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婚是男女雙方對愛情認可後的一個宣示,正式向雙方親朋好友宣示雙方的關系。
訂婚雖沒有法律效應,但是屬于一種契約行為, 這是一種身份契約。
訂婚後想退婚一定要謹慎,但如果因“門不當戶不對”原因,考慮好後一定要果斷,避免給雙方帶來更大更長久傷害。
或許每個人經曆了幾段感情後,遇到了心目中的真命天子/女,各自學曆相當、興趣一緻,迅速墜入愛河,認識僅僅一段時間就宣布訂婚。
比如訂婚儀式中,如果發現對方一家的親朋好友,在許多時候表現粗鄙。行為舉止有時候顯得沒有素質,待人接物上也讓人覺得尴尬不适。但是對方并沒有感受不妥,甚至覺得正常。
如果愛面子的話,可能會跟對方提及,注意形象與态度。但對方認為親戚朋友願意來家裡是他們的榮幸,又讓親戚覺得沒面子。
幾次的交流之後,雙方的意見分歧越來越大,甚至出現了争吵。
久而久之,内心就會很容易出現隔閡,總會在反思,兩個人在這段感情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是誰的錯,讓彼此之間越來越沒有話題。
反而一旦溝通就會無法達成一緻。甚至反感與争吵。
直到時間久了,一方終于累了,提出了退婚。
其實雙方沒明白退婚的真正原因:門不當戶不對。
許多人問進入新時代,還講究門當戶對嗎?可能雙方無論是從容貌上、學曆上、興趣愛好上都很般配,如果步入婚姻,将會是多麼幸福的一對。
不過正是因為你不懂得“門當戶對”,才會有這樣錯誤的認識,如果他們勉強結了婚,以後絕對不會幸福,最終還會以失敗的婚姻告終。
婚姻看似是雙方兩人的事情,但牽扯的是雙方家庭及親朋好友。相愛雙方從學曆、見識、興趣愛好上一緻,并不代表雙方的家庭能一緻。
雙方家庭相差不大還好,一旦相差懸殊,那麼各種矛盾也就相繼而來,日積月累的婚姻也無法維持。
婚姻中,“門當戶對”不是絕對,但一定要認真對待,尤其是這三個方面不能含糊,否則很難做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一是經濟收入,如果雙方家庭的經濟收入相差太大,那麼絕對是矛盾的起點。居家過日子的錢肯定也要花到雙方家庭中去。
同時雙方家庭也會補貼小兩口,一方什麼都不缺、給錢大方和一方什麼都缺給不了什麼幫助,會慢慢導緻夫妻雙方地位不對等。
二是學識教養社交,過于懸殊的學識教養會導緻夫妻雙方家庭的交流不順暢,無話可說。對事物的認知不同,會導緻因某些小事而産生矛盾,進而影響夫妻情感。
三是生活習慣,生活習慣很難改變,嚴重的不同會導緻雙方無法遷就,有時候看笑話是小事,如果一方在生活習慣上表示出對另一方的蔑視,那麼這段婚姻基本上也快走到頭了。
所以,從戀愛到訂婚,一定要加強互相了解,了解對方的家庭,千萬不要沖動。
隻有真正地接受了對方和對方的家庭才能去決定訂婚。如果訂婚後你後悔了,那麼也要謹慎考慮。
怎麼樣在不傷害對方的情況下,或者盡量在不傷害對方的情況下退婚,但千萬不要因為面子或者其他因素而勉強走入婚姻,這樣會導緻雙方的不快樂、不幸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