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畫畫人來說,這原本隻是一個非常簡單,根本沒必要拿出來單獨讨論的問題。但近期在浏覽網頁時,無意間發現關于國畫用紙論述的文章還不少,遺憾的是能講得非常清楚,非常有說服力的少之又少,許多初學者看完依然不知道如何選擇。更有一些指鹿為馬,瞎人摸象是文章,将原本簡單的東西複雜化,大有讓人雲裡霧裡之感,有鑒于此,今不揣淺陋,将自己在多年來在用紙方面的心得和體會同大家分享,不當之處還望行家指正。
作為一幅完整的藝術品,紙隻是一個載體,一個表現媒介而已,同樣的紙,同樣的筆墨由不同的人畫出來完全是兩碼事。當然,完全強調畫畫人的畫技和表現能力也是不對的。反之,同樣一個人,用優劣不同的紙畫同樣一幅題材的作品,其結果自然不用說,好的紙對于畫者的創作無疑能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同樣,對于初學者來說,對于紙的基本常識和選擇,這又是一個非常重要非常緻命的問題。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極具代表性的畫種,中國畫的學習無疑也具有自身的獨特性與特殊性。臨摹更是學習中國畫難以避免的一個必經之途。臨摹的作用和方法這裡就不多說,對于早期初學者來說,無論是臨或摹,無非追求的就是要畫得像。要畫得像自然要對臨摹對象作前期的準備工作,從尺幅的大小,用筆用墨的特征,需要用到些什麼顔料等等之類的研究,可是往往忽略了一個最重要是環節,那就是臨摹對象用的是絹還是紙,如果是紙,用的又是什麼紙性的紙呢?注意,這裡采用了紙性這個詞,将對我們後面的論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稍微去專業點的文房用品店轉轉就會發現,市面上能夠用于畫中國畫的紙實在是太多,可謂琳琅滿目,眼花缭亂。宣紙,生宣,熟宣,特淨皮宣紙,淨皮宣紙,皮紙,麻紙,桑皮紙,楮皮紙,灑金紙,雲紋紙,長纖維紙,卡紙·······等等,對于一個初學者來說,如果要做選擇題還真不好選。店老闆推薦吧,又不放心,自己選吧,還真不會。猶豫半天,轉了好幾家,錢也花了,結果還買了刀爛紙。這大抵就是許多初學者買紙的心酸經曆吧。
無論多複雜的東西,都自有其規律性,無非隐或顯。書畫用紙當然也一樣,先解釋下前面說到“紙性”一詞,紙性,顧名思義,紙的性質,這裡主要用其生熟之意。也就是說,按二分法可先将所有的紙分為生熟兩種,然後在這二者的基礎上衍生出若幹的分類。這裡的生熟就以當代意義上的宣紙舉例說明(注:當代“宣紙”紙名的确定取決于“原料”,主要原料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曆史上宣紙概念的演進經曆了三個階段:唐代“宣紙”是古宣州地區所産高級紙張的總稱亦即地名概念意義上的”宣紙“,宋元“宣紙”以青檀皮為主要原料;從元末明初開始的“宣紙”,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為主要原料一直延續至今),生紙,吸特水,特洇墨;熟紙,極不吸水,極不洇墨(不字意為弱)。當然,絕對意義上的生熟和半生半熟是沒有的,大家也不必較真。下面幾張是我手邊的幾種宣紙洇墨吸水效果。
圓點是水墨滴上去自然洇開的,下面筆觸間的發白紋路是生宣特有的水墨效果
同樣是生宣,效果差别很大,注意觀察圓點和筆觸水墨洇開的最外側,和上圖試作對比。
和上圖的宣紙較為接近,同一家同一種,隻是生産年限不同。
上部三個小點洇出部分極不規則,當為市場上最常見的假宣紙,以龍須草為紙漿的普通書畫紙。且紙性生偏熟
質量比較差的熟紙,下面的畫完了,上面的墨滴還幾乎保持原樣。故熟紙不吸水不洇墨。
有了生熟之分的概念就比較好辦了。以下所有紙的紙性無外乎生偏熟,或者熟偏生。也就是吸水性和洇墨性的強弱之分。比如常見的半生半熟,三熟七生,七生三熟這都是形容吸水洇墨的強弱而已。同樣的紙張保存的時間不同,環境不同,呈現出的筆墨效果自然也會有差别。再有就是紙的原料不同,像桑皮紙以桑樹皮為原料,楮皮紙以楮樹皮為原料,還有構皮紙,麻紙等等,此類紙大多都偏熟,吸水性和洇墨性都沒有生宣好,但筆觸感和墨韻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像傅抱石在重慶期間創作的大部分極具代表性的作品都是采用以當時貴州都勻産的皮紙。
宣紙的原料無論是哪家,隻要是宣紙,都是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為原料,如果不是,則不叫宣紙。一般來說,根據兩種主要原料的成分比例,青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通常叫棉料宣紙,青檀皮含量在60%以上的叫淨皮宣紙,青檀皮含量達80%以上的叫特種淨皮宣紙(簡稱特皮)。檀皮含量越高,紙的韌性也越強,吃墨均勻,托墨性強,更易見筆痕,層次分明。所以好的紙也都不便宜,也不可能便宜。
熟宣是在生宣的基礎上經過膠礬處理,塗蠟,灑雲母等制作而成。制作工藝也較為多樣化,比如常見的“蟬翼宣”“雲母宣”“煮錘宣”等等。
我們看博物館也好,畫冊也好,對一幅作品的描述一般都會有絹本或紙本兩種。像五代及兩宋,還存世的我們能看見的作品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絹本。明代的唐寅有不少比較出名的畫也是絹本,比如堪稱唐寅傳世作品中技法最精湛的《溪山漁隐圖》,《落霞孤鹜圖》等。随着造紙技藝的不斷發展完善和普及,元明之際,紙本的畫也逐漸增多,像王蒙的《青卞隐居圖》,沈周的《廬山高圖》也都是紙本。清代和近當代就更不多說,無論是書法或繪畫,絹幾乎完全被紙取而代之,紙的便捷性和廉價性是絹難以比拟的。(畫絹的紙性偏熟,洇墨性和吸水性遠不及生宣,但又有别于熟宣)。
下面我們就看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畫家在不同的紙質上畫出來的效果。
青藤紙本石榴,紙性偏熟
同上牡丹
同上梅花
白陽荷花紙性偏熟
白陽石榴同上
王绂竹,絹本
唐寅《溪山漁隐圖》絹本
同上
吳昌碩,生宣
同上
當是熟紙
絹本
齊白石,典型的生宣
同上
筆觸分明,上等生宣
土皮紙,偏熟
生宣
生宣
偏熟
綜上,初學者選紙主要考慮紙性的生熟,寫意畫無論大寫意或小寫意生熟都可以嘗試,工筆或小寫意則熟宣或紙性偏熟一點的,臨摹則根據臨摹對象紙性選用。錢多買貴的,錢少買便宜的,紙的貴賤決定不了畫的貴賤,畫得好,紙自然跟着貴,畫得爛,再好的紙也是廢紙。畫畫,主要是為了取悅自己,大膽畫,用心畫即可,無須在意别人的看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