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燈,伴随了城市的幾十載歲月,當每次夜幕降臨,大大小小的商鋪便亮起了它們的柔和的光芒,吸引路人的眼光,也點綴着這座城市的夜晚。
而如今随着LED燈的發明,LED燈憑借着壽命長不易損壞、節能的優點,漸漸取代了霓虹燈。
如果在街上細心留意,還是可以看到一些霓虹燈的,它們看上去像一段段細小的日光燈一般,散發着各色光芒。
那麼這些燈為什麼會發出不同顔色的光,這些燈到底是怎麼工作的呢?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
原 理霓虹燈管是一段封閉的玻璃管,玻璃管的兩段裝有電極,玻璃管中填充了一些氣體,而這些氣體是低壓的。
當霓虹燈管工作時,幾千伏的電壓直接加在兩端的電極上,使玻璃管中的氣體發生電離,而氣體電離過程中會發出光,因此霓虹燈就是利用了氣體電離時發出的光來工作的。
顔 色霓虹燈會發出不同顔色的光,光的顔色是由管中被封閉的氣體決定的,不同的氣體電離時發出的光的顔色不同,因此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充入不同的氣體來得到所需的色光。
霓虹燈的說法來源于氖燈的英文(neon light),音譯過來就是霓虹燈,而氖氣電離時會發出橙紅色的光,非常靓麗,還有其他常見的氣體會産生不同的顔色,比如氫(紅色)、氦(粉紅色)、二氧化碳(白色)、汞蒸氣(藍色)等。
曆 史
了解完霓虹燈的工作原理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霓虹燈是怎麼發明的。根據可靠消息,霓虹燈是在比較偶然的情況下發現的,主人公不是物理學家,而是英國化學家拉姆賽。
時間回到1898年6月的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拉姆賽和他的助手正如往常一樣實驗室裡進行相關實驗,這次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一種稀有氣體能否導電。
實驗中,拉姆賽在真空玻璃管裡注入了一種稀有氣體,接着把高壓電加在了密封有稀有氣體的真空玻璃管中兩端的金屬電極上,觀察這種稀有氣體會不會導電。
就在此時,噔噔蹬蹬,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真空玻璃管中的氣體導電了,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除此以外,這種稀有氣體導電時還發出了非常靓麗的紅光。這份意外收獲讓拉姆賽和他的助手興奮不已,後來拉姆賽研究了這次實驗中的稀有氣體,并把這種能夠導電并且在導電過程中發出紅色光的稀有氣體命名為氖氣(neon),後來這類給氣體通電發光的燈被稱為氖燈,這就是我們後來常見的霓虹燈。
(圖片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