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在巴西首次發現了泰坦龍的巢穴。在烏貝拉巴市附近的蓬蒂阿爾塔農村地區,一個廢棄石灰石礦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20個恐龍蛋,它們來自于8000萬年前。
泰坦龍是在地球被一顆巨大流星擊中時滅絕的,這标志着白垩紀的結束。專家認為,泰坦龍成年後可以長到85英尺(約26米)高,一次可以埋下大約10個蛋,以便孵化。
(這些巨大的蛋,是在巴西烏貝拉巴市附近的蓬蒂阿爾塔農村地區發現的。)
上世紀90年代,古生物學家約奧·伊斯梅爾·達席爾瓦在蓬蒂阿爾塔發現了這些化石,但對這些蛋的分析結果才剛剛公布。
這是在巴西發現的第一個恐龍築巢地點,發現了大約20個直徑12厘米的蛋。達席爾瓦說:“20世紀90年代,我開始注意到蓬蒂阿爾塔出現了恐龍蛋。和我在石灰石礦工作的朋友交談時,我找到了一些單個蛋化石,最後找到了十個球形蛋化石的組合。”
阿根廷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阿古斯丁·馬丁内利說,這一發現“不同尋常”。
古生物學家蒂亞戈·馬裡尼奧說:“泰坦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動物。它們是四足動物,以植物為食,頭小脖子長。”
他補充說,烏貝拉巴的泰坦龍大小不一,長度從10到26米不等。恐龍會一次埋下大約10個蛋,這被稱為一窩,以便在孵化之前保持溫度可控,這與今天的許多爬行動物沒有什麼不同。
(考古學家發現的一些蛋)
古生物學家路易斯·卡洛斯·博爾赫斯·裡貝羅說:“這項研究加強了烏貝拉巴在古生物學領域尤其是恐龍領域的重要性,并加強了烏貝拉巴地質公園項目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相關性。”
(這些CT掃描,顯示出了保存完好的蛋巢,能看到蛋殼。)
目前,世界各地都發現了泰坦龍的遺骸。它們是多種多樣的恐龍,也是最後一種長頸蜥腳類恐龍。該物種生活在白垩紀時期,大約從1.45億年前延續到6600萬年前。
關于恐龍滅絕的最新發現,是科學家稱恐龍“真的很不幸”,含硫氣體和氣候冷卻的災難性混合加速了它們的滅絕。與含硫氣體和小行星撞擊有關的氣候冷卻,被證明是恐龍和其他生命的終點,但這同時也允許着哺乳動物多樣化,包括靈長類動物。
發表在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期刊上的一份報告的研究結果表明,大約6600萬年前,一顆約9656米寬的小行星撞擊了現在的尤卡坦半島,氣體被噴射到地球大氣層中。
研究這種被稱為奇克蘇魯布影響的情況的人員發現,含硫氣體在全球大氣中循環多年,使氣候變冷,并導緻生命的大規模滅絕。
據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的奧布裡·澤克爾博士說,這對恐龍來說是緻命的,但對不同類型的哺乳動物來說卻是有利的。
(通訊員昕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