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四個字評價劉備

四個字評價劉備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1 15:08:21

劉備是《三國演義》中的一位英雄,也是曆史上的千面君王。他是一位愛國愛民、體恤臣子、關心下屬的君主。三國傳說在曆史、詩詞、小說、小說、電影中都有流傳,劉備的形象随着社會文化和價值觀的改變也在不斷地變化。在《三國志通俗演義》問世之前,劉備人物的性格是多種多樣的。劉備是史書中的“枭雄”。

四個字評價劉備(儒雅又暴戾有情又無義)1

在文人的筆迹中,劉備依然是一個英雄人物,而且被認為是一位“能征善言”、“善用百姓”的君主。在唐代和宋代詩詞中,因其不同的曆史時期,對劉備的描述也不盡相同。唐代的士大夫,都希望能像宣德那厮一樣,有一位明君,這也是為什麼唐詩裡多贊美劉備和孔明的君臣之情。宋朝的實力不夠強大,經常被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侵,後來為了複興自己的皇權,宋朝詩歌中把劉備奉為正道,對他的才華和功績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在民衆中,“擁劉反曹”的觀念較為突出,因此在民俗、戲劇等方面也有劉備不同的形象。

四個字評價劉備(儒雅又暴戾有情又無義)2

人們把劉備最後的勝利歸因于他的低調作風。他深知這種高調行事的危險。他投靠了曹操之後,一直保持着低調,裝作一副超然物外的樣子,讓曹操對他産生了戒備,從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劉備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一是因為他的個性:“話不多,待人好,不露痕迹。”二是因為他心機深沉,深谙“步步為營”,才能達成目标。劉備身為一國之君,要赢得天下,不僅要有道義,還要有智慧

《三國演義》一書中,諸葛亮首次登上“博望坡”,便是其首功。不過,這一戰真實發生的時候,諸葛亮還在南陽種田。因為劉備和曹操的戰争中,并沒有取得太多的勝利,所以《三國演義》中對博望坡之戰諸葛亮的功績進行了渲染。劉備在史書中更多地表現出一種政客般的缺乏軍事天賦,而博望坡戰役的勝出則顯示出他也是一個有能力的謀士。赤壁之戰可以說是三國時代的一次重大戰鬥,也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戰争。

四個字評價劉備(儒雅又暴戾有情又無義)3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用諸葛亮與魯子敬鬥智鬥勇,孔明以智激周瑜,孫權決計敗曹操;曹操在三江之畔敗兵,龐統巧傳連環計;諸葛亮祭東風等幾篇三國演義的名場面來對孔明赤壁一役的精彩表現進行了大量的誇大,讓人感覺劉備就像是一個毫無意義的人偶,隻能聽從别人的指揮。但事實卻不是這樣。赤壁之戰,是劉備親自率領軍隊,抵擋曹操的南下軍隊,立下汗馬功勞。

四個字評價劉備(儒雅又暴戾有情又無義)4

赤壁之戰之後,孫劉兩派割據荊襄郡,亦是劉備親赴東吳,與孫權商讨荊州之事。正如《江表傳》中所說,劉備迫使孫權"借荊州幾縣",理由是土地太小,不能安定百姓"。《三國演義》中,劉備的才華都被抹殺了,但是如果羅貫中根據曆史上的資料,來塑造一個劉備,那麼,他就會用自己的政治手段,攻城奪池,争霸天下,那麼,“仁義”就會成為劉備的僞裝,劉備就會成為一個比曹操還要虛僞的角色,這與其想要塑造劉備的人物形象大相徑庭。要完成劉備的“仁君”和“明主”的寫作目的,作家們就必須将劉備的故事輕描淡寫繼續下去。

四個字評價劉備(儒雅又暴戾有情又無義)5

劉備對自己的弟兄們仁義,對百姓仁愛,卻也有“不守義”的一面。他曾經追随公孫瓒,追随陶謙,追随呂布,之後又追随曹操,袁紹,劉表,最終,劉備奉益州牧劉璋之邀自荊州赴川,結果與劉璋發生沖突,逼得劉璋臣服,占領益州,雖然是一隅之地,但也因此成為一方霸主。從劉備的表現來看,他不會屈從于任何人,也不會甘心成為一個将軍,也不會向哪一方臣服,他都會“暫屈身”,這是一箭雙雕的好辦法。

《三國演義》裡,劉備總是以文質彬彬的姿态出現,好像從來沒有發過脾氣,他那謙遜的性格早就根深蒂固了。殊不知,劉備不過是羅貫中描繪的一個“十全十美”的帝王而已,而真實的劉備,則是一個溫和而又暴戾的人物。“三顧茅廬”作為劉備仁義的典範,被後世廣為稱頌。《三國演義》就是以這種含糊不清的方式,将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征的過程,進行了藝術性的處理。在民間戲劇中也誇張地表現了這個故事。人們根據自己的理性想象力,為三顧茅屋的傳說添油加醋,将它口口相傳,隻是因為人們對劉玄德這樣的天才人物的欽佩。

四個字評價劉備(儒雅又暴戾有情又無義)6

一名帝王,可以從心底裡尊敬賢臣,從而招攬到更多的才子,獲得更多的人心。劉備之所以有諸葛亮這樣的好幫手,一方面是因為徐庶的推薦,另一方面才是因為他的真誠。徐庶原在劉備麾下頗有威望,但是他的母親被曹軍俘虜,為了營救他的母親,他隻好告别劉備,去了曹操陣營。

徐庶事與劉備相處了這麼長時間,劉備的軍隊他一清二楚,一旦投靠曹操,曹操肯定會對劉備産生極大的威脅。但劉備明知其中兇險,仍然給徐庶一個機會,讓他去曹營,為他母親盡一份孝心。由此可見,劉備實際上也受到了儒學的影響,将“孝”作為第一要務,他不但是一名優秀的政治謀略者,而且還具備了一種學者的氣質

