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昭通脫貧攻堅發布會

昭通脫貧攻堅發布會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8 11:05:21

昭通脫貧攻堅發布會(昭通之變二)1

昭通脫貧攻堅發布會(昭通之變二)2

發布會現場

1月19日上午,昭通市召開第二場“昭通之變”系列新聞發布會,本場為“昭通市脫貧攻堅專場”,發布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昭通脫貧攻堅發布會(昭通之變二)3

昭通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朱大慶主持新聞發布會

昭通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朱大慶: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昭通之變系列新聞發布會昭通市脫貧攻堅專場發布,今天的發布會是昭通之變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二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打赢脫貧攻堅硬仗作為昭通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曆史挑戰和最大的發展機遇。今天将由市扶貧辦、市搬遷安置局、廣東省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廣東省第六扶貧協作工作組、市住建局介紹昭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今天的發布人,他們是:

昭通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扶貧辦主任蘇世攀先生,

昭通市搬遷安置局局長劉興發先生,

廣東省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副組長、昭通市委副秘書長吳春國先生,

廣東省第六扶貧協作工作組副組長、昭通市委副秘書長曾慶文先生,

昭通市住建局副局長李永林先生。

應邀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雲南日報、春城晚報、昭通日報、昭通廣播電視台,中國發展網、北緯29°、昭通新聞網、昭通市政府網以及微昭通、昭通發布的記者、編輯,歡迎你們!

本場新聞發布會共有兩項議程,一是由昭通市扶貧辦主任蘇世攀先生作新聞發布,二是記者提問。

下面依次進行。首先,有請蘇世攀主任作新聞發布。

新聞發布:

昭通脫貧攻堅發布會(昭通之變二)4

昭通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扶貧辦主任蘇世攀:

各位記者朋友、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

歡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衷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關心關注和支持幫助!

下面,我就昭通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有關情況作簡要介紹。

昭通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部的烏蒙山區腹地,是集革命老區、地震災區、散居民族地區、生态敏感脆弱地區為一體的深度貧困地區。全市有國家級貧困縣10個(其中深度貧困縣7個)、貧困村1235個(其中深度貧困村691個)、貧困人口185.07萬人,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脫貧任務最重、攻堅壓力最大的地級市。

6年前的今天,當年首次離京就到昭通視察調研,作出了“三個更加、兩個确保”的重要指示,即要求昭通“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抓好脫貧攻堅,确保扶到點上、根上,讓貧困群衆真正得到實惠”。6年來,昭通市各級幹部群衆始終牢記的殷殷囑托、感恩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昭通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曆史挑戰、最大的發展機遇,努力闖出了一條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倒逼産業形态、基礎設施、城鄉建設、生态文明等各個領域創新突破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昭通路徑”。經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攻堅沖刺,昭通奮力奪取了脫貧攻堅大決戰決定性勝利,全市185.07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123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0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高質量交出了脫貧攻堅“昭通答卷”,昭通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變成曆史記憶,數百萬昭通各族人民夢寐以求的小康生活正在變成美好現實。

在具體工作中,我們重點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政治擔當,切實履職作為,堅決打好打赢脫貧攻堅大決戰

面對艱巨繁重的脫貧攻堅任務,我們堅持以高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牢牢扛起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壓緊壓實責任,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脫貧攻堅大決戰。一是堅持“雙統領”“雙保障”“雙推進”,創新實踐“133”工作思路。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黨的建設統領推動各項工作落實“雙統領”,強化鐵的紀律和硬的作風“雙保障”,努力實現黨的建設和脫貧攻堅“雙推進”。立足昭通實際,創新實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群衆工作為主線,抓住精準、統籌、務實三個關鍵,實現思想、工作和情感三個認同”的“133”脫貧攻堅工作思路,緊扣人的改變,全力走實群衆路線,增強群衆對脫貧攻堅的獲得感、滿意度。二是牢牢扛起主體責任,切實強化“市縣抓落實”工作機制。全面實行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嚴格考核獎懲,層層傳導壓力,全力構建各級領導幹部責任上肩、挂甲上陣的組織體系,壓緊壓實脫貧攻堅責任,集中物力财力、人力精力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精準施策、靶向發力,推動脫貧攻堅責任落實、工作落實、政策落實。三是盡銳出戰,推動各級幹部力量向脫貧攻堅戰一線集結。建立健全市級領導挂鈎聯系縣市區、市直部門主動服務脫貧攻堅、縣處級黨員領導幹部擔任鄉鎮黨委第一書記、選派優秀科級黨員幹部擔任村(社區)黨組織第一書記等工作機制,選派4592名駐村工作隊員、624名駐村督導員充實到脫貧攻堅第一線,全市6.37萬名幹部職工全覆蓋結對幫扶貧困戶,用機關沉下去促進基層動起來,用幹部紮下去帶動群衆幹起來,僅2016年以來全市就有25名幹部的寶貴生命定格在脫貧攻堅一線。

