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白沙水庫旅行記

白沙水庫旅行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9 13:05:53

白沙水庫旅行記(故城時光長壽湖上)1

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89個故事

長壽湖上“打漁仔”

作者:廖明理

供圖:唐仁書

清早起來波啰啰的舍,

我把門開喲買菜喲來,

我買菜喲來。

我走進市場買個啥子?

魚兒鮮唛擺了一攤子。

鮮魚就出在長壽湖唛,

有青魚鲢魚,

有鯉魚鲫魚......

這首由重慶市歌舞團創作,歌名叫做《鮮魚出在長壽湖》的歌,說的就是長壽湖漁場出産鮮魚的事。1958年建場以後,到這裡來接受勞動鍛煉的重慶市下放幹部和後來接納的知識青年們,除了生産糧食、水果、牛奶供應重慶市民之外,還利用十萬畝長壽湖水面,從事魚類養殖和成魚捕撈。捕魚隊成為漁場當時人數衆多的主業骨幹力量,是漁場的“老大哥”。

白沙水庫旅行記(故城時光長壽湖上)2

想起在風景如畫的湖面上,嘴裡哼着漁歌,一邊劃着小船,一邊欣賞着岸邊的美景,看牛兒在岸邊慢悠悠地啃食着青草,看農人在田間勞作,那是一種多麼令人神往的浪漫生活!那是一件多麼讓人賞心悅目的工作!因此人人都羨慕到捕魚隊去。

1958年的時候,在“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号鼓舞下,也曾成立過一支“女子捕魚隊”。但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特殊的生理條件,沒讓這些“半邊天”們過上幾天理想中的浪漫生活。沒過好久,這支由“女漢子”們組成的捕魚隊伍就解散了,捕魚隊成了清一色的男子漢們的天下。

“捕魚隊員”是人們對他們的正式稱呼,按當地農民的習慣說法叫“打漁仔”。湖邊的放牛娃是不把捕魚隊員放在眼裡頭。每當捕魚隊員劃船經過時,他們就會三五成群的騎在牛背上,一起高喊:“打漁仔,吃牛屎!打漁仔,吃牛屎!”膽敢公開奚落我們的捕魚隊員,你說氣人不氣人!當捕魚隊員,名聲好聽,哪個曉得,當年在長壽湖上當“打漁仔”的艱辛喲!

白沙水庫旅行記(故城時光長壽湖上)3

既然是國營農場的正式職工,當然也得發工資——初中生每月八元,高中生享受高薪,比初中生多一倍,每月十六元。也有勞保福利——捕魚隊員最初每人一頂鬥笠,一件蓑衣(後來條件改善了,改為發雨衣)。

兩個人分配一隻小木船,吃、住、工作、生活,都在船上。捕魚小船長不足丈,寬三尺有餘,兩頭窄,中間稍寬。船後左右一對桡片,由槳扣分别把桡片挂在船兩邊的槳腳上。操作時,靠兩手同時用桡片向後撥水,推動小船前進。從遠處看,小船的桡片時而插入水中,時而離開水面,船兒輕盈地在水面上滑行,就像燕子無聲地掠過水面。因此,人們把這種捕魚用的小船,取了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一一“雙飛燕”。

“雙飛燕”既是工作船,又是住家船,兩個人同住一條船上,同吃同住同捕魚。船的中間擱上幾塊船闆子,再鋪上草席,放上鋪蓋。用竹子和簑葉制作成的船篷,呈圓弧形的覆蓋在船艙上面。睡覺的時候,兩個人從低矮的船篷兩邊“梭”進船艙中,兩邊再用船篷一擋,其實船篷既不能擋住稍大一點的風雨,又不能防寒避暑,一年365天,吃、住、打漁都在一起,可以說是他們“流動的家”,穿的、蓋的、洗漱用品、鍋碗瓢盆,全部家當都放在這條小船上。如果遇到風浪沉船,那真的叫做是“傾家蕩産”!

