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之分層法
什麼是分層法?
由于引起質量波動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搜集到的數據往往帶有綜合性,為了能真實反映産品質量波動的原因和變化規律,就必須對質量數據進行歸類和整理。
分層法又稱分類法、分組法,是搜集和整理數據時所必須遵循的一種基本思考方法。
分層目的:
按機械、材料、作業方法等對特性(結果)進行分組,通過比較找出其異常發生的原因。
分層原則:
使同一層次内的數據波動幅度盡可能的小,而層與層之間的差别盡可能大,否則就起不到歸類、彙總的作用。
層别分類:
人員:
班次、性别、年齡、技術等級、新舊員工等分層;
機器:
設備種類、型号、新舊、不同生産線和夾具類型等分層;
方法:
工藝要求、操作參數、操作方法、生産速度等分層;
測量:
測量設備、測量方法、測量人員、抽樣方法等分層;
時間:
不同班次、日期等分層;
環境:
照明度、清潔度、溫度、濕度等分層;
其他:
地區、使用條件、缺陷部位、缺陷内容等。
應用步驟:
1、收集數據
2、将收集的數據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分層标志
3、分層
4、按層分類
5、畫分層歸類圖表
注意:
分層法常與其他統計方法結合在一起應用,如分層直方圖法、分層排列圖法、分層控制圖法、分層散步圖法、分層因果圖法。
應用舉例應用1、分層排列圖法
應用2、分層直方圖法
注意事項:
在使用分層法之前,
1、一定要識别清楚分層的目的,根據目的确定分層的種類。
2、切勿分層過細,反而導緻不能反映各類别的代表性。
3、分層法不是獨立的方法,需要與其他方法共同使用。
補充閱讀:手把手的教你做柏拉圖
柏拉圖又名排列圖。在QIT改善中,通常是為尋找主要問題或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而采用的一種而有效的圖表方法。重點在于發現“重要、關鍵的少數”(即80-20原則),針對某不良事件,或質量問題,分别統計其發生的頻次,按頻次高低排序,統計各個問題的累計百分比,找出導緻80%問題發生的關鍵少數因子,進行改進。
柏拉圖的制作過程
以OFFICE 2013 為例
01
首先,我們将遇到的問題進行從大到小排序,制作成類似下面的表格。
02
制作各類問題的柱狀圖,選中下圖的區域,點擊插入柱狀圖,得到圖1。
03
點擊圖1中的柱子,調整分類間距為0,并調整柱子的邊框為黑色,得到圖2。
04
右鍵圖2,點擊“選擇數據”-添加數據(注意:系列值要包含0%,共12個值),然後更改圖表類型,改為組合圖,累計百分比設為折線圖,并添加次坐标,得到圖3。
05
點擊菜單欄的設計-添加圖表元素-坐标軸-次要橫坐标軸,得到圖4。
06
點擊圖中的次要橫坐标軸,更改此坐标軸的坐标軸選項,将坐标軸位置調整為“在刻度線上”,得到圖5。
07
設置次要橫坐标軸的文本為無填充,調整左邊縱坐标最大值為問題頻次總數(該例子為457),最小值為0;右邊縱坐标最大值為100%,最小值為0,去掉圖中的網格線,添加數據标簽,得到圖6。
08
調整柱子顔色,折線及顔色,添加坐标軸标題,再進行簡單修飾,繪制接近80%點的标線,得到最終的圖7,此圖很清楚的展示出問題1-4占總問題的78.77%,是進行質量改善的重點。
------文章轉自微信公衆号《品質人生質量開講》
------盈飛無限實時spc軟件解決方案提供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