二、全面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縱向扣好“四粒扣子”,切實做到“量身定制,對症下藥”

緊扣精準要義,堅持精準思維,圍繞“扶持誰”“怎麼扶”“怎麼退”“退出後怎麼辦”四個重點,精準把控每一個環節和細節,着力扣好精準識别、精準施策、精準退出、鞏固提升“四粒扣子”。一是扣好精準識别“第一粒扣子”,2017年,我們以動态管理為契機,組織2.36萬名幹部,用近4個月的時間,對129.73萬戶529.03萬農村人口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全面精準的鎖定未脫貧對象27.5萬戶113.37萬人,系統全面建立起全市農村戶籍、住房、教育、衛生、低保等各方面的信息台賬。二是扣好精準施策“第二粒扣子”,2018年,我們以開展“村村清、戶戶清”行動為抓手,科學制定村級施工圖、鄉級路線圖和縣級項目庫,近3年來累計投入财政扶貧資金525.46億元,實施庫内項目1.19萬個,以高質量的村村清、戶戶清确保整縣摘帽。三是扣好精準退出“第三粒扣子”,我們對照“兩不愁、三保障”和貧困退出标準,按照貧困退出機制,嚴格程序、嚴格考核,高質量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四是扣好鞏固提升“第四粒扣子”,嚴格按照“四個不摘”和脫貧成果鞏固20條要求,建立健全監測預警和動态幫扶機制,全面開展“回頭看、回頭查、回頭幫”,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緻貧戶“兩類對象”從42954戶184804人下降至9552戶 40697人。

三、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标,做好“四篇文章”、打好“五大戰役”,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标和貧困退出“571”标準,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産業培育、勞動力轉移就業、基礎設施改善“四篇文章”作為打赢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基礎和支撐,打好打赢“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殲滅戰、易地扶貧搬遷“搬得出、穩得住”攻堅戰、産業培育高質量發展突擊戰、勞動力穩定有序就業提升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人海戰“五大戰役”,以背水一戰的決心堅決奪取了脫貧攻堅決定性勝利。

一是突出做好易地扶貧搬遷文章。“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是昭通最大的市情實際。2017年以來,我們堅持把易地搬遷作為啃下昭通脫貧攻堅“最硬骨頭”的鐵齒銅牙,按照“能搬則搬、應搬盡搬、整村搬遷”原則,探索創新“跨縣搬遷、集中安置、進城入鎮、進廠上樓”安置模式,走實建設配套搬家、産業就業支撐、管理服務保障“三步曲”,全市8.26萬戶35.47萬搬遷群衆遷入新居,建成以靖安、卯家灣兩個全國第一、第二的大型跨縣區安置區為代表的69個進城入鎮集中安置區(新增任務進城集中安置區23個),其中萬人以上規模的達9個,同步配套的44所學校、33個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等公共服務設施全部建成投用,8萬畝産業基地、9109個蔬菜和食用菌大棚、45萬平方米配套商業設施基本建成運營,140.81萬畝“三塊地”盤活利用117.44 萬畝,以網格化為支撐的管理服務體系全面建立、高效運轉,搬遷群衆真正實現一步由貧困山區到現代城鎮、由傳統農民到城鎮市民和産業工人的直過式跨越。2020年11月17日至18日,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會在昭通召開。

