功一件。但是對于柳傳志來說,一次研發項目投入市場的失敗,有可能就無翻身機會。

這個我想任正非深有體會,華為自主研發第三代産品JK出來,市場剛好從數字機向模拟機轉型。産品上市後,一共才賣了200台。這次危機幾乎賠光華為此前賺的所有利潤。

當倪光南提出開發自主CPU的時候,柳傳志第一次直接當場反對。他的理由是芯片項目投入和風險巨大,非聯想的實力能支撐。

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罵柳傳志短視,隻為了賺錢不考慮國家利益。耽誤了中國的芯片事業。

說的這麼輕松,那是因為你不需要承擔後果。如果一個風險巨大的項目讓你掏出所有積蓄,并且短期内看不出任何的回報,而一失敗就血本無歸。這個時候你的态度就不同了。像一些網民不用負責唱高調誰不會,有什麼用。

于是聯想的CPU研發項目終止了。

倪光南的芯片技術(技工貿和貿工技之争)3

選擇技工貿,可以說聯想那個時代必然的選擇。當時的中國,正從商品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大量的國外電腦品牌進去中國市場。假設聯想堅持走自己研發的道路,那麼他需要面對的是用落後與國外同行産品去競争。拿486的性能用同樣的價格競争奔騰2。這個我想就是頭條裡面高喊愛國的這些人。為了支持國産放棄奔騰2,恐怕達不到這個境界。

就比如現在,全部使用國産配件。一部紅米的手機賣6000。愛國價,良心企業絕對沒有半點進口配件。有多少人會支持?

當時全球的制造業,也在發生模式上的改革。從原來的福特模式向戴爾模式的轉變。從原來的每一個零部件都能自主研發生産,轉向大量的外包和供應鍊合作。戴爾其實也是個組裝廠。戴爾通過這種模式迅速做大。這樣可以減少重資産投入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輕資産可以讓一些小型企業通過運營快速崛起。

倪光南立項CPU的時候,聯想并沒有研發的條件。即使有中科院技術團隊做後盾,但是此前根本沒有這塊領域研發的經驗。很多人都覺得倪光南是芯片專家,聽他的沒錯。實際上他根本不懂芯片技術。

人們把他對比錢學森和袁隆平,他們的區别在于錢學森和袁隆平在他們自己的領域都是絕對的專家。但倪光南不是芯片專家。他要做芯片,僅僅是因為我們國内沒有,不想被人卡脖子。

這個動機是好的,但是脫離實際,就跟當年鋼鐵産量要超過英國一樣。後來能出方舟一号,那是因為中微芯團隊多年的美國日立芯片外包服務,養出了一支芯片技術團隊。

CPU項目可不是漢卡,漢卡這技術,雷軍史玉柱兩個還是學生的時候,在宿舍都能做出來。但是芯片,直到現在都還沒出來。試問當年的聯想憑什麼去投入研發芯片?

有人說,拿出兩彈一星的精神,有什麼做不了。問題是兩彈一星是舉國支持,聯想芯片項目能有這個支持嗎。

柳傳志之所以反對,那是不想當炮灰而已。

倪光南的芯片技術(技工貿和貿工技之争)4

從倪光南三年立項的四個項目來看,完全是東一榔頭西一腿!從後來的方舟項目失敗看出來,他不是一個能夠為結果負責的人。當時北京市政府和各地支持他的學校機關采購了一大批方舟NC,結果不能使用,倪光南選擇的是從方舟科技一走了之。聯想程控交換機出現大量的售後故障,作為技術總工的他同樣不做解決方案,而是重新又立項了兩個科研項目。

現在一群狂熱的司馬南粉絲把倪光南捧成了英雄,把柳傳志打成了耽誤民族科技發展的罪人。但是搞科研和技術開發,還是要真實點好。不然就是多幾次方舟鬧劇和漢芯事件而已。

美國科技現在領先我們,可沒有我們這種帶着情緒的民族激情。他們的研發是從市場需求出發的。研發産品為市場服務,賺到利潤再投入研發,形成良性循環。當然現在的中國,倒是可以集中力量在某些領域突擊,趕超美國。但是當年是沒有這個條件。

華為就非常的務實,華為今天之所以能夠在研發上投入這麼多,那是當時一個一個産品開發,投入市場,賺到錢再研發下一代。華為始終在通信領域深度開發。

但倪光南主持立項的科研項目,能夠形成産品實現盈利的就一個漢卡。而且這隻是一個過渡期的産品,從投産到被替代就五年時間。

當時假設聯想投入芯片研發,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到底從立項到形成産品投入市場。預計需要多少時間,這個倪光南是沒法保證的。按現在看來,沒有二十年時間是做不到。聯想走技工貿投入研發芯片,能不能支撐了兩年都不知道。

當時,包括中科院領導在内的大部分人沒有支持倪光南,這其實是一個正常的選擇。

倪光南的芯片技術(技工貿和貿工技之争)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