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七月二十四日,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号B遙三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攝
7月24日14時22分,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号B運載火箭托舉升空。作為我國空間站建設的第二個艙段,問天實驗艙将為空間站帶去哪些新裝備?航天員在太空的工作生活會迎來怎樣的變化?
功能強、裝備全:
中國空間站喜迎“新居”
“問天實驗艙由工作艙、氣閘艙和資源艙三部分組成,艙體總長17.9米,直徑4.2米,發射重量約23噸。相關指标比天和核心艙更高,是我國目前最重、尺寸最大的單體飛行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劉剛說。
不僅有着大塊頭的體格,問天實驗艙更是一個集平台功能與載荷功能于一體的“全能型”選手。據介紹,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互為備份,關鍵平台功能一緻,可以完全覆蓋空間站組合體工作要求,既發揮定海神針般的雙保險作用,也為空間站未來15年可靠運行打下堅實基礎。
“兩艙對接組成組合體後,由天和核心艙統一管理和控制整個空間站的載人環境,一旦天和核心艙出現嚴重故障,問天實驗艙能夠快速接管,主控空間站。”航天員中心問天實驗艙環控生保分系統主任設計師羅亞斌說。
一個更重要的細節是,問天實驗艙配備了目前國内最大的柔性太陽翼,雙翼全部展開後可達55米。太陽翼可以雙自由度跟蹤太陽,每天平均發電量超過430度,将為空間站運行提供充足的能源。
大噸位、半自主:
“太空之吻”有新看點
問天實驗艙入軌後,将與核心艙組合體實施交會對接——23噸的問天實驗艙與40多噸的核心艙組合體,将是我國目前最大噸位的兩個航天器之間的交會對接,也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在有人的狀态下迎接航天器的來訪。
重量重、尺寸大、對接靶子小、柔性太陽翼難控制……對所面臨的一系列棘手難題,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問天實驗艙GNC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宋曉光打了個形象的比方:“如果按重量來看,載人飛船對接像開小跑車,可控性強;貨運飛船對接像開小卡車;而到了問天和夢天實驗艙,就如同要把一輛裝備豪華的大房車停到一個小車位裡。”
為成功實現“太空之吻”,設計團隊從問天實驗艙初樣研制起就經過幾輪實測,對問天實驗艙的數據參數精準把握,并提升算法達到更強的适應能力和糾偏能力。同時,采用半自主交會對接方案,實現交會對接過程中的穩定控制。
在軌期間,問天實驗艙還将實現平面轉位90度,讓原本對接在節點艙前向對接口的問天實驗艙,轉向節點艙的側向停泊口,并再次對接,從而騰出核心艙的前向對接口,為夢天實驗艙的到訪做好充分準備。這将是我國首次航天器在軌轉位組裝,也将是國際上首次探索以平面式轉位方案進行航天器轉位。
更舒适、更安全:
太空生活“條件升級”
對在軌航天員來說,兩艙對接形成組合體,意味着我們的太空家園從“一居室”升級到更寬敞的“兩居室”。
問天實驗艙的工作艙内設有3個睡眠區和1個衛生區。完成對接後,空間站後續可以支撐神舟十四号、十五号兩個乘組6名航天員實現“太空會師”和在軌輪換,在太空面對面交接工作。
航天員中心艙外服總體試驗主任設計師李金林說,在天和核心艙的基礎上,問天實驗艙在吸音、降噪、減震等方面也進行了優化升級。
此前,航天員在天和核心艙隻能通過節點艙實現出艙。節點艙作為空間站的交通樞紐,空間較小,航天員每次出艙前還需要關閉各個對接通道的艙門,進行大量準備工作。
此次問天實驗艙則配置了一個出艙人員專用的氣閘艙。一方面,氣閘艙的空間和出艙艙門的尺寸都比節點艙更大,航天員進出更舒展從容,也更易攜帶大體積的設備出艙工作。另一方面,從氣閘艙出艙時,隻需關閉一道艙門,操作更便捷。
未來,氣閘艙将成為航天員在空間站的主要出艙通道,一旦該艙出現問題,航天員可以從作為備份出艙口的節點艙返回,确保出艙安全。
(據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 記者溫競華、胡喆、李國利、宋晨、張瑞傑、趙葉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