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觀察員在掃描觀察點二維碼 金旻矣 攝(下同)
掃“觀察點”二維碼,将道路上的問題實時反映給市容管理部門;安裝AI攝像頭,實時捕捉門責管理問題……今年,是《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實施七周年,為了以更加整潔、有序、靓麗的城市面貌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第五屆進博會召開,上海各區綠化市容部門紛紛交出亮眼“答卷”,讓美麗街區不僅是“盆景”,更是市民身邊的風景。目前,全市已設立72個“市容環境觀察點”。
掃碼反映薄弱區域問題
在楊浦區密雲路上的密雲小區外,最近新添了一塊帶有二維碼的“上海市市容環境觀察點”牌。記者看到,隻要掃一下二維碼,任何市民都能将發現的市容問題及時反映給楊浦區綠化市容部門。
不僅市民可以掃碼反映問題,點位上還增設了一位“觀察員”。楊飚是四平路街道密雲路居委會黨總支書記,他說,密雲小區共有2500多戶居民,其中有1000多戶每天會通過設在密雲上的這個門前往菜場或地鐵站等,導緻該路段成了必經之路。“現在,如果這條路上有任何市容環境問題,我們多了一個反映渠道。比如曾有居民反映人行道上綠化帶的位置不合理,後來就向外移了2米多。還有居民認為美麗街區密雲路南側項目方案裡的封閉圍牆太浪費且不美觀,後來設計方改了方案,封閉圍牆被打開,成了能透綠的镂空圍牆。”
楊浦區綠化市容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密雲路全長1435米,位于虹口楊浦兩區交界處,共有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49家。沿街商鋪和菜場較多,以往經常會有市民反映市容環境問題,是市容環境的薄弱區域。“目前,楊浦區設立了四個‘市容環境觀察點’,其餘三個分别位于楊浦濱江、江浦路長陽路口、楊浦大劇院周邊。”
市綠容局市容管理處處長王永文表示,“市容環境觀察點”是今年的創新探索,3月1日在蘇州河華政步道段設立了全市001号觀察點,對周邊環境進行長期觀察、跟蹤、研究分析,推進具有典型意義的市容環境問題實現變遷。“觀察點和門責制度是一脈相承的,承擔着窗口、渠道、平台和樞紐等角色,通過這個渠道可以聽取市民意見建議,并将黨建、社區治理與門責制度相融合。目前,全市已有72個點位,其中包括31個薄弱區域點位,今後将在全市範圍内不斷增加點位數量。”王永文表示。
圖說:密雲路屬于市容環境薄弱區域,如今市民多了一個反映問題的渠道
AI智能捕捉跨門營業
除了設立“觀察點”,AI智能技術也應用到了市容門責上。黃浦區五裡橋街鎮選取瞿溪路(906—924)号路段作為最小管理單元試點,在路段兩側安裝AI自動發現設備,AI攝像頭實時捕捉門責管理問題,通過智能化手段讓沿街商戶收到及時提醒,自行整改,實現市容環境的長效常态治理。
徐彙區則制定了《樂山街坊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用3年時間,升級菜場服務、美化空間領域、對樂山小花園公共綠地進行改造,拆除了逼仄的圍牆。同時,參照衡複風貌區标準對樂山片區的四條市政道路進行修繕和改造,将片區道路品質提升至景觀道路水平。
共創建示範道路556條
記者從今天舉行的《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實施七周年主題宣傳活動上獲悉,七年來,全市各級市容管理部門引導責任單位主動履責。目前,全市有責任區管理示範道路556條(段),成立各類責任區自律組織816個,累計培訓各類人員112萬餘人次。
2021年以來,在疫情防控基礎上,結合愛國衛生運動,持續開展“潔淨上海”城市環境清潔行動,共開展環境清潔2300餘場次,重點整治了249處市容環境較差的中小道路和薄弱區域,清理垃圾共計3500餘噸,“我的門前我清潔,我的區域我負責”蔚然成風,群衆成了城市管理的積極參與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終評判者。
下一步,上海将重點推動100處背街小巷和結合部市容環境薄弱區域綜合治理,加強地鐵出入口周邊、撤制鎮等特定區域環境治理。深化“一網統管”,确保建成的“美麗街區”落實常态管理和良好維護,并通過探索開展公共空間休憩座椅認捐認養活動,為城市增添溫度。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