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谙。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注釋:1,憶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題下“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後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詞牌名。這裡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遊的江浙一帶。2,谙(an):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3,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4,紅勝火:顔色鮮紅勝過火焰。5,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于”,有勝過的意思。6,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翻譯:江南多美好,那風景我早已熟悉。春天的時候,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花照得比火可還要紅,碧綠的江水比藍草還要綠。這樣的江南如何能不讓人懷念。
賞析:贊頌江南好!“正因為"好",才不能不“憶"。“風景舊曾谙”句,說明那江南風景之"好”不是聽人說的,而是當年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因而在自己的審美意識裡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了“憶”字。接下去,即用兩句詞寫他"日曾谙”的江南風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日出"”、“春來”,互文見義。春來百花盛開,已極紅豔;紅日普照,更紅得耀眼在這裡,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綠,紅豔豔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在這裡,因異色相映襯而加強了色彩的鮮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聯系起來,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聯系起來,為的是異色相映襯。江花紅,江水綠,二者互為背景。于是紅者更紅,“紅勝火";綠者更綠,“綠如藍"。
詩人簡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圖文教學宗旨:寓教于樂,寓學于趣。讓孩子們愛上學習,在快樂的記憶中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