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課内和課外所考查的文言句子,可以發現,課内的難度往往比課外的難度稍大一些,所涉及的知識點也較為複雜——
課内考查的句子翻譯一般占3分,句子都比較簡短,一般每句涉及三到四個語言點,按點得分(下附2020年該題的評分量表)。近五年考查了三次詞類活用,涉及的特殊句式都是主語省略句。在以上重點考查的14個文言詞彙中,有6個(黃色高亮)屬于考綱明确學生需掌握的實詞和虛詞範圍内,除此之外,“乎”是文言文中極為常見的疑問語氣助詞,還有4個詞語(藍色高亮)為古今詞義相近或相同,結合語境通過組詞法(似-似乎;樂-逗樂;登-攀登)或同義替換法(與-和、同)就能翻譯出來,其餘的3個詞語,相對更依賴對課内具體篇目的熟悉程度。平心而論,課内考查的句子其實并不難,想要得滿分,一是要靠課内學習中的字字落實,二是要在翻譯的過程中聯系語境,注意補全句子成分、判斷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情況,三是要根據現代漢語的用語習慣,注意檢查翻譯後的句子是否完整、通順。
再來看課外文言文部分,重點句理解2分,一般都是以選擇題的形式變相考查句子的翻譯,通過比對所給的四個選項,可以将題目進一步轉換成在具體語境中對重點詞彙的理解,這和課内的考查有比較大的區别,更加側重考查學生在全新語境下的知識遷移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對具體題目的分析來體會命題人的這一意圖。
2020年考查《劉弇遇東坡》:“乃複問東坡所從來”。重點考查實詞“複”“從”,回到原文語境可知,這句話出現在劉弇自道身份之後,而蘇轼尚未開口,劉弇理當接下去 詢問東坡的情況,所以此處“複”應當譯為“又”,表示動作的連貫進行,而“所從來”應當理解為“從什麼地方來”,照應前文的“爵裡姓氏”。
課外文言句子的考查,一般涉及兩個語言點,都是文言詞語的含義,沒有涉及特殊句式。近四年(2016年未考查對句子的理解)考查的8個文言詞語中有3個(黃色高亮)在考綱明确學生需掌握的實詞範圍内,選項中的混淆義也屬于該實詞本來就有的義項,隻是需要根據語境的不同選出恰當的義項。其餘的5個,幾乎也都能在語境中判斷出意義,呼應了考綱“能在具體語境中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的要求。這提醒我們,在作答這類題目時,要注意仔細厘清選項之間的分歧,再聯系上下文,選出與語境最為适配的一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