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蘇轼讀史書的三大要點

蘇轼讀史書的三大要點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16:35:43


蘇轼讀史書的三大要點(蘇轼反複讀水經)1

寄周安孺茶

蘇轼

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幾族。

靈品獨标奇,迥超凡草木。

名從姬旦始,漸播桐君錄。

賦詠誰最先?厥傳惟杜育。

唐人未知好,論著始于陸。

常李亦清流,當年慕高躅。

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俗。

豈但中土珍,兼之異邦鬻。

鹿門有佳士,博覽無不矚。

邂逅天随翁,篇章互赓續。

開園頤山下,屏迹松江曲。

有興即揮毫,燦然存簡牍。

伊予素寡愛,嗜好本不笃。

粵自少年時,低回客京毂。

雖非曳裾者,庇蔭或華屋。

頗見绮纨中,齒牙厭粱肉。

小龍得屢試,糞土視珠玉。

團鳳與葵花,碔砆雜魚目。

貴人自矜惜,捧玩且緘椟。

未數日注卑,定知雙井辱。

于茲自研讨,至味識五六。

自爾入江湖,尋僧訪幽獨。

高人固多暇,探究亦頗熟。

聞道早春時,攜籝赴初旭。

驚雷未破蕾,采采不盈掬。

旋洗玉泉蒸,芳罄豈停宿。

須臾布輕縷,火候謹盈縮。

不憚頃間勞,經時廢藏蓄。

髹筒淨無染,箬籠勻且複。

苦畏梅潤侵,暖須人氣燠。

有如剛耿性,不受纖芥觸。

又若廉夫心,難将微穢渎。

晴天敞虛府,石碾破輕綠。

永日遇閑賓,乳泉發新馥。

香濃奪蘭露,色嫩欺秋菊。

閩俗競傳誇,豐腴面如粥。

自雲葉家白,頗勝中山醁。

好是一杯深,午窗春睡足。

清風擊兩腋,去欲淩鴻鹄。

嗟我樂何深,水經亦屢讀

陸子詫中泠,次乃康王谷。

麻培頃曾嘗,瓶罂走僮仆。

如今老且懶,細事百不欲。

美惡兩俱忘,誰能強追逐。

姜鹽拌白土,稍稍從吾蜀。

尚欲外形體,安能徇心腹。

由來薄滋味,日飯止脫粟。

外慕既已矣,胡為此羁束。

昨日散幽步,偶上天峰麓。

山圃正春風,蒙茸萬旂簇。

呼兒為佳客,采制聊亦複。

地僻誰我從,包藏置廚簏。

何嘗較優劣,但喜破睡速。

況此夏日長,人間正炎毒。

幽人無一事,午飯飽蔬菽。

困卧北窗風,風微動窗竹。

乳瓯十分滿,人世真局促。

意爽飄欲仙,頭輕快如沐。

昔人固多癖,我癖良可贖。

為問劉伯倫,胡然枕糟曲。

蘇轼此詩,句句不離茶,是一首嚴格意義上的詠茶詩。

此詩是一部茶史的詩化,從周公寫起,一直寫到宋代,概述中國飲茶的曆史過程,寫得大氣磅礴,氣象萬千,千秋茶史曆曆在目,是茶詩中的大手筆。

蘇轼讀史書的三大要點(蘇轼反複讀水經)2


詩的開篇,就是一部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簡明曆史,講述了從周公姬旦所著《爾雅》,即有“槚,苦茶”的名稱;《神農食經》也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的記載;晉朝的杜育最先用《荈賦》來描寫茶;唐代的陸羽成就了世上第一部關于茶葉的專著,從此,茶業迅速發展,飲茶之風風靡中外;後來,又有皮日休和陸龜蒙,互相唱和,留下《茶中雜詠十首》和《奉和襲美茶具十詠》這樣優美的詩篇,陸龜蒙還親自種茶,制茶,研究茶,“有田數百畝,置園顧渚山下,歲取租茶,自判品第”。他們對保存茶業史料和發展茶文化都有重大貢獻。随後,對宋代的名茶小龍、團鳳、日注、雙井進行品評;對茶葉的采摘、制作、烹煎、品嘗以及飲後“意爽飄欲仙,頭輕快如沐”的美妙感受都作了詳盡而生動的描述,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詠茶好詩。

那麼,蘇轼反複讀《水經》,它究竟是部什麼著作?