白沙水庫旅行記(故城時光長壽湖上)4

沖灘劃船者左昭權

最初的捕魚方式是古老傳統的:竹子編的篆子網、膠絲織成的絲網、放繩鈎、撒旋網、用水獺捕魚。用旋網捕魚的時候,由兩人共同操作:一個人在船屁股後頭專門負責劃船,另一個人負責在船頭撒網捕魚。

一副旋網,連同旋網上的鉛腳子,有近二十斤重。要把它呈圓弧形撒開,一要依靠手和腰的力量,二要靠撒網的技巧。剛練習撒網的時候,一副旋網撒下去,網散不開,絞成一坨,“咚”地一聲沉入湖中,魚兒沒有網住,倒把魚兒吓得四處逃竄!

掌握好技巧之後,隻見腰杆輕盈地一轉,手上提起的旋網依次放開,“嘩”地一聲沉入湖中,将水中的魚兒罩住。魚兒呀,我看你往哪點跑?!再一把一把地慢慢收起旋網,看着網中收獲的活蹦亂跳的鯉魚、鲫魚、黃臘丁、紅眼棒......心裡真是美滋滋的!

白沙水庫旅行記(故城時光長壽湖上)5

在詩人和畫家的作品中,打漁人的生活似乎總是浪漫的,充滿着濃濃的詩情畫意:在煙波浩渺的湖面上,一葉扁舟橫卧,一對桡片像燕子張幵的翅膀,輕盈地劃開甯靜的湖水,無聲的駛向遠方。頭頂白雲朵朵,腳踏萬頃碧波,兩岸青山環繞,陣陣漁歌互答。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槳聲漁歌,構成了漁人生活的美好畫面。

但事實上,長壽湖上“打漁仔”們的生活,遠沒有這樣的浪漫和潇灑。當地流傳着一句話:“晴天是打漁仔,落雨天是叫花子”。這就是打漁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天氣好的時候,“雙飛燕”随便停靠在哪一個岸邊荒島上,找三砣石頭來壘個竈,點燃找來的柴草,放上鼎鍋,摻一瓢湖水在鼎鍋裡,就可以煮飯來吃。飯,煮的是“焖鍋飯”。吃菜,那是一件奢侈的事,一般是豆瓣、鹹菜下飯。如果碰到趕回龍場、飛龍場,或者趕羅家廟、汪家廟,買點蘿蔔白菜回來,那就是十分高興的事。

遇到落雨天,那就是“打漁仔”們最造孽的時候。落雨天煮飯是最傷腦筋的事。柴打濕了,半天燒不燃火,啷個辦?隻好把平時舍不得用的馬燈裡頭的煤油倒出來引火。有一回,一個“打漁仔”遇到馬燈裡頭的煤油也用完了,餓起肚兒燒了半天火,火還是沒有燒燃!為了煮飯吃,隻好把一雙舊的解放鞋燒來引火,才勉強煮了一頓夾生飯來吃。

白沙水庫旅行記(故城時光長壽湖上)6

有時候風大雨大,“雙飛燕”上根本不能住人,隻能找岸邊的岩洞或者“生基”躲雨睡覺。這種“生基”是生者為死後放置棺材準備的,用石頭砌成的墳墓。有的因為年代久遠,棺材腐爛風化過後隻剩下一個石腔腔。“打漁仔”們找不到躲雨睡覺的地方,瞌睡來“登”了,也管不到恐怖不恐怖喲,鑽進去就呼呼大睡一場!

在公園的水面上輕輕地蕩起雙槳,一邊吹拂着暖風,一邊欣賞着美景,是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事。可是,湖上連續幾個小時,一桡片一桡片地劃船,卻是一件枯燥無味、挺費體力的事。能不能想辦法稍微省點力氣呢?擔負運魚任務到獅子灘,平時遇事愛動腦殼,外号人稱“鹽巴人”的,打起了借用風力助劃的主意。

他把平時睡覺蓋的鋪蓋拆開,取出棉絮,把鋪蓋包單用竹竿竿撐開,制成一個簡易船帆。把它立在“雙飛燕”的船腦殼上,人就坐在“雙飛燕”的屁股後頭,用兩根繩繩來操縱帆的方向。借用風的力璽,把船吹向前方!您别說,這個懶主意還挺有效果!

