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微聚廬江”可訂閱哦!
鄉音
可親,鄉音可敬,鄉音多情,鄉音溫潤。鄉音聽懂了如食甘饴,有一種越嚼越甜回味綿長的感覺。但,鄉音離開滋養它的那塊水土那方天,在普通話普及的大環境下,偶爾也會成為交流的障礙,讓聽者雲裡霧裡不知所言。
方言鄉音裡,許多字常沒有特定的漢字表示,即便有,在字典裡往往生僻晦澀,難寫難懂,所以極少被運用到。更多時候它們都是被口口相傳的語音刷着存在感。
比如,廬江話裡有個“gai(該)”音,在不同的場合,就體現着不一樣的語境,表達的意思有時扯不到丁點相連,也較少望文生義的象形和貫通。
Gai 音,平聲讀出,字典裡常見的字是該。字面組詞有“應該”、“合該”、“總該”、“該當”、“年該月值”等,書面應用也較廣。而廬江話裡,gai發聲的語音更有其他所指,那意境在外地人耳中有時會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的懵懂。
你聽:“我該(gai)個趕緊把手頭上的事做完,埋個到城裡好好地逛一天gai(街),放松放松。”在這句話裡,前後用了兩個“gai”音,所表達的所指卻有天壤之别。前面的:“該個”,廬江話今天的意思(明天則說“埋個”,後天則通常用“後得”說出。)所以,這個“該”,意為當下,現在。後面的“逛gai”,其實是普通話裡的“逛街”,廬江人就這麼任性,或者叫有個性,上街,街道,楞是被說成“上gai”,“gai道”,有趣味嗎?當然真要寫出來,意思上最接近的大概是字典裡較冷僻的漢字:垓。《三國演義》第71回有詩:天羅地網漫山布,齊舉萬兵大會垓。《水浒傳》53回裡也有這樣的句子:小李廣花榮,挺槍躍馬,直至垓心……而和我們廬江有千絲萬縷關聯的名著《三國演義》“失街亭”中,亦有這樣的描叙:忽然一聲炮響,火光沖天,鼓聲震地,魏兵齊出,把魏延高翔圍在垓心……但似乎又有些矛盾,因為前面已有“失街亭”的街字,這個“垓”為什麼用在這裡,和“街”區别開來?如果對照東北人的把“大街”喜歡說成“大垓”,倒也能夠說得過去。
再看下面這句話:“過了正月十五我就到城裡打工去,争取年底回來時把該你的幾千塊錢還上。”這裡的“該”則表示虧欠的意思。這個在《紅樓夢》第100回也有相似的句式,寶钗勸薛姨媽道:人家該咱們的,咱們該人家的,算一算,看看還有幾個錢沒有?
這個“該”字,還有一種疑問句式:你是哪該人?你們現在開車到哪該了?廬江話裡,與“哪嗨”、“哪場子”意思差不多,表示地方的意思。參考部分文獻資料,據說江西都塘方言也有同樣的話。
再看下面這句:“你去外面抱一把黃豆荄(gai)子回來,趕緊添火,飯還沒煮熟呢。”這裡的“豆荄”表示植物的稭稈或者根底部分,是可以生火做飯的燃料哦。《說文》裡這樣解釋:荄,草根也。《後漢書·魯恭傳》裡也有:萬物養其根荄。
在廬南鄉村,還有這樣一句俚語:“犁不到,耙不到,陔(gai)都要陔一下”。這話的意思形容人愛貪小便宜,不賺到一點心裡不平衡。廬江鄉村以前是傳統的農耕,過程繁複。春耕時節,先将田犁翻過來,曬拷後入水用耙整理。播種栽插前還有一道程序:陔(gai)田。陔,本意表示高低不平。陔田,意即把尚存的一些凸凸凹凹再整得平坦一些。晉·東皙曾有“循彼南陔,言采其蘭”的美句。不過,陔在此句裡表示突出的田埂。
聽鄉音,品鄉情,鄉音說給鄉音聽。一聲淡淡的“gai”音,是不是蘊含了太多趣味?
還有這些信息值得關注
覺得不錯,賞個ZAN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