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精品網
美麗的佛羅倫薩,文藝複興運動的誕生地,藝術與建築的搖籃之一,擁有衆多的曆史建築和藏品豐富的博物館。
2019 年是列奧納多·達·芬奇逝世 500 周年,全球各地都開啟了紀念活動,而我們回到意大利,回到他的出生地,以這位天才的視角重新審視意大利。
要了解達·芬奇,讓我們先回到他的出生地—芬奇(Vinci)小鎮。1452 年 4月 15 日在意大利托斯卡納的一座山丘上,一個叫 Caterina 的農婦生下了一個小孩,孩子的父親是一位富有的法律公證人,因為他是一個私生子,所以他沒法跟随父親的姓,取而代之用了這座小鎮的名字芬奇,所以達·芬奇真正的意思是“來自芬奇的列奧納多”。其實在歐洲,每個人都叫他列奧納多,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列奧納多比他更負有盛名了。
米蘭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築物,米蘭大教堂。
芬奇小鎮被托斯卡納群山圍繞,此時它正處于由美第奇家族統治之中,也是文藝複興轉向盛期的黃金年代,有趣的是,正是達·芬奇本人定義了文藝複興的盛期這一時間段。芬奇坐落在 Empoli 往北 11 公裡,擁有 14000人口,從那乘車隻需要半個小時就到了。如果你有時間和耐性,可以漫步在托斯卡納鄉間的葡萄園中。這座小鎮的天際線被一座城堡所定義,那座外觀類似于一艘船的城堡建造于 12 世紀,所以它有一個昵稱“船堡”,想象幼年達·芬奇站立在高高的鐘樓,那時的他是否曾經幻想從那裡翺翔呢?
曆經五個多世紀才完工的米蘭大教堂。
這座城堡如今變成了列奧納多博物館(Museo Leonardiano in Vinci),IBM 公司曾捐贈了很多數學模型,這些模型根據達·芬奇早期的素描重現了當時芬奇市的情景。從那以後,博物館又陸陸續續收到了社會各界人士捐贈的機械、器具等,展現了達·芬奇後來在工程學上的成就。這座博物館的迷人之處并不隻是因為這裡是達·芬奇的出生地,你會在這裡看到他的諸多興趣所在,比如軍事機械、水下呼吸器,也許他還想發明自行車……6 歐元的門票會讓你看到達·芬奇的奇思妙想,還能登上鐘樓,一覽小鎮美景。
建築外的精緻雕刻。
小鎮并不大,五六個小時就足矣了,但是如果你在這裡過上一夜,在夜晚漫步于街頭,享受來自托斯卡納山谷來的涼爽微風,也許在某個街角你會與剛從山谷裡探險回來的年輕的列奧納多擦肩而過。來到托斯卡納,當然不能錯過 Chianti 紅酒,去一個當地的酒莊免費品酒,托斯卡納豔陽下的葡萄絕對不會令人失望,它們正是在芬奇小鎮背後的斜坡上采摘的。如果不是達·芬奇的出生,這座小鎮也許永遠都是那麼平凡,而如今它仍有着舊時光的日常美好,達·芬奇的榮光在這裡無所不在。
米蘭的黃金日落時分。
14 歲,達·芬奇來到佛羅倫薩,追随大師安德烈·德爾·委羅基奧(Andreadel Verrocchio),開啟了他的學徒生涯。當時的佛羅倫薩是一個變革之地,坐落在古羅馬帝國的心髒位置,這裡有全歐洲最好的建築師、雕刻家、科學家……委羅基奧的畫室在當時是一個文化藝術中心,他們關注解剖學、透視學、繪畫和雕塑,在那裡,達·芬奇度過了 6 年,這一時期達·芬奇的理論技巧和實踐藝術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他甚至還充當了很多委羅基奧作品裡的模特,比如現藏于佛羅倫薩巴傑羅博物館(Museo Nazionale del Bargello)裡的《大衛》,據說原形即是達·芬奇。20 歲時,達·芬奇的才華引起了美第奇家族的洛倫佐的注意,于是他被邀請進入美第奇宮,洛倫佐幫助達·芬奇拿到了聖多納托教堂畫的委托,達·芬奇為此創作了《三博士來朝》。
米蘭,艾曼紐二世回廊的玻璃圓頂。
如今的佛羅倫薩當然和達·芬奇的佛羅倫薩不同了,披薩、意式咖啡和街頭小販填充着這座城市,而想要更靠近一點達·芬奇,也有更容易的方式 :整個佛羅倫薩有 40 多座博物館、美術館,60 多座宮殿和無數教堂,建于 16 世紀的烏菲茲美術館便是其中曆史最悠久的一座藝術博物館。這裡收藏了米開朗基羅的《聖家族》、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當然還有達·芬奇的三幅作品 :《三博士來朝》《基督受洗》和《聖母領報》。去到一座新的城市,直接去美術館總是沒錯的,更不用提佛羅倫薩了。
佛羅倫薩今日街景。
達·芬奇從 30 歲這年去了米蘭,米蘭也因此成為這位大師連續停留最久的城市。當今米蘭擁有雄偉的哥特式大教堂,華麗的斯卡拉歌劇院、新穎的設計商店和高端的時尚街區,而在當時,米蘭隻擁有大概 10 萬居民,有将近 20 年的時間達·芬奇都在為米蘭的君主盧多維科·斯福爾紮打工,這位君主是當時的顯要人物,把米蘭打造成了當時意大利最繁榮的城市。這是他人生中漫長而重要的時期,在這期間他完成了許多著名作品,《岩間聖母》和那幅世界最著名的壁畫—《最後的晚餐》,這幅畫現在還在聖瑪利亞修道院(SantaMaria delle Grazie)裡,這座教堂當時是盧多維科的父親出錢造的,建築本身平平無奇。500 年的時間裡,牆上的《最後的晚餐》被修複了 12 次,因為技術還不發達,之前的 11 次都做得非常糟糕,第 12 次修複時,一批專家花了 20 年的時間,把之前的修複全部都去掉了,至于原作已經喪失的部分,專家們就用不會與周圍發生沖突的顔色把它們塗滿。而這幅畫之所以特殊,是在于達·芬奇用了透視法,畫出了當今的三維立體效果,這座狹窄的建築物得以延展下去。如今這幅壁畫雖有褪色,但還算完好地保存在米蘭的聖瑪利亞修道院内,前往參觀需要在網上預約,由于修道院限制參觀人數,所以一般需要提前至少兩三個月訂票,每個人擁有 15 分鐘的參觀時間。
米蘭,聖瑪利亞修道院,《最後的晚餐》誕生地。
在佛羅倫薩和米蘭的鼎盛年代裡,達·芬奇醉心于新技術的探索,包括各種新型機械,或是光學原理,或是解剖技巧和純數學。在達·芬奇誕辰 500 周年時,米蘭創辦了一座科技館:列奧納多·達·芬奇國家科技博物館,館内有着從達·芬奇的設計圖開始探索其科學和技術的演變過程,畫廊内陳列的模型是根據他所感興趣的多個領域一系列的設計圖紙逐漸完善的,與此同時,博物館還不斷進行研讨以使用一些互動式模型為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同時還可體驗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技巧,你會看到這位天才的奇思妙想,在各個領域都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如今在斯卡拉歌劇院前矗立着達·芬奇的紀念碑,他手握書,碑座四角還有達·芬奇四位得意門生的立像,四面浮雕則從繪畫、解剖、建築、物理四方面展現出這位曠世奇才的多方面成就。它告訴來到這座城市的人們,達·芬奇是永恒的意大利之子,他的吉光片羽灑落在這個國家的角角落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