蘇轼讀史書的三大要點(蘇轼反複讀水經)3


被蘇轼稱作《水經》的是《煎茶水記》。

《煎茶水記》是唐代張又新撰寫的一本品評水質的茶書。全書主要列舉與評價二十七種水的優劣。先列唐代刑部侍郎劉伯刍對七種水的優劣評價:

揚子江南零水第一,

無錫惠山泉水第二,

蘇州虎丘寺泉水第三,

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四,

揚州大明寺水第五,

吳松江水第六,

淮水最下第七。

其次羅列陸羽所品二十種水。作者對煮茶之水的優劣見解與陸羽多有不同,該書是我國古代研究用水的專著之一。

《煎茶水記》在唐宋有許多版本流傳。

唐陸龜蒙《甫裡先生傳》引作《水說》;

葉清臣《述煮茶泉品》引作《水經》;

陸遊《入蜀記》引作《水品》。

宋時,飲茶之風日盛,當時很多詠茶詩文都曾提及《水經》(《煎茶水記》)。

蘇轼是精通茶道的鑒泉品茶大家。從蘇轼的衆多詠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非常熟悉《煎茶水記》的内容。

蘇轼讀史書的三大要點(蘇轼反複讀水經)4


附:

唐 張又新《 煎茶水記》

【原文】

故刑部侍郎劉公諱伯刍,于又新丈人行也。為學精博,頗有風鑒,稱較水之與茶宜者,凡七等:

揚子江南零水第一;

無錫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蘇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三;

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四;

揚州大明寺水第五;

吳松江水第六;

淮水最下,第七。

斯七水,餘嘗俱瓶于舟中,親挹而比之,誠如其說也。客有熟于兩浙者,言搜訪未盡,餘嘗志之。及刺永嘉,過桐廬江,至嚴子濑,溪色至清,水味甚冷,家人輩用陳黑壞茶潑之,皆至芳香。又以煎佳茶,不可名其鮮馥也,又愈于揚子江南零殊遠。及至永嘉,取仙岩瀑布用之,亦不下南零,以是知客之說誠哉信矣。夫顯理鑒物,今之人信不迨于古人,蓋亦有古人所未知,而今人能知之者。

元和九年春,予初成名,與同年生期于薦福寺。餘與李德垂先至,憩西廂玄鑒室,會适有楚僧至,置囊有數編書。餘偶抽一通覽焉,文細密,皆雜記。卷末又一題雲《煮茶記》,雲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維揚,逢陸處士鴻漸。李素熟陸名,有傾蓋之懽,因之赴郡.至揚子驿,将食,李曰:“ 陸君善于茶,蓋天下聞名矣。況揚子南零水又殊絕。今日二妙千載一遇,何曠之乎!”命軍士謹信者,挈瓶操舟,深詣南零,陸利器以俟之。俄水至,陸以勺揚其水曰:“江則江矣。非南零者,似臨岸之水。”使曰:“某櫂舟深入,見者累百,敢虛绐乎?”陸不言,既而傾諸盆,至半,陸遽止之,又以勺揚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駭,馳下曰:“某自南零齎至岸,舟蕩覆半,懼其尠,挹岸水增之。處士之鑒,神鑒也,其敢隐焉!”李與賓從數十人皆大駭愕。李因問陸:“既如是,所經曆處之水,優劣精可判矣。”陸曰:“楚水第一,晉水最下。”李因命筆,口授而次第之:

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第一;

無錫縣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蕲州蘭溪石下水第三;

峽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洩水獨清冷,狀如龜形,俗雲蝦蟆口水第四;

蘇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

廬山招賢寺下方橋潭水第六;

揚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東瀑布水第八;

唐州柏岩縣淮水源第九;

廬州龍池山嶺水第十;

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十一;

揚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漢江金州上遊中零水第十三;

歸州玉虛洞下香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關西洛水第十五;

吳松江水第十六;

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圓泉水第十八;

桐廬嚴陵灘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

此二十水,餘嘗試之,非系茶之精粗,過此不之知也。夫茶烹于所産處,無不佳也,蓋水土之宜。離其處,水功其半,然善烹潔器,全其功也。李寘諸笥焉,遇有言茶者,即示之。又新刺九江,有客李滂、門生劉魯封,言嘗見說茶,餘醒然思往歲僧室獲是書,因盡箧,書在焉。古人雲:“瀉水置瓶中,焉能辨淄渑。”此言必不可判也,萬古以為信然,蓋不疑矣。豈知天下之理,未可言至。古人研精,固有未盡,強學君子,孜孜不懈,豈止思齊而已哉。此言亦有裨于勸勉,故記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