二是突出做好産業培育文章。我們堅持以新理念新機制新技術引領新發展,充分借鑒雲南煙草發展模式和經驗,按照良種良法、高度組織化和集約化模式、黨支部 合作社“三個全覆蓋”的要求,充分發揮海升10萬畝高标準蘋果示範園的标杆引領作用,全市蘋果種植面積近80萬畝、綜合産值突破100億元;堅定不移走産業生态化、生态産業化的路子,在北部8個縣市區高标準、規範化規劃建設的600萬畝竹産業基地已建成450萬畝、投産177.8萬畝;以5萬畝“洋芋帝國”和100萬畝規範化種植為帶動,250萬畝馬鈴薯正實現“昭通大洋芋、世界馬鈴薯、扶貧大産業”的蛻變,昭通榮獲“世界馬鈴薯高原種薯之都”稱号。以蘋果、竹子、馬鈴薯為代表的“六大高原特色産業”加快發展。

三是突出做好勞動力轉移就業文章。我們堅持把勞動力有序穩定轉移就業作為打赢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招,按照“近抓轉移就業為主、遠抓産業培育支撐”的思路,堅持從提高組織化程度入手,推動勞動力有計劃、有層次、有保障地轉移就業。特别是2020年,我們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按照“保存量、擴增量,抓重組、優結構,建機制、促穩定”的思路,搶抓全國各地大規模複工複産的“窗口期”,通過包機、專列、專車等組織實施大規模的“點對點”式勞動力轉移就業,外出務工人數不降反升。全市305.2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率81.95%,其中省外轉移就業110.87萬人、占全省的31.97%,104.55萬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率87%,13.74萬新增易遷勞動力轉移就業率91%,疫情期間“點對點、一站式”輸出20.09萬人、占全省的32.3%,五項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2020年12月15日至16日,全國就業工作座談會在昭通召開。

四是突出做好基礎設施建設文章。5年來,我們按照“以房找人、以戶對房,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要求,新建和改造農村住房55.89萬戶,農村群衆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堅持水利工程建設與構建長效管護機制并重,215.4萬人飲水安全得到鞏固提升,自來水普及率達94%,廣大農村群衆徹底告别了喝“望天水”的曆史。累計硬化農村公路1.86萬公裡,建成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05萬公裡,實現了所有行政村和社區通硬化路、通客運、網購物流全覆蓋。全面推進“改薄”工程和教育基礎設施建設,11個縣市區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發展,14.35萬名“兩後生”通過就讀職業教育學校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充分就業;創新了查戶籍對學籍、查學籍對學生、以實際對系統、以系統對責任“兩查四對”控辍保學機制,按照摸清家底、依法處置、規範責任、動态管理“四步走”工作法,确保全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無因貧辍學失學。全市鄉鎮衛生院和村社區衛生室标準化建設實現全覆蓋,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貧困群衆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五是全力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我們聚焦“人的改變”,深入開展愛國衛生“7 1”專項行動,全面推行村莊規劃、分片認管、費用收取等有效機制,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人海戰”,推動城鄉環境大改善、群衆面貌大提升、整體形象大改觀,全市2.77萬個幹淨整潔型村莊建設實現全覆蓋,11857個自然村基本達到1檔8條标準,廣大農村群衆既摘掉了“窮帽子”更提振了精氣神。

同時,我們堅持把脫貧攻堅普查作為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的根本指南,舉全市之力推進脫貧攻堅普查工作,全市先後兩批接受脫貧攻堅普查的10個縣區、1218個村、41.92萬戶184.43萬貧困人口全部通過普查驗收,群衆認可度高達99.99%。

