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每一個詩人,心裡都藏着一顆改變世界的心。
李白如是,杜甫如是,中唐詩人劉禹錫也是如此。
追夢的路上,總有坎坷,劉禹錫卻不屈不撓。
劉禹錫遊玄都觀時,曾寫下一首賞花詩,卻因此被貶千裡,14年後,當劉禹錫回到長安時,再遊玄都觀,寫下一首昂揚的詩:
遊玄都觀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
盡是劉郎去後栽。
通讀全詩之後,我們知道,這是劉禹錫觀賞了玄都觀的桃花後所作,是一首賞花詩。
可事實上,這首詩卻刺痛了當時的當權者,因為這首詩,他被貶為連州刺史。
明明是一首賞花詩,卻為何會帶來這樣的後果呢?
事情還是要從“永貞革新”說起。
劉禹錫是極有才華的,21歲時進士及第,兩年後,再登吏部取士科,成為太子校書,僅僅23歲,就成功步入仕途,前途光明。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駕崩後,唐順宗即位。
即位後的唐順宗任用王叔文、王伾等人,開始改革,他們維護統一,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反對宦官專權,并積極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稱“永貞革新”。
作為一個有夢想的年輕人,劉禹錫積極投身到這場改革中,同行的還有好友柳宗元。
不幸的是,改革隻持續了約100多天。最後因為俱文珍等人發動政變,“永貞革新”以失敗告終。
唐順宗被迫讓位于太子李純,王叔文賜死,王伾被貶後病亡,參與“永貞革新”的劉禹錫與柳宗元等八人都被貶為州司馬,史上稱他們為“二王八司馬”。
劉禹錫迎來了人生最灰暗的時光,在此次事件中,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在朗州生活了十多年了。
14年後,劉禹錫被召入京,厄運似乎結束了,劉禹錫來到京城的玄都觀中賞桃花,寫下了這首《遊玄都觀》。
有人說,劉禹錫以看花人比喻那些趨炎附勢、攀高結貴之徒。他們為了富貴利祿,奔走權門,就如同在紫陌紅塵之中,趕着熱鬧去看桃花一樣。
而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貴們,也不過是自己被排擠出外以後被提拔起來的罷了。他這種輕蔑和諷刺受到了當權者忌憚。
因為這首詩,劉禹錫又迎來了新一輪的貶谪生涯,當權者将他貶到連州刺史,長慶元年(821年)冬,劉禹錫被任為夔州(今重慶奉節縣)刺史。長慶四年(824年)夏,調任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寶曆二年(826年),劉禹錫奉調回洛陽,任職于東都尚書省。
從初次被貶到此時,前後共曆二十三年,後來,劉禹錫遇見了白居易,寫下《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時,就有“二十三年棄置身”的句子。
大和二年(828年),劉禹錫回長安,任主客郎中。他又一次來到了玄都觀,這個曾改變他命運的地方,他又寫了一首詩——《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
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首詩前有一個小序:餘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木。是歲,出牧連州,尋貶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複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蕩然無複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遊。時大和二年三月。
在這個小序中,劉禹錫叙述了自己從年輕時來玄都觀遊玩,到如今再遊玄都觀的經曆。
這首詩亦是諷刺,二十年了,那些曾經得意的人物,有的失勢,有的已經死了。而我這個被排擠的人,卻回來了。
詩中流露着詩人滿懷勝利的喜悅,對于扼殺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敵,詩人在這裡投以輕蔑的嘲笑,從而顯示了自己的不屈和樂觀,顯示了他将繼續戰鬥下去。
“前度劉郎今又來”時,翻譯成現代流行語,似乎是在說:我劉禹錫又回來了!從詩中我們能感受到劉禹錫那不屈不撓的樂觀精神。
23年的貶谪經曆,劉禹錫早已從青絲到了白發,他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即使曆經坎坷和苦難,劉禹錫内心的積極精神卻依然不改。
有人說,真正的勇士是在看透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劉禹錫就是如此。
有人會關心,後來的劉禹錫還好嗎?故事的結局還好。
劉禹錫晚年在洛陽生活,與朋友白居易、裴度、韋應物等交遊賦詩,唱和對吟,生活閑适,和白居易留有《劉白唱和集》、《劉白吳洛寄和卷》,與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對吟唱和佳作 。
會昌二年(842年),劉禹錫病卒于洛陽,享年七十一歲,追贈為戶部尚書,葬在河南荥陽(今鄭州荥陽)。
那些曆史人物早已消失在曆史的風煙中,唯有這兩首詩,千古流傳,向人們訴說着當年發生的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