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孟子四大思想

孟子四大思想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7 18:23:35

《孟子》:先秦思想經典、儒家四書之一。

孟子四大思想(孟子儒家四書之一)1

體例:語錄體散文集,彙編了孟子的言論,一共有三萬五千多字。

孟子生平:原名孟轲,比孔子晚生了一百來年,但繼承了孔子的學說,力圖将儒家的政治理念推行于天下,是儒家亞聖。

孟子四大思想(孟子儒家四書之一)2

貢獻:儒家思想是道德理想主義,如果說孔子是道德理想國的締造者,他搭建了道德理想國的框架,那麼孟子的功績,是把這個道德理想國裝修得更加富麗堂皇。理解孟子的三個關鍵詞:一是性善;二是仁政;三是治亂。

第一個關鍵詞:性善

孟子四大思想(孟子儒家四書之一)3

人性本善,是孟子一切思想的基礎。事實上,孟子的整個思想,都是由人性善這個心理前提直接推導出來的。

“善”就是把“好”大而化之的說法。孟子說,如果有一種價值,是值得大家追求的、大家也都想去追求,這種價值就是善。

孟子認為,善是從人的本性裡出來的,他有一個著名的“四端說”:“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性本身既然包含了這四個善的源頭,所以人人皆“可以為堯舜”,每個人都有成為聖人的可能。

孟子主張,道德面前人人平等,大家在這點上起點相同。

惡的來源:孟子認為,人性本身是向善的,但是外在的環境會帶壞人,讓你作惡。要從向善轉向真正的行善,依靠本能是不夠的,你要對善有相當的自覺,才能主動控制自己的行為。

回複性善的發力點:

1、淳化外在的社會風氣,這可以縮減社會給人作惡的空間,不過要依賴先知先覺者的教化。孟子認為有先知先覺的人,比别人更能洞察世界,比其他人總是快半拍。孟子自我定位是先知先覺者,他這樣的人有教化天下的責任。

2、讓每個人持續提高自己的修養,抵制外在的侵蝕。提高修養的方式,有三個做法,養心,養性,還有養氣。

養心:寡欲,也就是削減自己的欲望。欲望少了,精力就騰出來了,就有足夠的時間思考自己的本性了。

養性:“盡其心者,知其性也。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養氣:把“理性凝聚為意志”的過程,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是把你思考過後認為對的、好的東西,變成你的信仰,來支撐你的行動。

修養的終極目标: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種大擔當,不是判斷形勢利弊後的選擇,而是從自己的人性中主動生發出來的東西,很有感染力。

第二個關鍵詞:仁政

孟子四大思想(孟子儒家四書之一)4

從人的心理出發,孟子先提出了一個“不忍人之心”的概念。“不忍人之心”其實就是恻隐心,它是天生的,是一種同理心。仁政的根源,就在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政治家才會憐憫百姓,才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政治家這麼做,就是廣施仁德,就是推行仁政了。

仁政思想的宗旨,是“民貴”,孟子有一句名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把這個“民貴”這個宗旨,貫穿于仁政的方方面面。

從經濟上看,是把百姓生活的富足放在了第一位。高明的君主,必須讓老百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也就是一個家庭,能養得起老人,能娶妻生子,平安的年歲不會挨餓,遇到災荒也不至于橫死。隻有這樣,老百姓才會跟從君王。

富民二策:

1、重視民生,其中包括恢複井田制,井田制是儒家理念裡一個理想的制度,孟子想象出這套制度運轉良好的樣子,他說,“五畝之宅,種下桑樹,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衣無憂了。家禽家畜,把握好他們繁殖的時節,七十歲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百畝之田,隻要讓農民及時耕種,幾口人的家庭,就不用挨餓了”。這是要分田地保障生産,實現基本溫飽。

2、輕徭薄賦,重視收入分配。這一點繼承的是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這個“均”字,并非現在人理解的“平均”的意思,而是“均衡”,就是“各得其分”。儒家沒有不主張等級制的,在等級制下面,經濟分配就不可能平均,隻能是均衡。所以孟子主張輕徭薄賦,意思是稅負不能太高,但也不能太低,或者不收稅。

從政治上看,是重視民意,孟子認為民心向背是政權興廢的标準。孟子說:“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從軍事上看,孟子反對軍事屠戮,主張“不嗜殺人”。道理很簡單,如果天天打仗,生靈塗炭,人命當然就不值錢,那就不是“民貴”,而是“民賤”了。

孟子之前,統治的合法性主要來自于天,孟子用民意替代了天意,這就是所謂的“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也就是天意,本身就是民意,民意成了統治合法性的新來源。孟子将這種民本思想提升到了一個非常的高度,他甚至認為,政府有絕對的義務養民安國,但人民無絕對的義務服從政府,隻要政府失職,那老百姓也沒必要服從它。

第三個關鍵詞:

孔孟之辨别:孔子的理想,是恢複周代全盛時候的秩序,他不願直說周武王是以武力奪取天下的。

孟子急于要天下實現大一統,孟子多次提到湯武,稱贊周武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不僅如此,孟子寄希望來統一天下的,也不是周王室,而是新王,這個新王,在當時必然出自諸侯之中。

孟子為新王崛起,找到了一套新的論據,“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孟子認為王朝的興替,是一套天命左右的,它表現為塵世間治和亂得更替。既然政權的興廢來自天命,那打破原有的政治秩序,就談不上篡逆或者冒犯,而是有道伐無道,順理成章,不用遮遮掩掩。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孟子通過王朝周期律來論證革命的合法性,但因為這一周期律源自天意,所以暴君隻待天誅,天命不到的時候,人民并無革命的權力。

孟子影響力:

1、孟子是古代中國人的精神導師

唐代韓愈提出道統說,認為儒家學說的正統,隻有四人,孔子,曾子,子思和孟子。孔子把學問傳給了自己的孫子子思,然後又通過子思傳給了孟子,孟子死後,這個正統就失傳了。孟子的地位由此提升,到了宋明時代,理學家登上思想舞台,像北宋大儒程颢、程頤兩兄弟,還有南宋的朱熹,他們都從《孟子》中汲取營養,來創立新的學說。所以宋明儒學的許多基本概念,像氣、天這些觀念,都能在孟子那裡找到源頭。南宋時期,朱熹選出了儒家“四書”,其中就包含《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部頭最重的一本。一直到清末,“四書”都是科舉考試的必考内容,孟子成了中國人的必讀書。由此可見孟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性。

2、先秦儒家中的抗議精神:大丈夫的人格,永遠激勵着中國知識分子勇敢地追求真理。從這個意義上說,孟子堪稱偉大。

3、民本的極限:現代民主制度,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政治上人民自己做自己的主。而民本思想天花闆,卻是君主制,是君王為民做主的等級制度,不存在人人平等的可能。孟子還為這套等級制做了設計,他把不同的等級與不同的職業關聯起來,把人分成士農工商,作為統治階層的一員,孟子認為農工商這些階層有供養他們的義務,所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此天下之通義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