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的逐漸老去,“抱團養老”成了老年人中非常受歡迎的養老方式,它不用指望兒女養老,也不用住養老院,老人找到相識已久、信得過的朋友或者同事,大家互相幫助,共同養老,還避免了孤獨,非常理想。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沒有血緣關系的人生活在一起,未必能真心照顧彼此,再加上脾氣性格各不相同,誰也不想委曲求全,最近兩年,“抱團養老”散夥了一批又一批。前一段,我們在豫西采風時,聽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抱團養老故事,非常令人感動,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
一個下雨天,我們幾個人在豫西陝州區采風,一個超大地坑院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每面都有三孔地坑院,院子明顯要比别家大了許多。在窯頂喊話征得主人的同意後,我們下到院子裡,地坑院裡牛大爺熱情地接待了我們。
牛大爺說自己今年70歲了,是地坑院的主人之一,這是什麼意思,難道這地坑院還有好幾家人?帶着詫異,我們聽牛大爺為我們講起了往事。
他說自己兄弟6個,小時候,由于家裡孩子多,老人就帶着他們弟兄幾個建了這所大院子,後來兄弟們陸續成年,老人就在地坑院子裡為他們娶上媳婦成了家,由于人多住不開,根據各家情況,有3個兄弟陸續搬出地坑院子,現在這裡就留下了牛大爺(老二)一家和老三老四兩家人,三家人一起在這院子裡住了40年了,大爺指畫着,告訴我們哪面是誰家。
看見來了客人,從屋裡走出兩位女主人,穿橘色衣服的是牛大爺的老伴,黑色衣服是老三弟媳,兩人都是都是剛剛下地回來,準備談論中午吃啥飯,老三家大媽還端出了一盆李子,說是自家種的,今天剛摘了回來,我們也算是有口福,謝過大媽後,攝影師每人嘗了一個,酸酸甜甜自然的味道,好吃。
老三家大媽說自己姓鄭,嫁到這裡有40年了。都說兄弟們上輩子是仇人,農村裡常有為了家務事兄弟反目的事,偏偏在他們家就不一樣了,兄弟六人非常和睦,當哥哥的知道讓着弟弟,當弟弟的知道尊重哥哥,處的非常好,真正是手足之情。人是會受環境感染的,連帶着妯娌們的關系都不一般的和諧,像親姊妹似的,在村子裡像他家弟兄們關系這樣好的就沒有,幾家人同住一所院子相處的融洽和睦更是少之又少。
正是因為這樣,即便是其它幾個兄弟陸續搬出去後,繼續留在裡邊生活三家人,雖說是關起門來各過各的光景,依然和睦相處,不管誰家做了好吃的,都會給另外兩家送上一些嘗嘗,誰家地裡活忙不過來都會搭把手,這在村裡都是有目共睹的。大媽說,可惜,今天人不全,老四家去城裡給孩子看娃去了,不在家;還有其他人在地裡還沒有回來,不然可以拍照合影。我們答應大媽有機會再來拍。
大家處的這麼好,肯定有什麼秘訣吧?牛大爺說,兄弟本身就是一家人,從小就吃一鍋飯,打斷骨頭連着筋呢,遇到問題肯定能互相包容,媳婦就不一樣了,各有各的姓,脾氣秉性各不相同,因此,一大家人能不能處好關系,關鍵還是看媳婦。
也算是上輩子燒了高香,他們家這三個媳婦之間相處的和親姐妹一樣好,從來不鬧别扭,這幾家人能關系融洽,這就是3家人和睦相處幾十年的秘訣所在。還有兄弟三人遵守一個規矩,偶爾大夥有了小意見,一概由媳婦們出面解決,兄弟們絕不插手。俗話說,相由心生。看看這兩位大媽可親善良的面孔,我們就能想到他們家庭和睦的原因了。
牛大爺說随着家裡人口的增加,地坑院子也難以容納更多的人,加上年輕人也不願意住地坑院,所以給孩子在裡邊娶了媳婦,然後幫着他們買房住到别處去了。現今地坑院子裡依舊生活着兄弟3家,3對老夫妻。
牛大爺的老伴正在忙活着做飯,她說今天雖然下雨,農忙時節也顧不了那麼多,3家人中的其他成員還在下地幹活,等都回來了就熱鬧了。前年老四兄弟孩子結婚就在這個院子裡操辦的,一家子幾十口人忙活了好多天,可是熱鬧了。兄弟三家住在一起,都是相互禮讓,有活搶着幹,是分家不分心,每每到了逢年過節地坑院子裡是最熱鬧的時間,3家的孩子們都回來過節,院子中央擺上幾桌飯,大夥坐在一起聊聊天,地坑院子裡歡聲笑語,村裡人看着都是老羨慕了。
牛大爺說在一起住就不能太斤斤計較,現在弟兄三個蒸馍還用的是同一口大鍋,也不在乎誰家燒柴多了少了的,他們老兄弟們之間不會有啥矛盾,但是要想和和睦睦,最關鍵的就是妯娌彼此不能太計較,同住一個院子免不了磕磕碰碰,幸運的是碰上了幾個大度的妯娌,真是他老哥幾個的福氣。
牛大爺說現在老兄弟三人年紀都大了,孩子們又各忙各的顧不過來,住一起也算是抱團養老。畢竟是一家人,相互都是個伴,人多了地坑院子裡就不會感到寂寞和孤獨,平時大家說說話,彼此能每天看到對方慢慢一起變老也是一份幸福。沒想到,這個看似很普通的地院子,裡邊卻是兄弟3家幾十口人合住的一個大院子,和睦相處40年沒有紅過臉的感人故事。親們,相比社會上的抱團取暖,你們羨慕這樣的養老方式嗎,歡迎留言讨論。【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