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水浒的很多小說,其中就是金聖歎最佳,不僅因為金聖歎學士高,也因為他最得水浒真義。在他的注本之中評價魯智深是上上之人,這又是為什麼呢?明明魯智深一生殺人放火,但卻偏偏得了金老如此厚愛呢?
金聖歎不是第一個稱贊魯智深的人,也不是最後一個。筆者個人的意見與金老是完全一緻,魯智深就是整部水浒之中最最有趣也是最有佛性的人。
水浒作為一部群像小說,對于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諸多的社會現象都有所涉及,而在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宗教的作用。從整部水浒來看,作者本身在宗教之争中并沒有立場,反而有着極其樸素的是非觀念。這恐怕也是作者為什麼能夠把魯智深這個人物刻畫的如此傳神的原因之一吧。
細思來,魯智深本人理應是整部水浒之中為數不多的好漢。與梁山上的那些披着好漢名頭,實則蠅營狗苟的宵小不同,魯智深雖然行事沒有尺度,但卻最能體現最能體現好漢二字的人物。
魯智深最早出場是偶遇史進,二人一同到酒樓吃酒的時候。恰好聽到了樓下的賣藝的婦女二人哭哭戚戚,魯提轄當下心頭火起,便招來了那賣唱的父子二人想要教訓一頓。待等到店家将那父女二人帶來之後,魯智深細細的問清楚了為何要哭泣的緣由,知曉了那賣肉的屠戶強逼女子為小妾的事情。
在與那史進告别之後,古道熱腸的魯提轄便尋到了賣肉的屠戶,一番調戲之後幾拳打死,這才知曉自己犯了命案。歸根結底,他雖然也算是朝廷中人,但也隻是一個小小的提轄,殺人償命這種事情不會因為他那小小的提轄身份而又什麼變化。想到此節,提轄大人便急忙着收拾細軟銀兩逃命去了。
從此節出發,再回過頭去看看什麼叫做好漢?
在水浒之中,魯智深最終聽到錢塘潮響之後選擇了圓寂,應了當年師傅給他的谶語。他雖然自己說一生殺人放火,但最終聽見潮水卻能知曉我是我。難怪後來六和寺的高僧在與宋江等人解禅的時候說魯智深雖然跟随宋江在山上殺人放火,但是卻從來不害忠良,依舊有着一顆善心。
書中最後隐晦的提及魯智深在圓寂之後成佛了,李贽對這一段有着精彩的點評。他說廟裡的和尚雖然面相上好看一些,卻反而沒有半分佛性,而魯智深雖然殺人放火,但終究是率性而為,反而能夠能夠成其果位,若是換了廟裡那些寶相莊嚴的高僧,卻是全無可能的。
小時候讀水浒講究的總是誰的武藝高強,到最終卻也隻能發現,當時競争武義也是背水一戰,隻不過是比試的是誰的心大而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