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主義心理學?我們永遠不知道别人想要什麼,那我們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個人主義心理學?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我們永遠不知道别人想要什麼,那我們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
重要的哲學流派——現象學認為,人不能孤立地存在。
“隻有承認人類僅僅存在于我們與世界的關系中,我們才能真正理解自己或他人。”
這種與世界的關系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我們生活在關系中,并依靠關系而生活。”
那怎麼理解生活呢?
《存在主義心理學的邀請》提到,生活裡不能缺少的三要素是感受、勇氣和生命力。
開心快樂是生活感受,悲傷難過也是;激情四射是生活的感受,死氣沉沉亦是。正是這些對生活的感受,讓我們更清晰地明白自己是真實地存在于世間的。
因此,要“如實接納此刻的自己,無論有無症狀、有無痛苦、有無恐懼。”
比起生活感受,生活勇氣則包含了更多。
勇氣可以幫助我們對抗恐懼和焦慮、勇氣可以幫助我們直面命運和死亡、勇氣讓我們敢于面對生活的挑戰和困難。
“生活的勇氣就等同于選擇活下去:在自然的生命過程中加入個人的決策力。”
如果說勇氣是從我們内心裡生長出來的東西,那麼生命力就是它生長的土壤。
頑強的生命力能讓我們在困難的情況下,也能生存并且長久地活着。“生命能量在人的一生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除了出生時獲得的生物學層面的生命能量之外,清晰的人生目标、豐富的精神生活、傑出的創造力等精神層面的活動,都能讓一個人的生命力量得到流動。
但人的生活和動物的生活似乎又不一樣。
因為,“作為人類,我們注定要反思自己的生活”。《存在主義心理學的邀請》認為,人類對生活的思考隻有一個源頭——“我們生來就落入的存在結構,而這個存在結構圍繞着幾種有限的基本生活處境”。
每個人生而必須面對的基本生活處境,也就是生活的困境。
《存在主義心理學的邀請》主要内容就是闡釋這些問題,包括幸福與痛苦、愛與孤獨、逆境與成功、死亡焦慮與投入生活、選擇與責任、混亂與意義。
再加上一個弗洛姆提到的基本困境,“我首先是一個動物,還是一個有意識、有思想和道德的人?我怎樣才能把這兩個極端統一起來?”
每個人的生活都逃不開要落入對這些問題思考之中。那麼,一個人怎樣才能認真對待自己的生活,同時又不被對生活的反思所累呢?
大多數人都是經曆生活的磨難之後,才會獲得對生活的清晰性和方向感。這反過來也證明了生活的價值。隻有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才能真實地活着。
對于那些已經發生的、無法改變的事情,“人類似乎有兩種方式來接受以前的缺陷:要麼重新規劃未來生活,要麼寬恕自己的過去”。
《存在主義心理學的邀請》這本書講述的不僅是存在主義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概念和理論,也提供很多與現實生活相關的案例和指導,能幫助我們從新的視角去看待生命的困境,尋找屬于自己的本真生活,擁有更從容快樂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