白沙水庫旅行記(故城時光長壽湖上)7

長期的共同工作和生活,在捕魚隊員之間形成了一種患難與共的兄弟關系。如果有人要到獅子灘去辦公事,偏偏又碰到“要到獅子灘,沒得褲兒穿。新的沒錢縫,舊的還沒幹”的狼狽情況,您也別着急,自有捕魚隊的兄弟夥給你紮起。隻要您看起了哪件衣服、褲兒,隻要您穿起合适,打一聲招呼,盡管穿起走就是了!所以,莫看捕魚隊的小夥子,在湖上經常過的裸露身體的生活,到了獅子灘街上,又重新回到文明世界,一個二個都是穿得伸伸抖抖、風風光光的!在姑娘們的眼中,捕魚隊員個個都是肌肉發達、敦敦笃笃的帥小夥!

捕魚隊都是打夜魚。每當太陽落坡、月上東山,“打漁仔”們就劃船出發了。湖面上漁火點點,漁歌陣陣。哦,你問每天打得到好多魚呀?那得看季節,看運氣說話。每到春天魚繁殖的時候,鰺子魚集中遊到長壽湖的上遊,新灘、石膏灘、蘆箭灘去“鬥灘”産卵,那個時候在灘口安上一排篆子網,一天功夫就能撈上幾千斤!負責剖魚曬魚幹的人忙都忙不贏!撒旋網捕魚的時候,遇到運氣不好,忙了一晚上,最後還是“瞎子打毽——一個都不個”!

白沙水庫旅行記(故城時光長壽湖上)8

前面是董太俊,劃船者陳安倫

有時打漁打到天亮了,船艙中還沒得魚的影子,正準備宣布今天的捕魚任務“打白闆”的時候,突然“噼啪”一聲,一條魚跳出水面,不偏不倚剛好蹦進船艙中!謝天謝地!逗拿它去充數交差!有一回,唐仁書和蔣後國放繩鈎捕魚,眼看一條20多斤重的青魚上鈎,把“雙飛燕”拖起在湖中間“啰啰”旋,想把它舀進網篼裡頭,無奈網篼口子做小了點,青魚頭大,舀了半天,兇猛的青魚始終不願進網!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最後還是眼睜睜地看到快到手的魚兒在眼皮子底下跑脫了,把人氣得哭!

到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捕魚方式和漁具有了極大改進,由過去的單船夜間分散捕魚,改為白天多船聯合作業。用趕網、欄網、三層刺網、張網捕魚,代替了原始落後的繩鈎、旋網捕魚。費體力的下網、收網,實現了機械化操作。長期在湖上餐風露宿的“打漁仔”們,在大型生活船上集中食宿。

每次捕魚作業之前,先派出捕魚經驗豐富的隊員進行魚群偵察。利用花鲢、白鲢魚喜歡成群巡遊的習性,根據魚嘴在黎明前露出水面吐泡的聲響不同和跳出水面的次數多少,初步判斷魚群的種類和魚群的大小,确定捕魚作業的區域範圍。然後,由綜合作業船、絞網船、生活船、“雙飛燕”組成的湖上“聯合艦隊”,浩浩蕩蕩地開到下網地點,用趕網、欄網、蓋網、刺網、張網,對魚兒布下了一個大型“口袋陣”

白沙水庫旅行記(故城時光長壽湖上)9

起網的時候,機器船的轟鳴聲、拉網的号子聲、魚兒跳躍落水的“噼啪”聲響成一片,組成了一幅水花飛濺、魚躍人歡的激動人心的動人畫面!

随着生産方式的不斷進步,1975年4月,他們在人頭山水域曾創下了一網捕獲鮮魚40萬斤的全國高産記錄!在當年重慶市民物質匮乏的餐桌上,又多了一道由長壽湖的“打漁仔”們奉獻的美味!(完)

白沙水庫旅行記(故城時光長壽湖上)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