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屏幕顯示質量,可能很多朋友隻關注LCD和OLED面闆之别,以及發光材料、分辨率、刷新率和色域。實際上,影響“視界”是否精彩的因素還有很多。
面闆色深 區分原生和抖動
手機屏幕是由無數個像素點組成,每一個像素點通過顯示不同的顔色,構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完整視界。那麼,一塊屏幕可以顯示多少種顔色才算精彩?
每個單位像素都具備亮(白色)與滅(黑色)兩種狀态,即2個色階。但是,當像素在一亮一滅快速切換時則會呈現黑白之間的過渡色——灰色。因此,通過調節像素點亮暗的次數就能控制顔色的深淺,比如亮的次數多就能呈現淺灰色,滅的次數多就能顯示出深灰色,通過定義像素點亮暗次數和頻率即可不斷豐富色階的數量。
決定屏幕面闆發色數的參數叫“色深”,它的單位為“bit”。如果一個像素可以顯示黑、白2種顔色,那它就有2個色階,也就是1bit色深面闆。如果一個像素可以顯示純白、淺灰、深灰、純黑4種顔色,那它就有4個色階,即2bit色深面闆。
依次類推,x bit色深面闆可以顯示多少種顔色的計算方式是“2的x次方”,手機領域常見的6bit、8bit和10bit色深面闆分别可以顯示64個、256個和1024個色階。
無論LCD還是OLED,每RGB三個子像素(三原色)才能構成一個标準的色彩單元。以10bit色深面闆為例,它的RGB每個像素都可顯示1024個色階,所以最終可以呈現的顔色數量就是1024×1024×1024共計10.7億色。同理,6bit和8bit面闆的發色數分别約26萬色和1670萬色。
色深越高的面闆發色數越多,意味着色彩過渡無斷層更自然。
需要注意的是,通過像素點抖動技術(FRC,屬于一種補償算法),可以将“6bit抖8bit”或是将“8bit抖10bit”。
但這種“抖”出來的面闆,在實際色階、色彩數量和過渡效果上肯定不如“原生面闆”。比如相對于原生10bit,8 2bit就會有補償混色,生成本不該出現的僞色,反應到觀感上就是會有随機的小噪點。因此,如果你特别在意色彩質量,千萬不要被所謂的“10bit”面闆唬住,需要認準“原生10bit”才可以。
色域标準 不一樣的顯示風格
從表面來看,色域和色深非常像,它們都會影響屏幕所能顯示色彩的廣度和豐富程度,指标越高畫面越加鮮活飽滿,色彩過渡越自然。根據不同的應用領域衍生出了NTSC、sRGB和DCI-P3三大色域标準(PC領域還有一個Adobe RGB),它們在色彩覆蓋上互有重疊,專攻方向略有不同。
一般來說,100% DCI-P3色域>100% sRGB>72% NTSC。
但是,都是相同的8bit和10bit面闆,能否獲得超過100%的sRGB或DCI-P3色域,往往還需要搭配更高的屏幕亮度才能達成。很多手機在顯示設置中允許用戶在不同色域标準模式間切換,比如鮮豔模式就是sRGB,标準模式為NTSC,電影模式則改換DCI-P3,大家可以自行體驗它們在顯示風格上的細微差異。
色準差異 考驗軟實力的功底
你以為的藍色就是藍色嗎?手機屏幕當前顯示畫面的色彩準不準,每個人的感覺可能都不一樣。因此,除了色深和色域以外,我們還需要搭配一個名為“色準”(又稱色差)的概念,其标準由專業的顯示機構定制,需要面闆或手機廠商花費更多精力調色,将屏幕顯示的顔色校準到無限接近于标準色的程度,實現“所見既所得”的終極目标。
色準可以用“△E<x”(△就是Delte,此外還有JNCD标準)表示,其中x的數值越小意味着色彩越趨近于标準色,專業工作者對顯示器的專業校準要求是△E<1.5,手機領域最好的屏幕已經可以做到△E<0.5了。
直擊體驗 刷新率和采樣率
更高的刷新率和采樣率已經成為如今中高端手機的标配。它們的單位都是“Hz”,刷新率越高代表畫面顯示越流暢,而采樣率越高則代表操作更跟手,前者影響視覺體驗,後者影響操作感受。
手機屏幕的标準刷新率為60Hz,并逐漸衍生出了90Hz、120Hz、144Hz和165Hz四種高分辨率标準。其中,從60Hz升級到90Hz時帶來的流暢感最為明顯,超過90Hz就很難用肉眼觀察出來了。提升刷新率需要增加對屏幕電路的供電,這個參數越高功耗越大,所以絕大多數市售新品都以120Hz為上限。以紅魔6為代表的手機為了實現165Hz的超高刷新率,将視頻傳輸接口從傳統的DPHY換成了CPHY-DSI,并與高通獨家聯調,傳輸速率提升2倍,其在165Hz模式下的功耗甚至比紅魔5G的120Hz模式屏顯還要低。此外,新興的LTPO面闆自帶的硬件級可變刷新率功能,也是降低高刷屏耗電的一副良藥。
部分手機還會專門内置一顆獨顯芯片,能夠實現MEMC運動計算和補償技術,無需遊戲廠商适配就能通過智能插幀實現更高幀數的畫面輸出。
屏幕采樣率是針對手機屏幕在觸控操作時的靈敏度指标,這個參數越高意味着操作越“跟手”,走位更“風騷”,技能釋放“指哪打哪”。
和刷新率一樣,智能手機屏幕的标準采樣率也是60Hz,并逐漸進化到120Hz、180Hz、240Hz、300Hz、360Hz和480Hz,此外還有超過1000Hz的“瞬時觸控采樣率”。屏幕采樣率的高低涉及到觸控芯片的品質、工作頻率、Firmware層、驅動層和系統層等軟硬層面優化,采樣率越高往往成本越貴,耗電量越高。在感知上超過240Hz的增益效果便會逐漸下降,除非你是電競發燒友,否則沒必要追求最高的觸控采樣率。
除了刷新率和采樣率以外,還有一項技術可以進一步提升操控體驗,那就是“超分辨率觸控技術”。以早期的Redmi K40系列為例,它就通過這項技術,将屏幕的觸控分區由原來的2400×1080提升8倍至19200×8640。更細緻的觸控分區意味着,手機能夠識别手指的微小移動,而且滑動屏幕時軌迹更加平滑連續,每一步的觸控操作都更加精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