四、積極争取和聚力各方支持,全力構建大扶貧格局,最大限度彙聚起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緊緊抓住國家傾斜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的系列政策機遇,千方百計争取各方支持幫扶,持續構建完善大扶貧格局,為打赢脫貧攻堅戰彙聚起磅礴力量。一是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對口幫扶成效顯著。與東莞市、中山市簽訂“1 8”框架協議,建立“1 1”“1 N”等幫扶模式,東莞中山兩市47個鎮街、185個村(社區)、810家企業在昭通開展對口幫扶,114所學校、52家醫院結對幫扶昭通103所學校、44家醫院;5年來,東莞中山兩市累計投入财政援助資金20.9億元,協調社會捐贈資金9.4億元,實施産業發展、勞務協作、教育幫扶、基礎設施等項目762個,建成扶貧協作示範點10個、村衛生室678個、學校64所、改建新建農村住房5683戶;三市互派挂職幹部263人、專業技術人才2013人,累計9771名貧困家庭學生到東莞、中山、深圳職業學校就讀,累計幫助10萬餘名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引導東莞華堅鞋業、中山興中集團等企業在昭投資61.22億元;參與實施消費扶貧8.23億元。二是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形成幫扶強大合力。五礦集團、中國建材集團等6家中央單位定點幫扶昭通,累計派出挂職幹部108名,投入幫扶資金6698萬元,協調引進各類資金7.2億元;省級50家單位和多家企業定點幫扶昭通,2015年以來到位中央、省财政專項扶貧資金137.5億元,2016年以來貧困縣統籌整合涉農資金295.78億元;恒大、萬科、新滬商、興業證券和省煙草公司、三峽集團、香港招商局集團等知名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助力昭通脫貧攻堅,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7.76億元,極大改善了我市貧困地區交通、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條件,有力促進了高原特色産業發展。三是深入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群衆内生動力不斷增強。我們深入開展“踐初心、摘窮帽,奔小康、感黨恩”教育,紮實推進“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和“三講三評”“三同五促”活動,着力在思想上扶、在發展上幫、在典型上引,通過身邊典型感染人、激勵人,引導貧困群衆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他們改變貧困面貌的決心和幹勁,彙聚起萬衆一心齊攻堅的強大合力。

五、強化黨的建設和脫貧攻堅雙推進,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引領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群衆在脫貧攻堅中展現新作為、創造新業績

面對奪取脫貧攻堅大決戰決定性勝利的曆史重任,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衆組織力、社會号召力,實現黨的建設與脫貧攻堅雙推進、雙提升。一是聚焦脫貧攻堅,不斷提升“三個組織化”程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全面提升黨建引領易地扶貧搬遷、産業扶貧、就業扶貧“三個組織化”程度,以黨建引領的高度組織化,促進各項工作落實到位。二是全面推行基層黨建網格化管理機制。全面實行“幹部聯系支部、支部委員聯系黨員、黨員聯系貧困群衆”的責任體系,累計創建達标黨支部11624個、占98.6%,整頓提升127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努力推動黨的組織無處不在、作用無處不發揮,不斷築牢高質量打赢脫貧攻堅大決戰的戰鬥堡壘。三是着力鍛造忠誠幹淨擔當的高素質“烏蒙鐵軍”。堅持以“四個敢不敢、善不善”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大力弘揚“敢想敢幹敢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鬥争精神,全面推行多深入少開會、多具體研究少發号施令、多幫助指導少批評指責“三多三少”工作法,激勵促進廣大幹部身沉一線,着力在脫貧攻堅中錘煉一支堅守初心、勇擔使命,甘于奉獻、奮勇攻堅的烏蒙鐵軍。

各位記者朋友,“十三五”時期是昭通發展曆程上極不平凡的5年,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考察雲南重要講話和視察昭通重要指示精神,攻堅克難、砥砺奮進,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為“十四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下步工作中,我們将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放在壓倒性位置來抓,科學編制和實施“十四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規劃,全面深入實施脫貧成果鞏固提升、脫貧産業培育提升、鄉村基礎建設提升、全民綜合素質提升“四大提升行動”,紮實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救助平台,建産業幫扶全覆蓋機制、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幫扶機制、建扶志扶智機制”的“一平台、三機制”四個專項行動,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互促共進、接續推進,譜寫昭通高質量跨越發展“新篇章”。

謝謝大家!

昭通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朱大慶:

謝謝蘇世攀主任的發布。下面,進行第二項議程,請記者提問。

回答記者提問

昭通日報記者:請問“十三五”期間,昭通共搬遷安置了多少人口?最後一批易地扶貧搬遷群衆入住新居已經一年了,他們現在的生産生活怎麼樣?

