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很多人第一次知道重陽節要“登高”,要“插茱萸”,都是因為王維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那麼王維發出此番感慨時身在何處?經曆了什麼事情?他是山西人,為什麼會想念“山東”的兄弟呢?
公元701年,伴随着一聲嬰兒的啼哭——王維,含着金鑰匙在山西祁縣出生。他出生在一個人人都羨慕的唐朝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這一家族形成于魏晉時期,東晉時期滿朝文武多數人都出自太原王氏,影響極大。直到唐朝依然備受尊崇,多次與皇室聯姻。
王維的爺爺王胄是唐朝的樂官,曾任協律郎,掌管朝廷音律。父親為開元風流人物王處廉,官至汾州司馬,精通詩文。母親更是出身于另一大望族——博陵崔氏,是當時最顯赫、最尊貴的“五姓女”(李、王、鄭、盧、崔)之一。作為名門閨秀,自然精通文墨,尤其擅長水墨畫。
同時,母親崔氏素來笃信佛學,她以《維摩诘經》為依據,給孩子取名王維,字摩诘。出身名門,天資聰穎的王維從小就飽受良好的家風熏陶。《唐才子傳》記錄王維“九歲知屬辭,工草隸,閑音律”;何況《集異記》還記載其“維妙年潔白,風姿都美”。可謂才華顔值都在線了。
不過也就是在王維九歲時,父親驟然離世,從此家道中落。好在母親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獨自一人養育着五個年幼的弟弟妹妹。家庭的變故讓王維扛起了一家之主的責任,少年老成的他,每天都在期盼自己可以早日成人,為母分憂,同時與弟弟妹妹的手足之情更加深重。
王維所寫的《别弟妹》(二首)中就可以深深感知他對弟妹們的疼愛:“兩妹日成長,雙鬟将及人”。還有日後會成為宰相的弟弟王缙,王維與他患難與共故事更是流傳至今。後來當王維立足長安後,特意為母親營建了"辋川别墅"。于家人,王維做到了情深似海。
開元三年(公元715年),十四歲的王維扛着肩上的擔當,踏上了前往長安的追夢之旅。彼時的長安城,正迎來它曆史上最為輝煌的時刻。“九天阊阖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是王維後來回憶他第一次進入的長安景象,他立志要寫下屬于自己的篇章。
他目睹着帝國如日中天的盛況,豪爽地寫下:“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轉眼過去三年,身在長安的王維雖然結識了很多達官顯貴,他相信在不久的将來自己定會有似錦的前途,但是重陽節到了,他開始想家了。
在唐朝,重陽節是重要的全國性節日,人們講究在這一天裡登高和團聚。長安城外就有樂遊原,再往南還有高聳的終南山,長安很大,但縱然有着萬千的繁華,卻沒有小家的溫暖。孤身一人的王維太想家了,他禁不住黯然神傷,提筆寫出打動全天下遊子凡人心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他在詩中的“山東”,是指“崤山東邊”,也就是他的老家山西。沒有明麗的畫面,隻有質樸的語言,平實的幾句話,卻又有動人心扉的力量。這一年,王維年僅十七歲。
開元九年(公元721年),在長安街頭,王維身騎着白馬、插花遊街,此刻他是長安城裡最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的狀元郎,并在曲江宴上彈奏一曲,瞬間赢得唐玄宗的青睐,當即任命他為太樂丞。至此,王維終于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即将開啟自己人生的中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