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李振宏
把傳統文化典籍當作“經典”而盲從的傳統積習,應該改變
中國曆史上的先秦時代和秦漢之際的社會變革時期,産生了一批影響中國曆史、中國文化和中國民族性格的基礎性文化典籍,如《周易》《詩經》《尚書》《春秋》《老子》《論語》等。由于從漢代起儒家研習的先秦《五經》被國家确立為全體國民都必須遵循的思想法則,《五經》獲得了在社會政治和社會文化生活中不可置疑的神聖性,一直延續至宋《十三經》,在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史上,就形成了一批隻能被尊奉而不能懷疑和批判的文獻典籍。漢以後研習《五經》《十三經》的學問,被稱為“經學”;經學典籍《十三經》,即被稱為經書、經典。“經典”二字,代表着典籍的神聖和尊嚴。
近代以來,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質的革命性和批判性,教會我們以科學理性的态度對待傳統文化,改變了我們對經典隻能遵循而不能分析和質疑的思想态度,傳統《十三經》成為我們研讀、分析和思考的對象,而失去了不可分析的思想權威屬性。所以,在馬克思主義普及的今天,把傳統文化典籍當作“經典”而盲從的傳統積習,應該改變。雖然我們已經習慣了“經典”二字,但在科學而理性的文化研究和文化傳播活動中,盡可能地避開不科學的做法,是文化學者應該考慮的問題。
于是,我們選擇以“元典”來指稱《周易》《詩經》等這批古老的文化典籍,并一般性地稱之為“中華元典”。
《讀懂元典叢書》,宋會群等著,華夏出版社出版
“元典”包含有始典、首典、基本之典及大典、善典、寶典等意蘊
“元典”是什麼意思呢?
元者,始也,首也,意謂“第一”和“初始”。這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文化典籍,對以後思想文化的發展,具有初始意義。
元者,大也,意謂宏大而遼闊。這批文化典籍提供的思想場域,涵蓋了後世中國思想發展的諸多問題意識,具有全覆蓋的特點。
元者,善也,吉也,有美好、寶貴和嘉言之意。這批文化典籍提供了後世中國最寶貴、善良和美好的思想修養資源。
元者,基也,根也,具有基礎、根本、本源之意。這批文化典籍是後世中國文化的基礎和出發點,一切思想元素都來源于此,一切思想的發展都以此為根基。
元者,要也,有主要、重要之意。這批文化典籍不是中國文化典籍的全部,但卻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總之,“元典”包含有始典、首典、基本之典及大典、善典、寶典等意蘊,“元典”稱謂,既在某種程度上包含了傳統的聖典、經典之義,又避開了對傳統典籍非理性尊崇的嫌疑。這是我們對“元典”稱謂的簡要說明。
要讀懂中華元典對後世中國文化的全方位曆史影響
讀懂元典,對于我們今天認識自身的文化面貌,了解文化國情,理解中國曆史文化發展道路的特殊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先秦和秦漢之際産生的“中華元典”包含了後世中國思想文化的各種因子,曆史地決定了後世中國曆史與文化發展的方向、性質和特征。
中華元典誕生在春秋戰國和秦漢之際的社會大變革時期,是對社會轉型、社會變革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的基礎性問題的回答。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又處在一個曆史的轉型期。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過渡,必然要求以文化的變革為先導、為前提,同時也作為最終鞏固經濟、政治變革成果的牢固根基。然而,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變革,都不可能是對先前文化傳統的革除,而恰恰相反,民族文化的每一次更新,都是對原有文化傳統精髓在更高層次上的發揚和轉換,是将原有文化傳統在其開端時已蘊涵着的文化意蘊在新形勢下重新發現,重新喚起,并賦之以新的生命活力。唯有如此,文化才有更新,才有發展;唯有如此,文化也才有綿延不斷的統緒,也才能為全體成員認同和承襲。這就是在兩千多年後我們還要重溫元典的曆史根據。
讀懂元典,首先是要了解元典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意義。叢書在這方面有充分的解讀。但讀懂元典的真正含義,還不止于此。元典所以是元典,是被曆史所證明的,是被曆史選擇出來的,它真正對後世曆史起到了根本的影響和奠基作用。讀懂元典,還需要了解這些元典對中國文化、中國曆史的發展道路,對中國國民性格的塑造,怎樣起到了一種奠基性、支配性的作用;進而需要知道我們的民族精神之來源,以及民族文化傳統形成和發展的來龍去脈,從而站在今天的曆史高度,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作出清醒的考察和曆史的反思。弄清這些問題,是讀懂元典的深層次要求。所以,叢書作者也都着力于此,盡可能去梳理中華元典對後世中國文化的全方位曆史影響。
(作者為河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黃河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教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