昭通脫貧攻堅發布會(昭通之變二)5

昭通市搬遷安置局局長 劉興發:

“十三五”期間,昭通共搬遷安置8.26萬戶35.47萬人,其中建檔立卡人口30.7萬人,占全市貧困人口的16.6%。截至2020年春節前後,最後一批近20萬易地扶貧搬遷群衆在一年内全部實現搬遷入住,至今已一年左右,據我們調研了解和第三方評估,可以說,現在的昭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

這得益于昭通市委、市政府從謀劃之初,特别是2018年以來在頂層設計上就定位于“不是為搬而搬”,而是圍繞“改變人”而搬,結合市情,确定了“堅持全市一盤棋、打破縣鄉村行政區劃、進城入鎮進廠上樓、集中安置、跨縣搬遷”的安置思路,推動搬遷群衆的生産生活發生三大變化。

一是生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從山村一步跨越到城鎮。從原來住的低矮、陰暗的危房搬到了寬敞、明亮、安全的“小洋房”;從“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山村搬到高樓林立、配套齊全、交通便捷、生活方便的城鎮安置區。全市進城入鎮安置比例達70.8%,城區安置比例更是高達92%,其中,萬人以上安置區就有9個。同步建成44所學校、33個醫療衛生機構、35個警務室、44個便民服務中心、48個“一水兩污”等配套項目,完善綠化亮化、市政道路、文化活動場所等服務設施。就醫、就學得到了就近保障,确保搬遷群衆公平享受城鎮公共資源;

二是生産方式發生巨大變化,農民變成了産業工人。我們通過在800人以上的30個安置點建立就業創業工作站,建立到樓棟、到樓層、到戶、到人的高度組織化轉移就業聯系機制,做好“訂單式”技能培訓和“點對點”就業服務,全力推動外輸轉移就業。同時,在安置區規劃建設9109個蔬菜和食用菌大棚、60萬平方米“扶貧車間”,出台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引進竹筍加工,電子元件、服裝、箱包生産等勞動密集型産業46家。依托45萬平方米配套商鋪、規劃地攤經濟和夜市經濟商業服務圈,鼓勵有創業意願的搬遷群衆創業增收。目前,已入住商家1400餘戶,發展餐飲、超市、批發市場、金融網點、物流、家政等商貿服務業。有效促進不能外出務工的搬遷群衆就近就業。截至目前,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191184個,就業171916個,就業率89.92%,“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态清零;

三是思想認識、身份轉型發生巨大變化,農民變成了市民。我們以“愛心超市積分”為激勵機制,探索創新“基層黨建 社區管理 群衆自治”的社區治理"昭通辦法"。在30個800人以上安置區共成立111個黨組織、組建44個社區,配備社區幹部537名,設置樓棟長827名。建立“街道 社區 片區 樓棟 住戶”的“五級”社區治理網格,依托“昭通易地扶貧搬遷智慧管理服務系統”,收集錄入住戶基本信息,按昭戶情,對特殊困難群體家庭标注為紅色,實行“每日1訪”;對有返貧風險的家庭标注為黃色,實行“每周1訪”;對就業、就醫、就學、安全都有保障的家庭标注為綠色,實行“每月1訪。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疫情防控“零病例”。同時,積極開展“平安和諧社區創建”、“自強、誠信、感恩”、“愛國衛生運動”等教育引導活動和“四點半課堂”、“老年之家”、“婦女兒童之家”、“心貼心志願服務”等志願服務活動,有效促進搬遷群衆在觀念意識、行為習慣上的巨大轉變和“思想、情感、工作”上的三個認同,實現了社區融入“加速度”。

謝謝大家,回答完畢!

北緯29°記者:2016年,自黨中央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來,東莞在我市六個縣區開展結對幫扶工作,請問東莞對口幫扶具體做了哪些工作?特色亮點是什麼?

昭通脫貧攻堅發布會(昭通之變二)6

廣東省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副組長、昭通市委副秘書長吳春國:

各位媒體朋友上午好:

下面我回答剛才這位媒體朋友提出的問題。

東莞結對幫扶昭通的6個縣區在2015年末時,貧困人口82.18萬人,占昭通貧困人口總量73.41%;貧困村874個,占昭通貧困村總量71%。5年來,東莞累計投入财政資金12.68億元,社會幫扶資金5.73億元。引導推動95個産業項目落地昭通,實際投資34.37億元。累計幫助昭通6個縣區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6.32萬人。幫助銷售農特産品11.18億元。累計派出挂職幹部24名;累計派出教育、衛生、社工等挂職支援人才383人。

東莞對口幫扶的亮點和特色主要在于:全鍊條、體系性、造血式的結對幫扶。

一是移植電子産業集群。從2017年初引進“種子”企業華堅鞋業,以最基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帶動就業,到引進單個電子企業,再到引進立時、時瑞、三江等11家關聯度高、能夠實現聯動發展的電子企業,初步形成以電子代工類企業為主的産業集群。

