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真正欣賞的不是讀了書做官,而是做了官讀書。”
“做了官讀書才是一種雅興,一種大性情,一種真修煉。”
“實際上越是置身于官場是非之中,越是需要讀書來滌慮養心。”
“做官是一種大俗,讀書是一種大雅。”
“不管做多大的官,不讀書便不過是一介俗吏。”
以上五句話,滌蕩心靈。來源于今天早上逛微信朋友圈,《中紀委副書記:“不管做多大的官,不讀書便不過是一介俗吏》這篇文章。
中紀委副書記李書磊,小學連跳兩級,14歲考入北京大學,之後讀北大碩士、博士。44歲任中央黨校副校長,後又先後擔任福建省宣傳部長、北京市紀委書記。
2
這裡我們不用再來論述讀書與做官、做官與讀書,我們可以探讨一下人們為什麼總是“三缺一”。
這裡的“三缺一”,跟“三桌爸爸”有關。2月19日,我發表過一篇《中國的“三桌爸爸”們,三張桌子就綁定了你的一生》,原因是有感于《成功爸爸用心愛》一書中說到的“三桌爸爸”。
那是我第一次看見“三桌爸爸”這個說法,感覺很新奇,仔細一讀很接地氣。這“三桌爸爸”就是指在辦公桌、酒桌、麻将桌上三點一線忙碌着的爸爸們。
其實,當下的“三桌爸爸”們,早已桃李滿天下:他們培育出了不少“三桌媽媽”“三桌兒子”“三桌女兒”。
但總覺得人生是缺了點什麼。因為麻将總需要四個人的。差一個人的時候,我們通常稱之為“三缺一”,包括有著名餐飲企業也用過這個品牌。
現在已經有“三桌”了,還缺一個什麼桌子呢?答案是:書桌!
3
有位年輕的兄弟,是上海一公司老闆,平常事情本不少,每周3次長跑,一次10公裡,每月看10本書。
遙想當年,山裡的世界,在生産隊一老爺爺那兒,找到一份破舊的《四川農村日報》,就能讓我如獲寶至,看過十遍八遍還會一個字一個字地嚼來嚼去,還覺得越嚼越有味。
當年,想讀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那感覺,就像“癞蛤蟆想吃天鵝肉”。
而這些年,雖也加入了讀書大軍的行列,但多少有些功利的味道。讀有些書,是為了專本科學曆;讀有些書,是為了碩士學位;讀有些書,是為了考記者證;讀有些書,是為了考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咨詢師。
我曾以為,在這彌漫着浮躁因子的歲月裡,我不算浮躁。現在看來,我的心,根本沒靜下來,依然在浮躁。
因為近些年,有很多機會可以讀四大名著,但至今碰都沒碰過。細一想:那早已塞滿世俗、布滿塵埃的心,哪裡還容得下四大名著,哪裡還裝得進村上春樹?
或許,“三缺一”背後的原因,由此可見一斑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