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之後,董其昌是承趙孟頫之後獨開淡墨一派的代表人物。“至董文敏以畫家用墨之法作書,于是始當淡墨。”董其昌由參禅而悟到莊學的最高意境——淡,一種自然平淡虛靜的境界。董氏又以山水皴法的用墨參于書法,這種用水破墨活用、淡墨枯筆求潤的技法,開創一代風格。
“淡”——淡墨有清雅淡遠之緻,與濃墨一樣各具風韻。《芥舟學畫編》将墨分為“老墨”與“嫩墨”,即濃墨與淡墨的意思。“老墨主骨韻”“墨痕圓綻”“力透紙背”;“嫩墨主氣韻”“色澤鮮增”“神采煥發”。潘伯鷹在《書法雜論》中曾有這樣的評述:“用淡墨最顯著的要稱明代董其昌。他喜歡用‘宣德紙’或‘泥金紙’或‘高麗鏡面箋’。筆畫寫在這些紙上,墨色清疏淡遠。筆畫中顯出筆毫轉折平行絲絲可數。那真是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
——言恭達《抱雲堂藝思錄》
作為華亭畫派的代表人物,董其昌長于山水畫和書法。他在山水畫中特别講求用墨的技巧,潑墨、惜墨兼之,淡墨直皴者,筆清墨潤,面貌清麗,絕去甜俗;間以濃墨,含蓄靈秀,純以墨色氣勢的潤澤、醒目而動人遐思。濃淡、幹濕自然合拍,着墨不多,卻意境深邃,一派生機。他在書法上尤以善用淡墨而稱世,無疑是得益于繪畫中用墨、用水之法,而開創一代風格。董其昌重視淡墨、渴筆、濕筆的實踐創作,更是有心于墨法的研究并總結出來,在他的書畫理論中關于用墨之法随處可見:
“用墨,須使有潤,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濃肥,肥則大惡道矣。” (《畫禅室随筆》)
“字之巧在用筆,尤在用墨,然非多見古人真迹,不足與語些訣竅也。” (《畫禅室随筆》)
“老米畫難于渾厚,但用淡墨、濃墨、潑墨、破墨、積墨、焦墨,盡得之矣。”(《畫旨》)
“李成惜墨如金,王洽潑墨沈成畫。夫學畫者每念惜墨潑墨四字,于‘六法’‘三品’,思過半矣。”(《畫旨》)
“荊浩雲:‘吳道子畫山水,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蓋有筆無墨者,見落筆蹊徑而少自然;有墨無筆者,去斧鑿而多變态。”(《畫旨》)
“古人雲:‘有筆有墨’。筆墨二字,人多不曉,畫豈有無筆墨者。但有輪廓而無皴法,即謂之無筆;有皴法而不分輕重向背明晦,即謂之無墨。古人雲:‘石分三面’。此語是筆亦是墨,可參之。”(《畫旨》)
“禅家雲參活句不參死句。書有筆法、墨法,惟晉唐人真迹具足三昧。其镌石锓版流傳于世者,所謂死句也。學書者既從真迹得其用筆、用墨之法,然後臨仿古帖,即死句亦活。”(《書月賦詩》)
……
作為墨法的集大成者,董其昌善用淡墨不隻是體現在他的技法上,更是一種簡淡随意、古淡逸氣、平淡天真的審美取向。誠如清張庚所評:“麓台去:‘董思翁之筆猶人所能,其用墨之鮮彩,一片清光奕然動人,仙矣,豈人力所能得而辦?’又嘗見思翁自題畫冊亦雲:人但知畫有墨氣,不知字亦有墨氣。可見文敏自信處亦即是墨。”
(文/抱雲堂書院彭慶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