二是打造“帶不走”的醫療隊伍。挖掘和整合援派醫生背後的醫院資源,在駐點醫院科室建章立制、規範管理、培訓技術,協助昭通市縣兩級醫院建立神經外科、眼科、兒科、ICU等,填補昭通市多項醫療空白,帶動治療體系的建立。例如成立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已開展1100多台眼科手術,構建縣鎮村三級眼科體系。累計免費安排200餘名昭通醫務人員到東莞臨床深造,全力提升當地醫療水平。

三是推動“窮孩子”蝶變為“富技工”,隔斷貧困的代際傳遞。2017年至2020年,東莞投入專項職業教育資金總額2.98億元,幫助昭通市5701名困難學生到東莞就讀職業學校。2020年昭通籍畢業生983人,102人名學生選擇繼續升學,872名學生落實就業崗位,升學就業率99.08%。

四是在卯家灣易地搬遷安置點探索“5個有”的東莞經驗。安置群衆有就業,投入财政資金2000萬元,扶持共建扶貧車間産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引進康迪服飾、和昇隆電子、金源鴻餐飲等5家企業入駐扶貧車間産業園。就近就學有保障,2019年東莞市國資委捐資3000萬元,建設卯家灣安置區東莞小學及九年一貫制學校,可容納學生2160人。醫療設施有配置,推動東莞市人民醫院、東莞市婦幼保健院、東莞市光明眼科醫院等東莞最好的醫院與魯甸縣醫院進行結對共建。社工服務有介入,派出社工督導22人次,開展心理輔導、社會服務等工作,引導安置區搬遷貧困戶轉市民。特殊群體有照顧,扶持建立莞魯康園中心,服務卯家灣1134名有需求的殘疾人。

五是運用組合拳答好疫情“加試題”。堅持捐贈防疫物資與引進企業兩手抓,東莞分三批向昭通捐贈了口罩29.5萬個、測溫儀4900個、防護服1700套等一系列防疫物資以及防疫資金486.93萬元。用18天時間火線引進深圳企業,投資雲南天宇醫療器械項目,并解決了生産設備和原材料短缺困難,填補了昭通生産的空白。堅持把“昭通的事情當成東莞的事情來辦”,第一時間慰問、第一時間響應,2020年捐贈應對疫情、水災、寒冬等突發災害的專項資金和物資達到1706萬元。堅持勞務協作精準對接,2020年全國最早一批東莞專車于2月15日搭乘47名昭通籍員工返莞複工,全國最早一批東莞專列于2月24日搭乘1381名昭通籍員工直達東莞返崗複工。疫情防控期間,東莞協助昭通6個縣區點對點輸送到廣東等東部地區專車216車次、專列21車次、專機1架次,其中協助15687名昭通籍員工返粵複工,實現員工“從家門直接到廠門”。

昭通發布編輯:農村危房改造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有保障”的重要一環,請問我市農村危房改造在脫貧攻堅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麼成效?

昭通脫貧攻堅發布會(昭通之變二)7

昭通市住建局副局長 李永林:

各位記者朋友,同志們:

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住建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農村危房改造是脫貧攻堅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最重要、最艱巨的任務,是建檔立卡戶脫貧的第一道門檻,對戶脫貧、村出列、縣摘帽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我們常常說“安居樂業”,先“安居”,才“樂業”,住房安全就是安居的根本保障。

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把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圍繞“應納盡納、應改盡改”工作目标和“以戶對房、以房找人”“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的工作思路,市委、市政府專題研究部署、高位推動農村危房改造工作落實,全市各級各部門凝心聚力、真抓實幹、集中力量,共同推進完成了一項又一項農村危房改造建設任務。截至2019年底農危改任務實現全面“清零”,共争取中央、省農房建設補助資金74億元,累計實施農村危房改造55.89萬戶,占全市農戶數128.5萬戶的43.42%,解決了約230萬人口的住房安全問題。2020年以來,全市因洪澇災害受損的850戶民房(包含4類重點對象257戶)、巧家縣在5.18地震中受損的315戶民房已全部修繕或者重建完畢,于去年10月份已全部入住。在脫貧攻堅中,住建部門和扶貧部門聯合,以“家家見面、戶戶核查、房房錄入”的工作模式,對全市422936戶四類重點對象房屋進行現場核驗錄入住房管理系統,其中通過實施危房改造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的266523戶,占卡戶總數的63.02%。全市已高質量完成了脫貧攻堅住房保障的各項目标任務,為脫貧考核提供支撐保證,人民群衆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顯著增強。

