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望月
文/王清明
十五月亮十五圓,又是一年中秋節。
感謝有這樣一個僅次于春節的傳統節日,讓親情、鄉情再一次得到凝聚與升華。不管團聚能否,至少你會吃一口月餅,把酒問青天,望一輪明月,給親人,給将來,送去溫馨的祝福。
少年盼節,中年享節,晚年傷節。
年年月相似,歲歲人不同。小時候在中秋節這天,時不時地瞄一下太陽,盼它早點落山,月亮早點爬上山。等炊煙起了,牛羊陸續下山,大人或推或挑收割的莊稼,比往常早一些趕回家。一般來說,中秋節正處于秋收農忙的時候,人們很難抽出點空來,享受節日的快樂。
當滿月冉冉升起時,家家設案于庭院中央,擺上供品,祭拜月亮。供品不僅有平時吃不到的月餅,還有蘋果、西瓜、葡萄等我們眼饞的水果。小孩子一邊盯着那三柱香,希望快點燒完,一邊在桌旁跳來跳去唱:“月嬷嬷,本姓張。騎着驢,挎着筐,也挖菜,又采桑,喂得寶寶大胖胖,做得繭子白梆梆”。等我娘祭拜完畢,我們學着大人樣子嗑個頭。等娘分給一塊月餅,急不可耐地咬一小口,美滋滋細品着,但舍不得吃完,留下一半,小心翼翼地用原紙包好。
盡管那時日子過得比較苦,但在這天,力所能及的奢侈一把,多少得有個過節的樣子。生産隊宰上幾頭羊,大鍋煮熟,按人口分到各戶。一家人圍桌而坐,熱騰騰的羊肉湯端上來,我們盯着盆裡那漂着一層白花花、香噴噴肥油,等父親倒好從供銷社換來的高度串香白酒,第一個伸出筷子,我們才一陣風卷殘雲,大快朵頤。我們打起飽嗝,摸着滾圓肚子,解了許久的饞。等我娘下好豬肉餡水餃時,隻能勉強吃上幾個。
飯後我們不肯離開,便望着月亮,聽大人講牛郎織女、吳剛伐樹的故事。聽着聽着,便歪頭迷迷糊糊打起盹來。父親抱我們回屋,放在床上,把我們手中的半塊月餅放在枕旁。
那酥皮月餅,當中印了個方紅印,八個一包用草紙包起來,再用細線十字捆好。紙上會浸出油來,散發濃郁的香味。掰開看,白糖裡有紅色或綠色的甜絲,碎小的冰糖塊,還有核桃、花生、葡萄、黑芝麻等,不過月餅必須等到中秋之夜,才能分吃。
後來,我們都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小孩到了中年後,才深刻體會到過日子的艱辛,做家長的不易,更加珍惜一家人大團圓的幸福時刻。無論人在何方,身處何地,到了中秋節,都會趕回老家,陪伴父母,重溫血濃于水的親情。
這時候,我們家庭成員已經發展到十九人,家宴被迫分成兩張桌。等端上豐盛的美味佳肴時,月亮已經爬上來,清輝透過樹葉,斑駁在小院裡。孩子們的心思,已經不在吃喝上,而是去尋找刺激玩耍打鬧上。他們匆忙吃上幾口,便滿院子嬉戲,并不稀罕品種繁多,口味迥異的各式月餅。我們大人則圍在父母身邊,一邊慢慢地陪着父母喝酒,一邊說笑着以前的糗事。說着說着,母親眼裡有淚花晶瑩,自責自己沒有多大本事,讓我們跟着受苦受罪。我們趕緊安慰母親,轉移話題,談起今年莊稼的收成,孩子們的學習狀況,母親才破涕為笑,氣氛又活躍起來。
中秋節照全家福,是我家保留十幾年的傳統項目。特别感謝二哥,用鏡頭為大家留下曾經的過去,幸福的回憶。以後每看到它,便睹物思人,傷感不已。
那條叫菲菲的狗兒萌态可掬,搖頭晃腦表演完各種動作,躲在桌子下,啃着骨頭,也沾了中秋節的光。那狗,是大哥送給父親解悶作伴的。她非常通人性,整天粘着父親,寸步不離。晚年父親有三個嗜好:養花,遛狗,玩鳥。按後來鄰居話說,父母晚年生活過得相當滋潤。
今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卻沒有了從前那種期待,有少許的傷感。父母幾年前先後去了天國,而孩子們分散工作在北京,上海,南京,濟南,每逢年過節,一大家二十七口人,再也難以聚全了。加上疫情方面的原因,已經兩年沒有像樣的家庭聚會了。
今晚我獨自來到河邊,排遣寂寞。明月昏昏,晚風涼涼,寒蛩唧唧,煙霧茫茫,露水凝結在荷葉上,彙成水珠,滾落下來,發出叮咚的聲音,水面上的月影便晃動起來,像母親閱盡滄桑的笑臉。我便想起天堂的父母,不知道那裡過不過中秋節,有沒有月餅,是不是也在思念着我們?
少年時代雖清苦,卻最值得回憶。那時的我們,對每個節日都懷有期待,不僅僅是因為過節了,吃穿能得到有限地改善,更主要的是感受熱鬧的氛圍。隻是人還沒覺得長大,一晃就到了中年。随着歲月沉澱,才想起少年時代的珍貴與單純,讀書做事像葉隙中窺月,隻感覺月亮像個圓盤,而看不清上面的斑影。
現在的我,有了幸福的小家庭。女兒已經出嫁,時常帶來名酒好茶,當然還有高級的月餅。精美的包裝盒裡,有刀子、叉子等附帶品,花裡胡哨的,可味道怪怪的,根本不合我的囗味,遠不如家鄉老牌子酥皮糖心月餅好吃。又想到一大家人不能像從前那聚在一起,過個歡樂祥和的中秋節,心裡有點堵得慌。“秋夜長,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面對一輪皎月,竟耿耿于懷,感喟歲月流逝,往事如水中月、鏡中花了。
雖還未到老年,已經開始懷舊了,特别思念别離的親人。少年盼節,中年享節,我都經曆過了,至于老年傷節階段,我已提前感受到了。
壹點号 懷陽迎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