四個字評價劉備(儒雅又暴戾有情又無義)7

那麼要說到劉備暴戾的一面就不得不提到張翼德“怒鞭督郵”,在《三國演義》中廣為人知,再加上張飛這種莽撞和粗暴的舉動,似乎也是合乎邏輯的。但陳壽的《三國志》卻記載的是劉備所為。《三國演義》是用來僞裝劉皇叔的大度和仁德的,讓他的好哥們張飛來當替罪羊,颠倒黑白,一個心地善良的劉備,一個正直魯莽的張飛就這樣躍然紙上。事實上,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一個人要有足夠的氣度,要有遠見,要有謀略,要有勇氣才能完成大事。劉備不僅能夠在三國這個風雨飄搖、英雄豪傑的時代站穩腳跟,而且還能夠完成三足鼎立的壯舉,絕不會像羅貫中所描繪的“男版黛玉”那樣軟弱無力,他一定是一個有決斷、有勇氣、有膽識的人物。

對于曆史人物,曆史學家們的評判重點在于他們在曆史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具有多大的正面影響,而對于知識分子來說,他們更多地關注他們的品德,從而使劉備在學者眼中的形象和史料中的劉備有很大的不同。曆代的文人都把劉備的事迹寫入詩詞之中,他們在追憶曆史的過程中,又對劉備進行了一次再創作。唐朝吟誦劉備的詩詞,多是把他和諸葛亮結合起來,強調他三思而後行,與孔明建立了深厚的君臣之誼,贊美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英雄豪傑。宋朝的劉備除了贊美他的才華外,還着重強調了他的皇族地位和對他的功績。總體而言,劉備在唐、宋時期的詩詞中表現出如下特征:一代賢君和漢室之光

四個字評價劉備(儒雅又暴戾有情又無義)8

唐代是一個崇尚英雄主義的時代,科舉的确立使得處在最末端的文人們有了一種通過學習發揚光大、建功立業的途經。而唐代也是一位舉世無雙的王朝,其國家實力之強盛,令其國民産生了極大的自信與自豪。因此,唐代的才子和豪傑都有成就一番大事業的理想。三國時代的英雄形象,就成了他們抒發豪情的媒介。每個唐代文人都希望能找到一位欣賞和重用他的好皇帝,于是将劉備描述為諸葛亮的明君和伯樂,而劉備則成為了唐代文人心目中的渴求的明君。許多詩詞中都寫着,世間有才華之人,都希望能與諸葛孔明一樣,遇到一個願意三顧茅廬的絕世明君。

四個字評價劉備(儒雅又暴戾有情又無義)9

至于宋代為什麼要強調劉備這個并不太重要的皇族地位呢?因為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國家重文輕武,經常遭到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但卻沒有辦法反抗,隻好妥協,最後導緻了國内的内亂。最後,北宋滅亡了,兩位皇帝都被俘虜了,這讓漢族蒙羞,也讓他們感到了巨大的痛苦。遷都南下以後,雖然中原的勢力很大,但因為軍力不足,始終未能如願奪回城池,甚至還被金人所迫,江山淪陷,謀士橫行,最終還是難逃覆滅的命運。蜀漢與宋,尤其是南宋,有着類似的曆史背景:兩國實力都不是很強大,但都想要重建自己的國家,因此,劉備作為“漢室宗親”,以及“恢複漢室”的号召,有着獨特的民族主義色彩。

另一民間創作的三國小說有《三國志平話》, 在《三國志平話》中弱化了劉備與關張之間的親疏和對下屬的信賴。《三國演義》一開始,就描寫了劉,關,張三個人的桃園之交,但是文中的劉備在“義”上卻沒有表現出足夠的力量。徐州土匪甚多,劉備遣關張二人緝拿匪徒,翼德性格沖動,誤将侯成帶到燕京。劉備氣急了責怪張飛,甚至想将張飛帶到徐州,以安撫呂布。

四個字評價劉備(儒雅又暴戾有情又無義)10

對于關羽也是一樣。徐州陷落,關羽被逼入曹,但他仍為劉皇叔牽腸挂肚,劉備卻對關羽并無信心,說:“徐州已失,張飛生死未蔔,關公也為曹操效力。”在這種情況下,劉備也是一個凡人,他從來都是以自己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他說得“同病相憐”,在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是形同虛設。

關羽投曹公,殺了嚴良文醜,劉備怕袁紹會對他不利,于是不顧趙雲勸谏,急忙向袁紹求援。趙雲見玄德非俗,定有一天會成為大人物,再加上他是高祖十六世的孫子,雖心中氣憤但還是追趕了過來。兩個人因為各自的目的而結盟,這種君臣之道,更加接近人性,更加的真實。

四個字評價劉備(儒雅又暴戾有情又無義)11

劉備是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出身皇室,但他從小就在街頭混飯吃,頗有心計,但也一直在韬光養晦。他是一個熱愛人民,慷慨仁慈的人,從零開始,到最後坐穩了一隅,建立了蜀國。劉備的人生可謂是多姿多彩,雖是一名頗具争議的曆史角色,但在曆代史籍、學者的著述中,都能看到人們對“仁義之君”的喜愛。在曆史上,劉備是一個既有感情又無義,兼具有儒雅和狂躁的統治者。在士大夫眼中,他是一名善于納谏,得民心,與群臣親如一家的賢明君主。在民間的傳說話本裡,他就是那個注定要救世的帝王。

參考文獻:

《劉備形象的演變及其文化意蘊》

《枭雄與明君——論劉備形象》

《傳統文化與劉備形象的衍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