采取的措施:

一是聚焦“兩個重點”,夯實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基礎。聚焦精準識别,鎖定“幫扶誰”。2017年,對全市農村居民的住房安全情況進行全面摸底排查,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分散供養的特困群體、貧困殘疾人家庭等4類重點對象,全面收集危房基礎數據,同步與市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開展動态比對,确保對象識别精準。聚焦精準施策,明确“怎麼扶”。根據農戶貧困程度、人口規模、房屋危險等級、改造方式、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因戶施策,合理選址、布點,精準制定農村危房改造“一戶一方案”。嚴格按照“專家指導、精準認定,因戶施策、制定方案,示範帶動、整體推進”的要求,開展好現場技術指導培訓,采取試點示範帶動的方式推進工作開展。

二是強化“三個保障”,确保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有效落實。強化工作保障。市、縣、鄉3級分别成立了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組和工作機構,落實了專班專人負責,形成了上下聯動、左右互動、協同作戰的工作格局。強化資金保障。一方面,積極争取中央、省級補助資金。另一方面,強化貸款貼息政策扶持、社會捐贈幫扶等措施,多方籌措農房建設補助資金,為農房改造建設提供保障。強化技術保障。在常态化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質量安全現場施工技術指導同時,成立了由市住建局專業技術人員和部分具有建築師、工程師、結構師資質的百人專家組,對昭通市農村危房改造給予專業的指導和幫助,确保農村危房改造質量達标。

三是抓實“五項舉措”,實現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高質量開展。抓項目建設到位。對項目建設中改造對象确定、資金管理使用、檔案管理、工程質量、竣工驗收等政策進行明确。嚴格按照相關建設管理要求,壓實各縣區、鄉鎮主體實施責任,确保所有農村危房改造項目建設規模、質量達标,檔案資料規範歸檔。抓指導服務到位。“十三五”以來,全市參加過農村危房改造技術培訓人員達37229人次,農村建房質量安全技術得以大面普及,國家抗震設防标準和建設規範、優秀的建築結構形式、多樣化的住房設計樣式、節能環保的新材料、新技術等得到大量推廣,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得到有效提高。抓督促檢查到位。市住建局建立了“旬上報、月調度、季通報”工作制度,全面掌握工作進度情況,加大對各縣區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督促檢查力度,實施到村到組到戶的指導巡查,推進工程規範實施,确保各縣區農村危房改造項目按照“一戶一方案”要求建設達标。“十三五”期間,全市住建系統共開展農村危房改造督查檢查152次。

四是抓工程驗收到位。嚴格對照工程竣工驗收實施方案要求,采用“鄉村逐戶驗收、縣區全面驗收、市級抽查驗收”的模式,分級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工程驗收各項工作,抓實驗收每個環節,對不達标、不規範的督促其規範整改。目前,全市所有農村危房改造項目質量安全均達标驗收。抓等級鑒定認定到位。對驗收後竣工入住的農房,由縣級住建部門聘請具有資質的專業機構和相關部門協同配合,逐戶鑒定,達到安全等級的出具住房安全等級鑒定報告或認定證明并貼挂住房安全等級認定标識牌。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近五年的不懈奮戰,全市脫貧攻堅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各項任務圓滿完成,為全市脫貧提供了有力支撐。謝謝!

雲南日報記者:據我們了解,中山市對口幫扶的昭通四個縣, 2019年已經全部達到了脫貧退出标準。請問這個過程中,中山采取了哪些有效舉措,特别是面對新冠疫情影響,是如何鞏固拓展幫扶縣脫貧成效的?

