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曲高和寡告訴我們的道理?客有好佛者原文及翻譯 轉載,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寓言故事曲高和寡告訴我們的道理?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客有好佛者原文及翻譯
轉載
▼
标簽: 佛 郁離子 教育分類: 古文金典
一、原文:
客有好佛者,每與人論道理,必以其說駕之,欣欣然自以為有獨得焉。
郁離子謂之曰:“昔者魯人不能為酒,惟中山之人善釀千日之酒。魯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魯酒漬之,謂人曰‘中山之酒也。’魯人飲之,皆以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來,聞有酒,索而飲之,吐而笑曰,‘是餘之糟粕也。’今子以佛誇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竊其糟也。”
二、翻譯:
有位喜好佛學的客人,每次和人談論道理時,一定搬出佛學來壓倒對方,得意揚揚認為自己有十分獨到的見解。
郁離子對那名客人說:“以前,魯國人不會制酒,隻有中山國的人擅于制千日之酒。魯國人向他們請教方法,但無法獲得。有個魯國人到中山國當官,住宿在酒店,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魯國,用魯國的酒浸泡,然後對人說,‘這是中山國的酒。’魯國人喝了,也認為是中山國的酒。一日,那酒店的主人來訪,聽說有本國的酒,要來喝看看,才一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來,笑道,‘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出來的漕汁啊!’現在您是可以用所學的佛理向我炫耀;但我想真佛會笑您不過是學到一些糟粕罷了。”
三:點評: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原文及翻譯
一、原文:
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屦,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二、翻譯:
齊國出現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饑餓的人來吃。有個饑餓的人用袖子蒙着臉,無力地拖着腳步,莽撞地走來。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湯,說道:“喂!來吃吧!”那個饑民揚眉擡眼看着他,說:“我就是不接受那種帶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地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終于餓死了。曾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恐怕不該這樣吧!黔敖無禮呼喚時,當然可以拒絕,但他道歉之後,則可以去吃。”
三、點評: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齊欲伐魏淳于髡謂齊王原文及翻譯
一、原文:
齊欲伐魏。淳于髡謂齊王曰:“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于前,犬廢于後,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而獲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齊、魏久相持,以頓其兵,弊其衆,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後,有田父之功。”齊王懼,謝将休士也。
二、翻譯:
齊王想發兵攻打魏國。淳于髡對他說:“韓子盧,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東郭逡則是世上數得着的狡兔。韓子盧追逐東郭逡,接連環山追了三圈,翻山跑了五趟,前面的兔子筋疲力盡,後面的狗也筋疲力盡,大家都跑不動了,各自倒在地上活活累死。有個老農夫看到了,不費吹灰之力撿走了它們。與此相同,要是齊、魏兩國相持不下,雙方士兵百姓都疲憊不堪,臣擔憂秦、楚兩個強敵會抄我們後路,以博取農夫之利。”齊王聽後很是害怕,就下令休養将士,不再出兵。
三、點評:鹬蚌相争,漁翁得利。
昔吳起出遇故人原文及翻譯
一、原文:
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欤?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二、翻譯:
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飯。老友說:“好啊。”吳起說:“(我在家裡)等待您一起進餐。”老友到了傍晚還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來了,才同他一起進餐。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啊。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吧!要使軍隊信服,(作為将領)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三、點評:小信誠則大信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