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風雨談,高品質學習)
【2015年北京市考】根據給定材料,結合首都實際情況和發展定位,圍繞“科學知識與科學精神”這一話題,自選角度、自拟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主題明确、内容充實、結構合理,語言流暢,字數控制在800-1000字。
丨思路提綱丨成公原創
分論點一:教授、傳播與普及科學知識是基礎。
分論點二:崇尚、學習并樹立科學精神是關鍵。
分論點三:培育、涵養和提升科學素養是目标。
丨原創範文丨成公原創
提升科學素養 點亮科技北京
成公申論 木昜
德國社會學大師馬克斯·韋伯有一句名言:“科學推動着世界的祛魅。”可以說,科學揭開了現代文明的序幕,構建了現代文明的穹頂。一百年前,北大諸賢将“賽先生”(科學)引入中國;一百年後,“科技奧運”成為北京奧運會的三大主題之一。一百年的征程,曲折而堅定。2010年,北京市公民科學素質升至10%,位居全國第二。這是個不錯的成績,但要打造“科技北京”,依然任重道遠。
教授、傳播與普及科學知識是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根基不穩,大廈必傾。”科學知識好比科學素質大廈的基石,沒有科學知識而奢談科學素質,就是空中起樓、沙上建塔。基礎的工作最需要花力氣、做精細。一方面,科學知識的教育需要市政府深入實施《科學素質綱要》,加大投入力度,改革中小學課程,明确具體目标和标準。另一方面,科學知識的傳播,則需要号召科技人才的參與,并發揮新媒體的作用。目前,社會普遍存在“輕科普”現象,亟需政府、媒體、科普工作人才合力破局。北京市政府牽頭6大網站發起的網站聯合辟謠平台,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崇尚、學習并樹立科學精神是關鍵。莊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随無涯,殆已。”那麼,如何以有限的寶貴生命去探索無窮的科學知識呢?答案是領會科學精神。實用主義的生存哲學,某種程度上導緻我們對待科學的态度停留在實用層面,甚至功利層面。北京市一項調查顯示,市民對“醫學與健康”類的科技信息最感興趣,而對“天文學與空間探索”等領域則漠不關心。更可笑的是,一些高等學府裡,居然流行科學算命、考試燒香。這恰恰說明我們沒有領會科學精神,還是以實用甚至迷信的态度對待科學,這本身就是最不科學的。什麼叫“科學”?西方思想史重鎮卡爾·波普爾給科學下過一個定義:科學理論的标志不是它能夠被證明是對的,而是它可以被證明為錯的。所以,我們要不吝請第一流的科學家,用最先進的技術資源,播撒科學精神的種子。像神舟十号航天員别開生面的太空授課,其意義絕不是教授簡單的物理知識,而是把探索浩瀚宇宙太空,把求知、求真的種子,播撒進了千萬孩子的心田。
培育、涵養和提升科學素養是目标。什麼是科學素養?籠統地說,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代表科學素質的兩極;準确地說,“了解科學知識”“理解科學方法”“理解科技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是科學素養的三足。而這最後一部分,尤難把握。遺憾的是,我們很多人對科學的理解,要麼視為工具,要麼淪為迷信。我們曾堅信“迷信出于愚昧”,我們也曾堅信“謠言止于智者”,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氣功熱,本世紀初的非典搶鹽風波,不論智愚,紛紛淪陷,讓我們開始疑惑:為什麼迷信謠言如此猖獗,為什麼博士教授也會中招?我想,不是缺乏科學知識,也不是不了解科學方法,而是科學思維、科學精神的缺失,科學素養的低下,對科學、科技的本質沒有根本的理解。北京市要實現“2015年公衆科學素質達标率超過12%”的目标,需要從這方面下功夫。
科幻小說《三體》裡有一個震撼人心的觀點:在宇宙尺度上,從第一個原始人擡頭看星空到第一艘人類宇宙飛船升空,不過眨眼一瞬間。細想頗有道理,一旦仰望星空,心中的科學火苗就點燃了,質變已經發生。首都北京,人傑地靈,仰望科學穹廬、醉心科學星空的人正在多起來。百年科學,百年北京,征程并非坦途,但前路一定光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