昭通脫貧攻堅發布會(昭通之變二)8

廣東省第六扶貧協作工作組副組長、昭通市委副秘書長 曾慶文: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從2016年開始,我們對口幫扶鹽津、大關、永善和綏江四個縣。經過兩地近五年的共同努力,2019年對口四個縣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标準,扶貧協作取得了重大勝利。五年來,我們向昭通選派各類人才483名。投入各類幫扶資金11.92億元,其中财政援助資金8.22億元,社會幫扶資金3.7億元。引進43個産業項目落戶昭通,援建産業園區6個,建設扶貧車間31個,實際完成投資26.84億元,采購和銷售昭通農特産品6.19億元。招收2894名昭通籍學生到廣東免費就讀職業學校,幫助31763名貧困人口實現就業。

為了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特别是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我們開展了七大加力行動,做到“兩保持、三加強”,進一步提升東西部扶貧協作質量。

一是保持資金投入力度。2020年,投入财政資金占比中山市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2%,縣均援助資金達1.06億元,縣均引導東部企業投資達2.5億元,有效發揮了益貧帶貧作用。

二是保持幹部人才選派力度。2020年選派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215名,同比增長22%,填補了41項技術空白。比如,在醫療領域,我們連續4年選派支醫專家到鹽津縣人民醫院建設胸痛中心介入室,讓患者能就近得到國内最先進的治療。

三是加強勞務協作。疫情期間,一方面,我們通過專車專列“點對點、一站式”組織昭通群衆返崗複工;另一方面,國際疫情蔓延導緻訂單減少,企業用工出現冷熱不均、忙閑不均現象,面對用工和穩崗問題,中山市創新“共享員工”模式,在員工富餘企業與缺工企業之間進行勞動力調劑,打通員工雙向流動渠道,幫助勞動者實現穩定就業,這一創新做法在央視“焦點訪談”中播出。同時,我們加大穩崗獎補力度,如永善縣到中山市穩定務工3個月以上的貧困勞動力,一年最高可獲14000元各類獎補。通過打好穩崗“組合拳”,2020年我們幫助12606名昭通貧困群衆實現就業。

四是加強産業合作。我們堅持“以商引商”工作思路,重點建設了大關縣筇竹(扶貧)産業示範園、大關縣高原特色農業加工聚集區和鹽津縣綠源食品工業園,配套建設現代化的農産品冷鍊加工物流基地,通過園區經濟效應,構築上下遊産業互補共生的業态環境,推動昭通特色種養,将優勢資源轉變為優勢産業。

五是加強消費扶貧。出台了消費扶貧的系列獎補政策,打造消費扶貧專區3個,消費扶貧專館8家,舉辦8場農産品展銷會、推介會,組織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帶頭參與消費扶貧,發動社會各界開辦“消費扶貧愛心卡”。特别是創新引入企業打造消費扶貧專櫃的新零售模式,規劃布放專櫃 6000台,推動扶貧産品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進高校、進醫院、進寫字樓、進公園、進商超、進交易市場、進車站等“十個進”,采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拉動貧困地區産業發展,帶動5萬多名貧困群衆增收緻富。

五年來,中山市以強大的組織動員力、卓越的創新創業精神,開創了東西部扶貧協作領域的多個“第一”:在廣東省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六個城市中,率先推動對口幫扶四縣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标準;在全國率先實行“組團式”結對開展攜手奔小康行動;率先實現對口幫扶縣、縣級學校、醫院和182個深度貧困村“四個結對幫扶全覆蓋”;率先打造雲南省首個“國有民營混合所有制”東西扶貧産業合作項目;率先建成雲南省首個縣域内整體“120”院前急救體系,建立昭通市首個縣域内設立博士專家工作站的心血管介入手術室;率先創立廣東省内首個“扶貧盒子”項目——可“溯源”的扶貧産品自助售賣機器,為創新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探索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不僅有效鞏固拓展了對口幫扶四縣的脫貧攻堅成果,也為下來銜接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的回答就到這裡,謝謝!

昭通脫貧攻堅發布會(昭通之變二)9

昭通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朱大慶:

由于時間關系,記者提問就到這裡。謝謝各位記者的積極踴躍提問及各位發布人的精彩發布和詳細解答。

各位記者,今天的發布會全面介紹了我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主要措施、實踐經驗、特色亮點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也介紹了東西結對幫扶昭通各方面的成效和亮點。希望各媒體記者充分發揮各自平台優勢,解讀好、報道好今天發布會的各項重要内容,全面展示五年來我市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為接下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